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成本-效用

2020-02-28 12:28孔祥茹王伟忠张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效用内皮溶栓

孔祥茹 王伟忠 张莉

(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及致死重要病因。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40万例,形势较为严峻,因此研究CIS有效治疗方法至关重要。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是利用rt-PA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溶解血栓一种策略,能促进脑部血流灌注恢复,目前已成为治疗符合指征CIS患者常用方法;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含有银杏内酯A、B及K,是近年来研发一种新型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功效〔1〕。目前尚缺乏DGMI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CIS可靠循证支持。本研究旨在分析DGMI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CIS患者的成本-效用。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丹东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CI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纳入标准:脑CT检查提示无颅内出血;西医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CIS诊断标准:①伴有一侧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视力模糊等症状;②磁共振成像(MRI)、经颅多普勒(TCD)等影像学检查可见血管狭窄、闭塞、梗死灶;③以上检查不能明确时,可酌情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血管情况;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风痰阻络证诊断标准:症见突然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肌肤不仁、舌强言蹇或不语、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舌苔白腻、舌质黯淡、脉弦滑;发病时间<6 h;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血压<180/100 mmHg;首次发病。排除标准:入组前3个月存在头颅外伤史者;既往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入组前3 w存在泌尿系统或胃肠系统出血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入组前2 w接受过大型外科手术者;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入组前1 w存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动脉穿刺;既往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肢体功能残疾者;精神异常者;48 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或口服过抗凝药物者;合并急性胰腺炎者;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者。两组性别、体重指数、年龄、家族脑卒中病史、发病至就诊时间、收缩压、舒张压、饮酒史、吸烟史、病变位置、既往用药史、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疾病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临床资料对比〔n(%),n=54〕

1)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评估,轻度为1~4分;中度为5~15分;重度为>15分

1.2方法

1.2.1溶栓前处理 入院后进行综合评估,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吸氧,检测血压、心率、血糖等,合并基础疾病者给予基础疾病对症治疗,并予以胞二磷胆碱(吉林百年汉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208)0.75 g静滴、乙酰谷氨酰胺(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4130)1.0 g静滴、依达拉奉注射液(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95)30 mg静滴。

1.2.2对照组 rt-PA(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批准文号S20110052)静脉溶栓治疗,给药前应用附带稀释剂配置成1 mg/ml浓度,给药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90 mg,前5 min按总剂量10%静脉推入,剩余药物用输注泵或点滴器在1 h内滴注。治疗期间将患者收入脑卒中单元或重症监护病房,前2 h每15 min观察记录1次血压、瞳孔、意识,2~24 h每1 h观察记录1次血压、瞳孔、意识,若患者血压>180/100 mmHg,给予降压药物,并增加监测次数,若患者出现呕吐、头痛、严重高血压,立即停止溶栓药物,行脑CT检查,明确病情变化。

1.2.3观察组 给予DGMI(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20024)联合rt-PA静脉溶栓,rt-PA静脉溶栓方法与给药剂量同对照组,DGMI于溶栓后24 h应用,25 mg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静滴,1次/d。

1.2.4溶栓后处理 两组静脉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无出血者予以波立维(赛诺菲圣德拉堡集团公司,批准文号J20080090,75 mg/次)或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J20080078,100 mg/次)口服。两组疗效观察周期均为2 w。

1.3标本检测 采集空腹静脉血,以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分子标志物(PAC)-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血清IL-6、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内皮素(ET)-1水平,以羟胺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水平,以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以光学法测定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

1.4疗效判定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划分疗效为显效:NIHSS改善>70%;有效:NIHSS改善20%~70%;较差:NIHSS改善<2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2 w后总有效率。(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 w后血小板聚集功能:PAG、CD62p、PAC-1。(3)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 w后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hs-CRP、IL-1β、IL-6、SOD、MDA。(4)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 w后血管内皮功能:ET-1、NO、VEGF。(5)比较两组成本-效用。评价药物经济学成本包含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其中隐性成本一般包含于健康结果测量中,不单独计算,间接成本主要是因疾病而影响工资费用,而本研究入组患者年龄均≥60岁,故仅计算直接成本,信息收集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由患者或陪同家属根据实际发生费用进行回答,并以总有效率为健康产出指标,分析两组成本-效用。(6)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行t、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疗效 观察组治疗2 w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2 w后疗效比较〔n(%),n=54〕

2.2血小板聚集功能 两组治疗2 w后PAG、CD62p、PAC-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下表同

2.3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 两组治疗2 w后SOD均明显高于治疗前,hs-CRP、IL-1β、IL-6、MDA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比较

2.4血管内皮功能 两组治疗2 w后NO、VEGF明显高于治疗前,ET-1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2.5成本-效用 以对照组(低成本)为参照,观察组增量成本-效用为588.66。见表6。

