干预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身心状态的影响

2020-02-28 12:28钱珊珊祁婷婷田琳琳王艳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内膜子宫护理人员

钱珊珊 祁婷婷 田琳琳 王艳丽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子宫内膜癌作为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约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出血、阴道排液、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首选方案〔2〕。然而,很多患者对癌症有恐惧心理,对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案望而生畏,在术前术后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问题,严重影响预后。所以如何给予有效的干预护理,从心理层面上尽量减轻患者的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降低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发生,使治疗能够达到最佳效果是重点〔3〕。本文观察干预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身心状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吉林省某三甲医院妇科住院患者72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②择期手术的患者,③年龄>45周岁。排除患有其他疾病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36 例。实验组年龄 48~69岁,平均(59.31±3.72)岁,根据病理分期标准,Ⅰ期29例、Ⅱ期2例、Ⅲ期5例;对照组年龄46~71 岁,平均(58.12±3.28)岁,根据病理分期标准,Ⅰ期28例、Ⅱ期3例、Ⅲ期5例;两组年龄和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主要内容有:对患者予以健康指导、饮食指导、遵医嘱相应药物治疗等干预,并保证病房整洁舒适,定期进行通风,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加强护患沟通,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方法如下:(1)术前心理疏导: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认知干预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平时每天关注、共情、理解和支持等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前至少安排1~2 d进行辅导,时间至少为1 h,一对一个体化辅导,通过观看小视频、阅览书籍、结合案例等方式,为患者讲解相关医学知识,护理人员事先征求家属意见,对于子宫内膜癌属于恶性肿瘤,是否要求本人知情,是否隐瞒病情,充分地与患者家属沟通,签订沟通书,如本人知情,需主动、细致地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易患人群及相关治疗方法,使患者能够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及目前要开展手术的治疗范围,术后卧床的时间有初步了解,消除患者的疑惑,缓解其过分焦虑、紧张、抵触的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保持愉悦的心情,此外还需要充分和患者家属和亲人沟通,让其积极地参与术前心理疏导全过程,从而能够从健康积极向上的角度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缓解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实施主动服务、感动服务,增加护患之间的理解、信任和充分合作〔4〕。全方位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增加治疗效果〔5,6〕。(2)术前护理:术前常规备皮,子宫内膜癌手术常规清洁脐孔,建议充分浸泡脐孔后再清理,注意避免划伤。给予饮食指导,嘱患者术前8 h禁食,术前4 h禁饮,以防因手术中呕吐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术前给予肠道准备:于术前晚和术日晨给予肥皂水清洁灌肠,防止术中副损伤造成的污染,并预防术后腹胀和便秘的发生。若病情较重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应指导其练习病床上排尿、排便,以减少术后便秘和尿潴留的发生。同时手术前要增加营养,多休息,提高体质,术前需要完善术前检查;老年女性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增加患者焦虑、抑郁等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前的睡眠状况和质量,有利于控制血糖血压。病房内尽量保持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嘱患者每日睡前进行热水足浴,以促进血液循环;指导家属为患者按摩,使患者肌肉放松;指导患者聆听轻音乐,改善情绪,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5〕,如术前晚上过于紧张,确实存在睡眠障碍,可以适当给予有助于睡眠的药物。(3)术中心理干预:麻醉前,选择患者信任的护理人员全程陪伴,对患者的疑问都要给予耐心的解释和充分的说明,缓解患者情绪的波动。对患者解释如何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且术中注意为患者进行保暖和遮盖。指导其积极配合治疗,告知患者手术进展,安抚其焦躁不安的情绪。指导患者麻醉苏醒过程中如何配合麻醉师,在最佳时间拔出气管插管,减轻气管插管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对于术后喉头水肿造成的咳嗽,咽部肿痛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关注,如及时向家属反馈患者术中情况,患者家属担心、焦虑情绪,进而降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4)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给予患者自由舒适位,基于常规心电监护6 h,吸氧2 h,观察患者脉搏、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术后麻醉清醒后,护理人员要从积极角度告诉患者手术大致情况。②术后疼痛管理:术后24 h内使用可视化疼痛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每6 h 1次,直至0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护理人员需鼓励患者主动倾诉疼痛感受,对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可予以热敷、穴位按摩、听轻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对疼痛较重患者,给予重点关注,并及时反馈给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镇痛。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指导家属给予多关心、照顾、理解、支持和陪伴。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减轻患者应激反应。③预防感染:遵医嘱给予抗感染的药物治疗,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时排尿,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④饮食护理:告知患者未排气前全流食,排气后半流食,开始建议小米粥、鸡蛋糕等好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由稀到稠并循序渐进增加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⑤早期开展功能活动:向患者讲解术后早期开展功能活动的意义,协助患者床上翻身,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上下肢运动,协助患者进行床上坐起、床边站立并帮助患者扶床行走等循序渐进地增加患者的活动量。⑥并发症干预护理:注意观察阴道与伤口是否发生出血,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有无腹痛与腰酸表现;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胸痛、神志不清、呼吸困难状况,预防酸中毒与高碳酸血症〔7〕。⑦情绪护理:加强对患者的情绪管理,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对于情绪不稳定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案。(5)血栓的预防:为加强对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在患者入院时,术后和病情变化时,使用Wells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踝泵运动、气压治疗、按摩下肢、Step-ball运动等〔8〕。Wells量表共有10项不同评估条目,前9项每项条目阳性赋分1分,最后一项阴性赋分为-2分。根据评估总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0分)”、“中风险(1~2分)”和“高风险(≥3分)”。低风险患者每周评估1次,中风险患者每周评估2次,高风险者每班评估。若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则遵医嘱给予相应药物治疗。(6)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耐心告知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及叮嘱定期复查,做好随访工作。

