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故明威将军酉阳宣抚司宣抚使冉君(仪)墓志铭疏证

2020-02-27 03:36:11冉文段超
三峡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墓志

冉文 段超

摘 要:《明故明威将军酉阳宣抚司宣抚使冉君(仪)墓志铭》出土于酉阳县板溪镇扎营村官塘沟,现藏酉阳县文管所。它记叙了明代酉阳宣抚使冉仪生平家世、征调勋绩、个性形象等内容,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冉氏土司家族忠孝传家、崇儒尚学的价值取向。《墓志》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其记叙内容可补正相关谱牒文献和史志文献的错讹与不足。

关键词:酉阳土司;冉仪;墓志;疏证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20)01-0086-07

冉仪是明代酉阳宣抚司宣抚使,其墓志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土于酉阳县板溪镇扎营村,现藏于酉阳县文管所,题为《明故明威将军酉阳宣抚司宣抚使冉君墓志铭》(下称《墓志》)。志石长70厘米、宽60厘米,正书志文29行,满行40字,志文保存较好。酉阳土司相关传世文献较少,出土墓志等金石文献颇为罕见。明代酉阳宣抚使冉仪墓志是研究酉阳冉氏土司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兹录文标读,再略作考释。

一、志文校读[1]

明故明威将军酉阳宣抚司宣抚使冉君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浙江按察司副使前吏部稽勋司员外郎涪陵夏邦谟撰文

赐进士出身登仕郎吏科给事中前翰林院庶给士古渝安邦书丹

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尚书刑部员外郎古渝曹敕篆盖

酉阳宣抚冉使君松坡卒,其孤玄具状,走使来请铭。丁亥及辛卯之秋,使君两以戎事经涪,邦谟俱以忧居,始获再接容止,而叹其风度才畧有过人者。呜呼!孰意其甫踰半载而遽沦谢耶!

君讳仪,字公表,其先出自高辛氏,三季而下谱系无考。有为唐附马都尉曰寔者,征武陵夷,策勋世守酉土。七世祖曰如彪者,元季授酉阳宣慰都元帅。皇明开基,如彪籍土归附,太祖嘉悦,授酉阳宣抚使。曾祖铭廷甫,祖讳云,考讳舜臣,世效忠。

盖正德四年,君方九岁,以父疾替职。东达寇起,诏以君同父领兵。穷追寇党至陕西西乡小□河,俘获甚众。寻自备糗粮,攻战累月,斩获万级。又合湖兵,共擒元恶三人,地方遂平。贵州镇筸苗贼倡乱,君胁兵攻破贼寨四十余所,斩首三百余级。遭父丧,欲援礼守制,不允。复征平浪、凯口蛮夷,所获级数如前,为魁者降服。清平苗弗靖,据险,绝官道,师久弗克。君监军登香炉山,破其坚壁,移兵分剿,其□十五寨□豪就执,斩获无算。茂州番夷犯边,君分兵四攻,缚其尤者十数人,余党悉散。十五年,升授明威将军,引疾致仕,以子玄嗣,镇维新□。复□□府夷民不安其政,以□□□,君会兵征之。夷贼竊隘关口,粮饷不继,军中震恐,乃督锐兵斩关,获数十级。贼惧,献其犹长,道遂通。无何,复令讨真州逆贼。贼凭高坚栅以自固,众莫能取。君择骁卒夜登,断其栅,径□其□□□下,余众俘斩殆尽。君结发提兵,亲冒矢石,屡立战勋,朝廷迭加旌赏,以示□□。嘉靖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以疾卒,秋三十有二,以明年四月廿五日葬于平定□高原。