表6 两组成本-效用比较

C为成本(入组患者住院费用之和除以54),U为效用

2.6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CIS局部脑缺血区分为中心区与周边区,其中周边区脑血流介于功能损害与形态损害缺血阈值之间,为缺血半暗带,若能早期恢复血流灌注,可减少脑梗死面积,促使神经功能恢复。rt-PA静脉溶栓适用于发病6 h以内CIS患者,可清除血栓,促进栓塞脑动脉血管重新通畅,挽救缺血半暗带,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但大量临床实践及既往研究发现,即使在时间窗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仍存在一定比例患者脑部未恢复血流灌注,因此考虑联合治疗〔4,5〕。而抗凝是CIS重要治疗原则,联合应用抗凝药物则存在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故如何选取合适药物成为临床难点。

中医学中CIS属于“中风”、“偏瘫”等。《四大证全书》载有,“痰迷心窍,舌强不语,当涤痰为先”;《医宗粹言》载有,“先因伤血,血逆则气滞,气滞则生痰,痰与血相聚,名曰瘀血加痰”;《医方考》载有,“中风,手足不用……经络中有湿痰死血也”。痰本于津,瘀本于血,痰瘀可互为因果,互结为病,一可上蒙清窍元神失司,二可阻于胸膈,滞于经络隧窍,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原则。DGMI提取自银杏叶,可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CIS治疗,是一种较为新颖中药制剂。仲崇金等〔6〕研究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模型,以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脑水肿情况,发现经DGMI处理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脑水肿程度减轻。罗燕平等〔7〕、徐君等〔8〕动物学实验表明,DGMI可减少自由基,修复血脑屏障,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李朱勤等〔9〕研究指出,单一rt-PA静脉溶栓总有效率为69.05%。本研究结果提示DGMI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CIS疗效显著。

目前已证实CIS发生与血小板活化息息相关〔10,11〕。PAG可反映血液黏稠度与血小板聚集功能;CD62p存在于血小板表面、血管内皮细胞膜上,是一种跨膜蛋白质,在静息血细胞表面呈低表达状态,系细胞黏附分子,当受到相关因素刺激时如凝血酶、氧自由基等,可介导血小板黏附,在数分钟甚至数秒内被大量释放,促进血小板激活因子激活;PAC-1含有多种黏附蛋白特异性结合位点,是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抗原决定簇,血小板活化后其通过结合黏附蛋白,促进血小板聚集,是引起血栓最后的共同途径〔12,13〕。本研究结果提示DGMI联合rt-PA静脉溶栓能增强对血小板抑制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DGMI抑制血小板聚集机制为特异性置换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这是其增加rt-PA静脉溶栓效果重要原因〔14〕。此外根据以往研究,CIS发生后,机体可应激性产生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并加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15〕。SOD能清除机体代谢过程产生有害物质,对抗氧自由基对细胞损伤,并具有修复受损细胞作用〔16〕;hs-CRP是较为敏感炎症因子,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IL-1β是一种具有多效性肽类活性因子,可启动IL-1受体介导信号转导通路,如核因子(NF)-κB、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酶等,加速神经元凋亡〔17〕;IL-6为活化T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根据秦世杰等〔18〕研究,IL-6与脑卒中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MDA是常用脂质过氧化指标,可影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及线粒体内关键酶活性,加剧细胞膜损伤〔19〕。本研究结果提示DGMI联合rt-PA静脉溶栓可改善机体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

既往研究指出,内皮功能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始动环节,而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干扰血流动力学,并介导血小板黏附与凝集〔20~22〕。NO/ET-1是维持正常内皮功能两种重要因子,前者可舒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后者具有收缩血管作用〔23~26〕。动物学实验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NO/ET-1失衡〔27〕。VEGF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促血管生成因子,且这种作用在目前已知因子中最强,能促进细胞外蛋白水解与新生毛细血管形成〔28~31〕。赵刚等〔32〕研究通过分析发现,VEGF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一定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提示DGMI联合rt-PA静脉溶栓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改善老年CIS患者脑部血流灌注。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DGMI联合rt-PA静脉溶栓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另以对照组(低成本)为参照,观察组增量成本-效用为588.66,提示每取得1个单位效用,观察组需多支付588.66元,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所建议的3倍人均成本-效用阈值179 100元(2017年我国人均GDP 3倍为5.97万元),提示DGMI联合rt-PA静脉溶栓增加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具有良好成本-效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入组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风痰阻络证,DGMI联合rt-PA静脉溶栓对其他辨证分型如阴虚风动、风阳上扰等,是否可取得相似效果仍有待于后续大量样本、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效用内皮溶栓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低效用地潜力分析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用观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高等院校对我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发展的效用研究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