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花形铜镜赏析

2020-02-27 10:22陈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0期
关键词:唐代

陈晨

摘 要:唐代是铜镜发展的繁荣时期,由于唐镜造型精美、纹饰丰富、巧夺天工,成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中的一朵奇葩。基于此,文章将重点对馆藏代表铜镜进行分析。

关键词:花形铜镜;唐代;菱花镜;葵花镜

0 引言

唐代是我国制镜的全盛时期,当时青铜技术的应用基本都体现在了铜镜制作上。铜镜是当时馈赠的最佳物品之一,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社会交往中,具有一定公关作用。唐朝之前铜镜基本是以方形和圆形为主,盛唐时期则对其造型进行了重大突破,开始流行菱花、葵花等花形样式和方亚形式,其中以花形铜镜为典型。该铜镜图案纹饰除了基本的鸟兽、画像等以外,还有海兽葡萄、打马球等纹饰,极具盛唐气象。

1 从演变发展赏析

唐朝铜镜发展主要分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重要时期。

①其中初唐时期的铜镜基本以瑞兽镜、四神镜为主,一方面受到隋朝传统制镜特色的影响,另一方面受西方题材影响,产生了海兽葡萄镜等。

②进入盛唐时期,制镜工艺的民族特色完全发扬,以花鸟镜、人物镜、瑞花镜、盘龙镜最为常见,形式多样①。另外构图方面也使用了绘画风格,虽然对于对称没有严格要求,但讲究基本的平衡。装饰手法更为华丽和豪放。

例如,出土于四川平武县城隍庙,现藏于四川博物馆的“双鹊衔绶纹葵花镜”铜镜,八瓣式,其背面就分为四个区域,上部是圆形月宫图,有蟾蜍、玉兔和桂树,月宫图两侧各有一朵祥云。镜纽左右两边对称布置有衔绶双鹊纹,羽毛较长且飘逸,呈飞翔状态,下方则是一条蟠龙。整体构图极为简洁,寓意吉祥。

出土于西安市东郊郭家滩严明夫人任氏墓,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双狮双凤纹菱花镜”为圆纽,八瓣菱花形,内驱饰浮雕双狮双凤纹,凤凰羽翼饱满、体态丰盈,狮子则却步欲飞、身体机理明晰健硕,两者相间分布,且使用折枝萱草相隔,外区设计有对称的蝴蝶萱草纹。工匠直接将狮子和凤凰融入铜镜之中,通过生动的造型给人们创造出了宽泛的想象空间,也充分展现出了盛唐时期文化兼容和不断创新的境界②。

1984年出土于西安市东郊韩森寨,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真子飞霜镜”整体呈菱花形,龟纽,荷叶纹纽座。在纽上方设计有云绕山峦和太阳纹样,纽下方设计有水池,其中荷叶露出水面。纽左部设计有竹林,其中一人端坐,头戴有三楞冠并呈弹琴姿势,身体前配有小几,几上有类似香炉的物品。纽右边有一凤凰,上部有两棵树。在外区设计有铭带,为“凤凰双镜南金装,阴阳名为配,日月恒相会,白玉芙蓉匣,翠羽琼瑶带,同心人,心相亲,照心照胆保千春”。整个铭带的意思是夸赞铜镜制作精美,同时也表达了真挚的爱情。一般这类铜镜是相互成对的。从其纹样能够看出来,其中所描述的内容应该是在民间广为流傳的故事。其中“真子”则是指舆孝子,“飞霜”则是古琴曲调之中的履霜操。该铜镜是所有铜镜之中为数不多的重要题材,很多学者还将其称为“伯牙弹琴镜”。这类八葵花形式的真子飞霜镜在我国其他地方也有出土,如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两面,江苏扬州、浙江衢州等地都有出土,但是其体量都不大。

出土于西安市郭家滩,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千秋龙纹镜”整体为葵花形,圆纽。纽外设计有一条腾飞的巨龙,周围有三朵祥云,呈现出在云中穿行的场景,气势雄浑。外区设计有四朵花卉,中间还对应两朵云和灵芝纹样,上下对应的两朵团花当中有“千秋”字样。从当前的考古资料来看,这类云龙纹镜在盛唐时期比较流行,一般是皇帝赏赐给大臣的。