君体貌俊伟,襟怀轩豁,谈论叠叠有条序。自少颖敏,率庭训,为孝友。追念考妣早卒,立祠刻象,时祀不怠。尤力学,涉猎经史,惟好诗赋,工琴画,重毫素,虽音乐技艺,亦精其术。又乐山水之胜,于铜鼓潭、仙人崖等□,皆建亭台,以供登眺,兴至辄题咏,以见志性。善饮,多而不乱。待宾客温恭能下,四方名士多与之游。驭士卒,赏罚明信,故人乐于效死。其卒□也,士大夫咸器重之,至有许其可万古名将者。没之日,远近嗟悼,夷氏呱呱而泣下,上溪谷者有余哀焉。所遗有《松坡遗稿》若干卷。配彭氏,封恭人,湖广永顺宣慰使世麒女,肃雍静淑,壶彝著称。子男五人,长即玄,次曰亨、曰亶、曰爽、曰京。玄亶彭出,余俱侧室出。女五人,俱幼。

铭曰:维古为将有失得,广迹失利明再比。倚与公表时□持,谋勇渊宏少自植。乘时屡出殳群慝,百战不摧气愈力。允忠且孝徇家国,畀以多才资智□。□□不永咸攸侧,勒绩贞珉长不蚀。

二、志文疏证

《墓志》自板溪镇扎营村官塘沟出土后,被当地村民做洗衣板,直至八十年代初收入酉阳县文物所才得到有效保护。《新中国出土墓志·重庆》收录《墓志》拓片及志文,其拓片下简介称“一九八一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南乡出土”[2]63当谬。《墓志》对冉氏的家世生平、戎马勋绩、个性形象等内容有较为详细的叙述,兹就《墓志》与所见文献互参,略作疏证。

(一)志主家世生平

志主冉仪字公表,号松坡,系酉阳宣抚司宣抚使,《明史》无传。其家世生平多见《冉氏族谱》等谱牒文献。而谱牒文献多为志主后裔修撰,为后人记前史,其内容多有舛误。新见《墓志》对冉仪的家世生平有所记叙,兹结合所见史料参证于下。

1. 家世

据志,冉仪“先出自高辛氏,三季而下谱系无考。有为唐附马都尉曰寔者,征武陵夷,策勋世守酉土。七世祖曰如彪者,元季授酉阳宣慰都元帅。皇明开基如彪籍土归附,太祖嘉悦,授酉阳宣抚使。曾祖铭廷甫,祖讳云,考讳舜臣,世效忠”。其“先出自高辛氏,三季而下谱系无考”当为冉氏祖源的传说,不必究。“有为唐附马都尉曰寔者,征武陵夷,策勋世守酉土”或为酉阳冉氏土司一族对祖先谱系的集体记忆,史志无征。乾隆时所修《忠孝谱》抄录《万历冉氏族谱》[3]的《忠孝世家传》称“仁才生实,字茂实,擢进士第,调并州大都府参军,历县令、长史、司马,迁使持节河州诸军事,河州刺史,知营田使,证圣元年(695)卒”[4]42-43。《忠孝世家传》与《墓志》抵牾,不能言明酉阳冉氏土司家族与唐冉实一族的直接关系,只能侧面反映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渊源。

《忠孝世家传》载:“彪(冉如彪)于至正五年(1345)屡有边功,升酉阳沿边溪洞都元帅府军民宣慰使”。又“大明洪武太祖即位,四年(1371)钦差信国公汤和、傅友德取明氏。彪差应显领兵纳款于夔州白帝城,以迎王师。太祖犒赏虎符、金牌、银印、金一千两、帛三百匹,仍授奉训大夫,知酉阳州事。”“彪生子应仁。应仁生兴邦。邦生瑄、琛、瑢、瑀四子。瑄生廷辅,事景泰(1450-1457)。廷辅生云,事成化(1465-1487)。云生舜臣,事弘治(1488-1505),享平成,守爵土,又百有六十余年于兹矣。舜臣生子七,长子仪,事正德(1506-1521),征鄢、兰、廖贼,又征南川周天星、周天河,加封三品服色。仪生玄,事嘉靖(1522-1566),二十五年(1564)征筸子坪,加授三品服色;又征番王李保,加封三品爵服。”[4]43-48