1.3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状况,分数越高,表示心理负担越重。采用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在患者出院前对其做满意度调查,分值≥85分表示十分满意,60~84分表示比较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疼痛强度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6分中度疼痛(睡眠受影响);7~10分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AS比较 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后SAS评分下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评分比较分)

2.2两组护理前后SDS比较 两组护理前后S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SDS评分比较分,n=36)

2.3两组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

2.4两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评估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n(%),n=36〕

3 讨 论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根据有无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选择相应的辅助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常采用手术并联合放、化疗的综合疗法。病变局限于子宫体的患者一般采用筋膜外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治疗,伴有高危因素的应同时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切除术,也可考虑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病变侵犯宫颈间质者行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病变超出子宫者,实施肿瘤细胞减灭术,以尽可能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病灶为目的。

随着社会人口趋老龄化的发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子宫是女性的一重要生殖器官和女性象征,在治疗疾病的过程因需要切除子宫,加上对癌症的恐惧心理,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故患者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很多患者在围术期会出现一些失眠、健忘、反应相对迟钝、心不在焉等状态,严重影响预后效果,降低了临床总体疗效。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合并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加上手术的创伤,又会不同程度地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医疗服务的目的不仅在于疾病的治疗,还要加强对患者心理的护理,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再护理模式〔9〕,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切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10〕。所以,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有效提高患者的就医感受,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妇女,多数患者学历较低,缺乏医学常识及获取知识的途径,对医学领域知识不了解,尤其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及预后缺乏了解,认为只要恶性肿瘤就会预后差,影响生存时间。因此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患者内分泌代谢和免疫功能,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11〕,缓解患者恐惧,降低焦虑、抑郁发生,促进快速康复,同时提高患者就医感受。

本研究是通过术前情绪管理、术中心理干预、疼痛管理、加强术后疼痛管理、功能活动、健康宣教等工作内容,实施团队化协作、多维度、主动式的护理管理,针对不同患者的问题实施个性化护理,使手术效果最大化。汪依毅〔12〕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发现,此方法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自尊感,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发现干预护理通过全程积极的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消除既往的错误认知,改善不良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的满意度。同时发现,术后24 h全程有护理人员陪同,患者早翻身,早坐起,早下地等术后早期运动不仅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粘连,减少术后并发症,注重早期活动、减痛护理、放松训练,强化饮食,而且又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舒适度〔13〕。同时,针对常规护理中的不足,干预护理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最大优化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从而使患者身心愉悦,最大化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与倪雅丽〔9〕、周永花等〔14〕报道结果基本相似。表明加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术后疼痛程度〔15〕,促进快速康复。

猜你喜欢
内膜子宫护理人员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假如没有了子宫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宝宝在子宫内为何不长了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