铜陵市博物馆收藏的唐代云龙纹葵花镜,1982年12月出土于义安区湖城村,直径21.4厘米,镜呈八弧葵花形,镜背浮雕一龙,呈腾空而起之态,五朵流云衬托其间,龙首较小,张口吐舌,龙首向纽,作吞纽珠状,四腿下有三趾利爪,周身饰鳞片,龙尾盘卷。这面铜镜虽然埋藏地下千余年,历经时代、地貌的变迁和侵蚀,依然纹饰精美、清晰可鉴、完整无损,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鉴定为国家一级品。线条流畅飘逸,且其腹甲、背鳍和鳞片都刻画得极为细密,足以见当时精巧的制镜工艺。

③晚唐时期铜镜基本都带有很强的宗教意义,如八卦镜和万字镜等,外观整体比较简单和乏味,基本呈现出了衰败的趋势。

2 从制作工艺角度赏析

在唐代铜镜发展之中还出现了很多特殊工艺的铜镜,如螺钿镜、金银平脱镜、贴金和贴银镜等。

2.1 螺钿镜

这类铜镜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先依照具体的设计要求,使用螺蚌贝壳等雕刻成团,将其粘贴在素镜的背面,后上漆,待漆完全干之后再进行研磨,最后再在螺钿上雕刻花纹①。最终制作出的铜镜细致精巧、秀美华丽、黑白分明,被誉为中国最美铜镜。在唐代时期,虽然螺钿工艺非常盛行且成熟,但在唐玄宗之后才开始流行,其他朝代也极为罕见。

例如,现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的“螺钿莲花纹葵花镜”为圆纽,纽座为联珠纹。内区设计有花蕾和莲叶纹,外区设计有四朵盛开的莲花。整体使用贝壳、玉石、青金石和琥珀镶嵌。

此外日本神户白鹤美术馆中还收藏有“螺钿花鸟纹葵花镜”,圆纽,且纽座为莲花形,内区设计有一周团花纹,外区设计有类似于凤凰等神鸟衔绶和莲花纹。主纹使用螺钿镶嵌,并将绿松石做底。

2.2 金银平脱镜

该工艺始于唐代,使用胶漆将金银饰片贴于铜镜背面,同时上漆。在漆完全干之后再进行研磨,使这些金银饰片形成各种纹饰②。最终制作出来的铜镜色泽明丽,纹样基本以花鸟纹饰为主,镜面光感较强,具有极强的装饰和使用效果。

例如,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庄,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金银平脱宝相纹葵花镜”,整体为六瓣葵花形,圆纽,纽座为六瓣花形,外饰为两层宝相花纹。所有纹饰都是圆形银片雕刻而成,整体极为典雅质朴。

出土于河南省郑州市,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金银平脱羽人花鸟纹葵花镜”,整体为葵花形,圆纽,纽座为重瓣花形。座外设计有相对的四个石榴,中间有四只鸟,最外对称分布同向环绕的凤凰和仙人,旁边还设计有莲叶。整体纹饰复杂且有章法可循。重瓣花形的纽座和石榴都是使用金银箔交错组合而成,莲叶、鸟、仙人等使用银箔,整体极为华丽,盛唐风格极为明显。

2.3 贴金贴银镜

这类贴金或贴银的铜镜又被称为金银壳镜,事先会在金片或者银片上捶揲出相应的纹饰。由于工艺复杂较为珍贵,当前并未出土太多,其体量也都比较小。应该是出于对制作工艺难度的考虑,这类铜镜主要流行于武后到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和其他铜镜相比,整体出土量和存世量都非常稀少。

出土于西安市六村堡史家营,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两面“嵌银瑞兽纹菱花镜”,不论是造型还是工艺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其背面的边缘隆起,缘内镶嵌有六出菱花形的银片,银片当中还有几只浮雕式的瑞兽,整体华美富丽。瑞兽镜除继承了制镜传统,还对造型风格进行改变,造型更为丰腴。在构图方面从原先的规整和紧密转为活泼。“银背鸟兽纹菱花镜”为伏兽纽(寒蝉),纹饰都是使用银片刻出高浮雕的图案。内区当中设计有花鸟。间饰有瑞兽六只,整体极为逼真和精美。虽然其造型较小,但使用的是八瓣菱花形制作,整体工艺难度较大。除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这两面外,洛阳关林唐墓之中也曾出土过一面,另外大不列颠博物馆也展览了两面。

3 结束语

总之,中国唐代花形铜镜纹饰丰富精美,制作工艺复杂,造型精致,具有极强的盛唐时代感。从以上多项分析之中也能够看出唐朝时期高超的制镜工艺和广博的审美,整体大唐风采浓烈。

猜你喜欢
唐代
论唐代省试诗的传奇化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再论唐代的使职、差遣
论唐代诗词中“湘妃”意象的悲剧情感表达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永州八记》介词用法研究
唐代官吏考课制度对现行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