考《明史》,“洪武五年,酉阳军民宣慰司冉如彪遣弟如喜来朝贡。置酉阳州,以如彪为知州。八年改为宣抚司,仍以冉如彪为使。置平茶、邑梅、麻免、石耶四洞长官司,以杨底纲、杨金奉、冉德原、杨隆为之,每三年一入贡。石耶不能亲至京,命附于酉阳。”[5]8057

综合谱牒与《明史》等传世文献看,二者所记冉如彪的爵秩基本一致,但在时间上存在细微差异。《忠孝世家传》称元“至正五年(1345)屡有边功,升酉阳沿边溪洞都元帅府军民宣慰使”;《明史》则直书“酉阳军民宣慰司”而不计时间,可知元末明初有“酉阳军民宣慰司”是实。上两则文献在朝贡及置州、改宣抚等事件的时间虽有出入,但可佐《墓志》“(冉如彪)元季授酉阳宣慰都元帅,皇明开基如彪籍土归附,太祖嘉悦,授酉阳宣抚使”之说属实。《忠孝世家传》所记冉如彪至冉玄世次谱系与《墓志》“(冉仪)七世祖曰如彪,曾祖铭廷甫,祖讳云,考讳舜臣”等可佐。

2. 生平

撰志者夏邦谟于《墓志》开篇称“酉阳宣抚冉使君松坡卒”,下文又“冉君讳仪,字公表”。按古人朋好相称多呼号的惯例,知冉仪号“松坡”。又“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二十五日以疾卒,秋三十有二”知冉仪生于弘治十三年(1500)。又“正德四年(1509),君方九岁,以父疾替职”知冉仪在正德四年开始逐步执掌司事。又(正德)“十五年(1520)升授明威将军,引疾致仕,以子玄嗣”可知冉仪此时算功成名就,已有子嗣承继爵位,但年龄尚幼,故直至嘉靖十一年(1532)冉仪病逝,夏氏仍称其接班人玄为“孤主”。又“配彭氏,封恭人,湖广永顺宣慰使世麒女,肃雍静淑,壶彝著称。子男五人,长即玄,次曰亨、曰亶、曰爽、曰京。玄亶彭出,余俱侧室出。女五人,俱幼。”据《彭世麒侧室刘氏墓志铭》载:“(刘氏生)女二,长适酉阳宣抚冉仪”[6]116-123。此二者均为出土文献,可互佐不谬。《墓志》只书冉仪正室及其嫡传,不言侧室及其子嗣甚为遗憾,但这又恰恰反应以嫡长子继承制的土司制度的某种特性,或可为辨别嫡庶关系,以避免嫡庶争位等问题。

(二)志主征调勋绩

冉仪系酉阳宣抚司宣抚使,自“正德四年替职”至嘉靖十一年寿终,掌酉阳司事凡23年。据《墓志》,冉仪权酉阳宣抚使期间屡俸征调,勋绩频频,因正史缺记致其功勋不显。兹佐以所见史料,对冉氏征调勋绩一一疏证,望其勋绩不湮于史海。

1. 征川东达寇

正德四年(1509),冉仪九岁,刚替父職就碰上四川保宁蓝廷瑞、鄢本恕等起义作乱。冉仪同父亲一起领兵参加了这次平叛活动。此次奉调或因军功不显而不见史载,仅《冉氏族谱》有“(正德)五年(1510)四川保宁贼蓝廷瑞、鄢本恕、廖兴等众十余万延蔓陕西、湖广境。总制洪钟檄召公兵赴剿,廖兴逸去,转掠两川。其时永、保二司土兵淫虐尤甚。民间有‘贼如梳,兵如笢,土兵如剃之谣,惟公师出以律,秋毫不犯”[5]75之语。但《冉氏族谱》对其参与这次军事行动的时间、经过等简单叙述,着重强调了征战过程中的军队纪律。

考《明史》:“(正德)六年(1511),四川贼蓝廷瑞、鄢本恕等及其党二十八人倡乱两川,乌合十余万人,僭王号,置四十八营,攻城杀吏,流毒黔、楚。总制尚书洪钟等讨之,不克。已而为官军所遏,乏食,乃佯听抚,劫掠自如。廷瑞以女结婚于永顺土舍彭世麟,冀缓兵。世麟伪许之,因与约期。廷瑞、本恕及王金珠等二十八人皆来会,世麟伏兵擒之,余贼溃,渡河。官兵追围之,擒斩及溺死者七百余人。总制、巡抚以捷闻,奖赉有差论者,以是役世麟为首功云。”[5]7992-7993从《明史》的记叙看,此次叛乱规模宏大,影响恶劣,以永顺土司彭世麟为是役首功,并未提及冉氏父子名讳,但所记事件时间、地点、人物、总制名讳等与《冉氏族谱》所记相仿,可佐谱牒所记不谬。

关于平“四川蓝廷瑞、鄢本恕等倡乱两川”一役,《墓志》云:“东达寇起,诏以君同父领兵,穷追寇党至陕西西乡小□河,俘获甚众。寻自备糗粮,攻战累月,斩获万级。又合湖兵,共擒元恶三人,地方遂平”。相较《明史》及《冉氏族谱》而言,《墓志》所记时间、事件较模糊,而征战经过及战绩等内容又较为详尽,可补谱牒、史志文献不足。

2. 平镇筸、平浪、凯口苗

继平四川蓝廷瑞、鄢本恕等倡乱后,冉仪又参与平叛“贵州镇筸苗贼倡乱”。《墓志》云:“君协兵攻破贼寨四十余所,斩首三百余级”。“镇筸苗乱”后,“遭父丧,欲援礼守制,不允”,随即奉调平乱,“复征平浪、凯口蛮夷,所获级数如前,为魁者降服”。平浪、凯口蛮夷叛乱,《明史》无记。检《明武宗实录》:“平浪苗夷阿向等之构乱也。自言为土官王阿童子孙,而三连者,本其家奴所出,乃世冒袭职,与之争;连复攘效无厌,阿向不能堪,遂紏拽苗民数千,攻劫村寨,欲必得官印乃已。时巡抚都御史曹祥檄都匀府卫,议处抚剿之宜。都指挥司继先知府张禧等皆受连赂,诬阿向僣称王号。祥辄信之,调永、保、酉阳、镇湲土兵进剿。兵无纪律,所过肆掠。阿向等屡出迎敌我军,多死伤者,仅得苗徒、胖林等四人以还”[8]2984-2985。“平浪苗夷阿向等之构乱”时,酉阳宣抚司正值冉仪当政。巡抚都御史曹祥所在这次进剿行动中调拨的酉阳土兵当以冉仪为帅统领,可见志载为实。《墓志》将“平浪、凯口”并记,或因冉氏应征范围为“平浪、凯口”二地,或因两地的苗乱事件在时间上较为接近。事实上,平浪、凯口二地相去不远,均属都匀卫。《实录》则以动乱因“平浪土官争袭”而生,记作“平浪苗夷阿向等之构乱”。

这次动乱实际上是一场平浪土司和地方官员为一己之私而相互勾结煽动的政治争斗。明廷对这场动荡的处理结果是:“巡按御史李显劾祥罪诏,审录郎中张元电并按之。元电具奏处置失宜,固祥之罪。而镇守太监史泰、总兵官李昂、巡按御史刘士元及参政胡濂、佥事许效廉尝与用兵之议,且显亦两特俱难辞责。继先禧纳赂及贪功者十四人宜逮治。连、激变、胖林等从叛俱拟斩。因请断革官印,俾悉隶都匀府管理,以绝争端。刑部议覆得旨,连及胖林等如拟,断先等逮问,泰已调任,祥致仕免究。昂、显、士元、廉、效廉各夺俸四月。官印应否断革仍令镇巡官议处以问”[8]2984-2985。因此,酉阳土兵在这场战役中有斩首三百余级的战功不见犒赏的笔墨。

3. 剿清平苗

正德十一年二月爆发的清平苗乱规模较大,势摇贵州全省,参与清剿的有贵州、四川、湖广等清平卫周边地区汉土官兵。酉阳土司参与过征讨清平苗的战争,并取得卓著战绩。

正德乙亥(1515),蔡潮轉贵州右参议,“相寻,清平苗寇据香炉山以叛,势摇全省”[9]3979-3981。又据《明史》,正德十一年(1516),邹文盛“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清平苗阿旁、阿阶、阿革称王,巡抚曹祥调永顺、保靖土兵讨之,寻被劾罢。阿旁等据香炉山,兴隆、偏桥、平越、新添、龙里诸卫咸被其患。文盛至,檄川、湖兵协剿,以贵州兵捣砲木寨,擒阿革。川、湖兵至,抵山下。山壁立,惟小径五,贼皆树栅。仰攻不能克,乃制战楼与崖齐,乘夜雨附崖登,拔栅焚庐舍。贼奔后山,据绝顶。官军乘间梯滕木以上,遂擒旁阿,余贼尽平。移师讨平龙头、都黎、都兰、都蓬、密西、大支、马罗诸寨黑苗,先后斩降无算。录功,增俸一等,荫子锦衣,世百户,力辞免”[5]5147-5148。《墓志》:“清平苗弗靖,据险绝官道,师久弗克”与《明史》所描述战事情况与战争场面基本一致。

以冉仪为首的酉阳土兵参与到这场战争中的时间或为邹文盛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时,檄川、湖兵协剿而至,具体时间当在正德十二年九月中旬。据《鸿猷录》(卷十三):(正德十二年)“九月十一日,指挥满弼、王言、金章等率游兵巡徼,遇贼众三百余人自香炉山突出,至大岐坡,弼等四面邀击,杀贼五十余人,贼退,奔据白崖亡。何副总兵、李瑾帅湖广兵至。贵州程番、安顺诸路及四川、播州、酉阳兵俱先后至”。[10]第十三卷冉仪虽为酉阳兵主帅,但在这样宏大的战事中也只一基层指战员,冲锋在前线而又不见经传。仅《墓志》称“(冉仪)君监军登香炉山,破其坚壁,移兵分剿”,取得了“其□十三寨□豪就执,斩获无算”的战绩。

耙梳史志,不见冉仪“剿清平苗”勋绩笔墨。《鸿猷录》(卷十三)对“剿清平苗”始末记载较为详尽,战事由正德十一年二月持续到正德十二年十二月初七日,“前后共擒获首恶阿傍、阿革及阿兹等二十余人,从贼何犵等八十余人;斩首一千五百一十九级,俘获老弱妇女二百二十余人;焚贼庐舍一万四千余间,获牲口夷器等物甚众;抚过苗众三百七十五寨;官兵阵亡七十三人,伤者二百八十人。乃班师,捷闻上,降玺书,奖谕文盛等诸将校,各赏赉有差”。[10]第十三卷《墓志》所云:“□十三寨,□豪就执,斩获无算”的战绩置于此役总战功中来看,勋绩尚卓,亦当在“赏赉”者列。

4. 征茂州番夷

按《墓志》,冉仪继剿清平苗后,又征茂州番夷。冉仪征茂州番夷事,《明史》无记,考《国朝献征录》(卷之八十八),彭杰于“(正德)乙亥(1515)用兵部尚书彭泽荐升四川左参政,以平夷功升按察使”[9]3787-3788。在彭杰官四川左参政期间,四川十八寨僰夷叛,因平乱督饷有功升按察使。“四川十八寨僰夷叛,(彭杰)先生以参政督饷,出险道,师赖以捷归。至叙州,宣慰使冉仪所部妄有所掠。按察佥事郭公某廉其首,笞之,仪部下鼓噪且叛,城门昼闭。先生适至,行其营,呼仪曰:若与吾非征僰夷来乎,柰何复以身家效僰夷?仪感悟,复为画计谢。郭得全军归。”[9]3787-3788兹可佐冉仪征“茂州番夷”事不谬,征茂州番夷一役,“(冉仪)君分兵四攻”获“缚其尤者十数人,余党悉散”的战绩。

据彭杰墓志所记其履历推算,“四川十八寨僰夷叛”应当在其官四川左参政至升按察使之间,即正德乙亥(1515)至正德辛巳(1521)之间。又《墓志》云:“十五年(正德十五年,1520),升授明威将军,引疾致仕,以子玄嗣”。由是观之,冉氏当以平茂州夷功升授明威将军。

5. 讨真州逆贼

冉仪引疾致仕后,因后继者玄尚幼,遇征调仍然领兵出讨。故有“复□□府夷民不安其政,以□□越。君会兵征之,夷贼窃隘关口,粮饷不继,军中震恐,督锐兵斩关,获数十级。贼惧,献其犹长,道遂通。”此役地点因志文漫漶无从考,但“复令讨真州逆贼”一事较详。

真州即今贵州省正安县,与务川、凤冈、湄潭、绥阳、桐梓及南川诸县比邻。据《冉氏族谱·冉仪房支谱》载“南川周天星、周天河等猖乱,公(冉仪)奉调从征,屡奏劳勋,勅加三品服色”[7]75。

考《明世宗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一)“(嘉靖十年十月)四川真州盗周天星、王打鱼、张东阳等皆篮鄢余孽,有众数万剽掠真播,转攻南川。守臣招降之,不听,巡抚都御史宋沧乃督都指挥丘岌、参议林豫等调兵剿之,斩天星等,贼党悉平。凡斩贼首千七百余级,俘贼酋三百余人,及男女五百八十余人,马牛器械称是。沧等以捷闻,上嘉其功,赐敕奖励,晋沧右副都御史,如故。太监萧通、御史熊爵及他领兵督饷者皆赏赍有差,仍令巡按御史查核功罪以闻,苑事官军皆优恤之。”[8]3110-3111又《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二)有“嘉靖十五年十月,录四川擒斩周天星余党梁八等功,升赏指挥李葵等及汉土官兵张冲等一千六百余人”[8]4047的记载。又考《国朝献征录》(宋沧传)“复所侵十八寨真州流贼周天星、啸聚可三万人,官兵不能擒制,请于朝,发兵剿平。前后玺书褒赉,升右副都御史”[9]2618。又考《国朝献征录》(王汝舟墓志铭)“其为贵州左布政,辖破姑息之说,励振奋之气,以消边患,练兵防守,会计刍粮,以定川寇周天星之乱,是以有银币之赐。”[9]4632王汝舟墓志只言其为贵州左布政期间时在平定川寇周天星之乱中的贡献,未明其为贵州左布政的时间。检《明世宗实录》(卷之一百六)“嘉靖八年十月丙戌日,升云南右参政王汝舟为贵州左布政使”[8]2518知王汝舟在嘉靖十年及以后才投身平定周天星之乱的活动。继考《国朝献征录》(柴经墓志铭)“庚寅公迁贵州参议,剧贼周天星之变,川贵病焉,朝议合两抚臣兵攻之,公尽瘁,调兵饷与贼对垒,昼夜不敢怠,贼平受镪币之赏。辛卯迁江西按察司副使。”[9]2809

综上述,冉仪所讨真州逆贼实为“篮鄢余孽”滋事作乱。这次动乱人数众多,波及范围广,影响恶劣,明廷的平息成本高。但这些笔墨并未对战事始末做较为详细的记叙。《墓志》“贼凭高竖栅以自固,众莫能取。君择晓卒夜登,断其栅,径□其□□□下,余众俘斩殆尽”之记可略补不足。

结合史料及《墓志》看,自周天星等猖乱起至其余党被扑灭止应该在嘉靖六年(1527,丁亥)至十年(1531,辛卯)之间。《墓志》篇首云“丁亥及辛卯之秋,使君两以戎事经涪”即云冉仪于嘉靖丁亥年、辛卯年两次奉调出征经过涪陵。《明世宗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一)对嘉靖十年十月周天星等猖乱概况和战后事宜作了记述。又据(柴经墓志铭)“庚寅公迁贵州参议,剧贼周天星之变,贼平受镪币之赏。辛卯迁江西按察司副使”知辛卯年周天星猖乱被悉数扑灭。冉仪也投身了这场动乱的最后战斗。

志主冉仪为酉阳宣抚司宣抚使,升授明威将军,“结发提兵,亲冒矢石,屡立战勋,朝廷迭加旌赏,以示□□”。这算是对其一生戎武生涯的盖棺之语。

三、志主儒士形象

墓志不仅是古人用来表达自我认知的重要空间,同时也可认为是表达群体认同的重要空间。墓志的书写,不仅表达了丧家所希望传递的价值观,同时也表达了撰者的价值理念与评判。当二者契合时,墓志书写也就成为他们相互认同的媒介,传递着这一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11]89-100基于酉阳冉氏土司的家学渊源考察,《墓志》反映出冉氏土司家族崇学尚儒的文化价值观。夏氏在志文中所塑造的志主儒士形象,在反映冉氏土司家族对儒家思想践行的同时,也体现了其在儒家文化思想上的旨趣。

(一)志主家族的文化底蕴

《墓志》开篇云冉氏先祖“有为唐附马都尉曰寔者”。考《元和姓纂》:“河州刺史冉实娶江夏王道宗女,生祖雍,刑部侍郎”[12]卷七。酉阳冉氏土司家族在祖先認同上称为唐冉实一族后裔。冉氏的这种祖先认同取向虽然不见史志佐证,但得到了酉阳冉氏族裔的认可和撰志者的肯定,以此来彰显冉氏的家族文化渊源。宋元以降,冉氏世官酉阳,承传关系较为明晰,登诸史志笔墨渐多。据现有史料看,冉氏土官率先在酉阳兴办儒学,推行儒学教育。

冉氏家族虽然在土司制度下以“武”的形象立足,但就整个王朝社会来看,以“文”为主的科举才是社会主流。对此,处在“武人”位置的冉氏土司家族逐渐向以科举为主流的“文”靠近,主动学习和推行儒学文化。永乐四年(1406),酉阳土司冉兴邦“以不次边功,奏请建立学校,奉旨设教授一员,并颁学印一颗,以教其子弟,仍同汉府、州、县科举并岁贡,登仕朝廷”。有“时文教既兴,夷风丕变,司中土民及明初避难来酉者,目染耳濡,亦渐知读书识字,说者谓公(冉兴邦)之治酉,比于文翁之治蜀焉”[7]202的赞誉。从永乐四年建立学校至正德四年(1509)的百余年间,诞生了冉兴邦、冉瑄、冉云、冉舜臣、冉仪等一批能诗文的土司承袭者。他们在独特自然人文环境的熏陶下,不断吸收汉文学的艺术营养,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对汉文化传播、民情风俗改造和社会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13]228-234。

正因为冉氏土司家族的这种家学渊源,对科举、仕宦等文化的推崇,历代冉氏土官家族都注重与时下名儒、名仕的交往,《墓志》便是这种倾向的有力证据之一。土司家族在为前代土司冉仪的丧事治办过程中,仅《墓志》一项便直接呈现了三位赐进士出身的科举花魁为之撰文、书丹、篆盖,可见一斑。

(二)志主自身的儒雅形象

志主的儒士形象除可从冉氏土司家族的家学底蕴、交友倾向、丧事治理等方面管窥外,还能从撰志者的刀笔下直观体会。《墓志》称“(冉仪)君体貌俊伟,襟怀轩豁,谈论叠叠有条序”以体现冉仪俊伟的外表和与“武夫”不同的襟怀,优雅有条的举止言谈。在儒家人伦方面更是身体力行,“率庭训,为孝友,追念考妣早卒,立伺刻象,时祀不怠”俨然集忠孝于一身。“自少颖敏”是其与生俱来的素质,后天亦苦学勤耕,广习多能。“尤力学,涉猎经史,惟好诗赋,工琴画,重毫素,虽音乐技艺,亦精其术,所遗有《松坡遗稿》若干卷”,对志主资质和学养的描绘恰恰是其家庭文化底蕴的显示,也暗示冉氏土司家族由“尚武”逐渐向“尚文”转向的努力。“乐山水之胜,于铜鼓潭、仙人崖等□皆建亭台,以供登眺,兴至辄题咏”以见其高雅志趣。冉仪除志趣高矿、博学多才外,个人品德修养也极高,是故“善饮,多而不乱”,“待宾客温恭能下,四方名士多与之游”。因为他的丰富学识、高雅志趣、高尚修养,“士大夫咸器重之,至有许其可万古名将者”的赞誉。冉仪为酉阳司邑宰,掌一方军政,治兵有略,“驭士卒,赏罚明信,人乐于效死”,屡建战功;施政清明,保一方百姓衣食,“没之日,远近嗟悼,夷氏呱呱而泣下,上溪谷者有余哀焉”。

四、余论

《墓志》除了能反映一代土司的征调勋绩和当时的社会风貌外,还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一是对《冉氏族谱》及其他传世文献错讹的纠正具有参考意义。撰者在墓志开篇便对其与墓主的关系及撰文经过等内容做了说明,为“其孤玄具状,走使来请铭”。墓志记叙内容为时人记时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由是,《冉氏族谱·总谱》载:“(冉仪)武宗正德二年(1507)袭职”;“于峰(海洋峯)顶建炉,烧丹炼汞。丹成,无疾而薨”;“诰封宣武将军,加三品服色,晋怀远将军”[7]224等与《墓志》相抵牾处可佐以志文修正。

二是对《明史》所记相关事件可提供新的观点。据《明史》载:“正德八年,宣抚冉元献大木二十,乞免男维翰袭职赴京,从之。二十年,元再献大木二十,诏量加服色酬赏”[5]2058。此与《墓志》记“正德四年(1509),君(冉仪,冉元之生父。)方九岁,以父疾替职”之语亦抵牾。正德四年冉仪袭职,年方九岁;正德八年,冉仪袭职四年,年十三岁;按常理尚未生育,即使已育,有子玄(玄即元,《明史》为避“玄烨”讳而改),亦未袭职,不得以宣抚相称,元更不会有子维翰。元“乞免男维翰袭职赴京”更谬。

注 释:

[1] 《墓志》漫漶文字用“□”字符替代。

[2] 胡人朝主编、中国文物研究所与重庆市博物馆编:《新中国出土墓志·重庆》,文物出版社,2002年。

[3] 《万历冉氏族谱》无全谱传世,仅谱序及忠孝世家传等为乾隆时所修《忠孝谱》抄录。

[4] 《酉阳土家族冉土司家谱·忠孝谱》,1790年刻本。

[5](清)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6] 瞿州莲、瞿宏州:《明代永顺土司的婚姻习俗及其特点——以湖南永顺老司城碑刻为中心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第1期。

[7] 重庆酉阳冉氏族谱续修委员会:《冉氏族谱·冉仪房支谱(内)》,内部印刷,2007年。

[8]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实录·明武宗实录》,1965年。

[9](明)焦竑着、吴相湘:《国朝献征录》,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

[10](明)高岱:《皇明鸿猷录》,明万历四年(1576)刻本,现藏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

[11] 黄清发:《新见李涣墓志考释》,《文献》,2017年第5期。

[12](唐)林宝:《元和姓纂》,金陵书局校刊。

[13] 彭福荣:《试论土司文学的特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9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南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的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154)。

作者简介:冉文(1991-),男,土家族,重庆酉阳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研究;段超(1964-),男,土家族,湖北来凤人,博士,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南方民族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杨从显墓志》补考
辽代《耶律弘礼墓志》考释
从《贾养材墓志》观明末之二三事
金《张岐墓志》考释
辽《冯从顺墓志》考释
辽《耶律善庆墓志》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