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研究

2020-02-27 23:06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陶 辉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1120)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旦学生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就能保障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增强其对学生学习进展的追踪,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进行解答。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理念,更是教育教学的一种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取决于自主学习教育理论、思政教育特征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等等。高等院校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理念,将大学生思政课的自主学习纳入教学的重要环节与课程考核中,并给予足够重视。

(一)自主学习教育理论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内容

自主学习,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障主动积极性,学生发自内心地、进行自我控制地、心情愉悦地进行自愿的学习过程、学习环节以及学习成果。在这样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也就是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地设定学习目标与预期达成的学习效果,对学习惰性的自我控制,对学习过程与内容概念的掌握与熟悉,对学习方法的摸索与把握,对学习进程的合理调整,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等行为过程。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中,由于课程内容的相对枯燥性,授课教师教学水平的不平衡性,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要求,为了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设计程度,就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育与学习之间的良性互动,保障师生之间双向的交流互动,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的方式就能使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发挥出应有功效。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要发挥自主学习的效能,教师作为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需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不断地改良与优化,对教学环节与流程进行科学地设计与规划,克服刻板生硬的教学内容,将学生较为被动接纳知识的方式改为其主动进行知识的汲取,要放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对知识进行纯粹的讲述,而是需要积极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技巧思考,用活教材内容,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互联网优势,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教学形式的实际,从本质上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学习观念,传递正能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发扬光大,唤醒学生深处的求知意识,启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改造与思想激发。教师需要使用多个案例,采用具有启发性、互动性的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高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得以构建,并在构建过程中不断优化,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不断得到检验,最后达到提升思政课程实效性与针对性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模式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的教育基本规律

自我同一性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常见的基本规律。这里的自我同一律,就是指在对受教者进行知识汲取能力与学习潜能的激发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依照自我意识存在的矛盾,寻求同一性,进行自我教育纠正,为了达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最终形成的同一性规律,即“理想”与“现实”中自我矛盾的活动。它是受教育者自我意识分化的表现形式,是自我身份认同的实践过程。没有自觉学习意识的高度分化,没有自我身份意识的认同,就无法达成思政教育理论知识的实效性。自我同一性规律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与自我革命。

教育者要切实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具体实际,将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作用发挥到极致,保证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将“三全育人”理念在思政课中切实发挥引导作用,让高校大学生形成高效的自我管理、教育、服务与自我学习的“四自教育”模式效能。通过对大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塑造,不断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主学习体现了该课程思想教育的特点,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道德信仰和价值准绳,从而为培育新时代四有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另外,教育者要想对学习者的思想行为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动态把握,就需要开展思政课的自主学习,以达到及时科学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并通过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帮助受教育者积极提高学习成效,形成比较完整健康的反思体系,让学生从对思政课较为负面的抵触情绪,转变为较为积极的接受态度,让性格较为封闭的学生逐渐变得外向积极。思政教育的自我同一性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为:首先,与单纯的课堂教学相比,自主学习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自我同一性规律的一种手段,其二,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意识。另外,自我同一性规律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模式的原则基础。没有自我同一性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我学习就成为一种简单的政治常识教育。

(三)无论教育需要还是社会发展,都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调节作用。由于高校对大学生管理的相对自由性和宽松度,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强调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一定程度上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高校大学生普遍参照高中的学习方式,仍然存在以教师的传授、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现象,未能很好转变“教”与“学”的角色定位,未能较好适应高校管理的新特点。基于此,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并且符合高等教育提出的深层发展需求,可以通过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精英,帮助社会形成学习型的科学结构体系。

(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虽然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大学生本身,但是自主学习模式的深入推广,会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律,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困难。在这个时候,教师是信息资源的直接提供者,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并指导他们学习。由于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转而求助于教师,教师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全面,也可能无法为其答疑释惑。因此,在自主学习背景下,教师必须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 ,有丰富的眼界视野,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此外,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教师的指导方法也应不同。因此,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教师没有任何要求,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伴随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进步,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理念都在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但是由于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概念就是,教学内容枯燥单一、教学理念呆板传统、教学形式一成不变、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这些都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仍然不能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另外,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全新模式不够成熟,体系不够完善,理念不够创新,很难适应00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待,很难保证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单一,不能体现教学的个性化和人性化

单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阻碍了教师因材施教。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公共必修课,大部分的高校进行授课时都是众多学生参与一个课堂,采用大班额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基数大,使得不能遵循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律,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充分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无法完成,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与创新创造力得不到较好开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没有机会脱颖而出,教师缺乏充裕时间来满足更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运行机制不健全,教学导向依旧是应试教育

高校公共必修课的教学质量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试金石。然而,过分强调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就没有办法达到学生灵活、精准地对知识进行实践与运用的目的。学生一味地记所谓考试题纲内容,死记考试模板,没法抽出时间来阅读足够的课外书来积累课外知识;“题海战术”也让学生疲于去阅读,但“题海战术”始终无法覆盖到所有题目。应试教育永远没法赶上试题的变化创新,必然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向应试教育转变,违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规律,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能有效完成。

(四)师资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极度短缺。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负担过重,很难抽出时间进行自我充实和知识库更新。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对象的实际需要,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如今,我们处在日益变迁的信息化时代,知识也随之发生迅速的变化与进步,一旦教师不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度,不增加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不对更新换代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学习,教师地位将会不断下降,就不能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由于论文发表数量和水平是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标准,职称带来的物质回馈和学术地位比教学来得更加直观明显,这使得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成为一种趋势,很多教师不愿意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教学效果大大降低。此外,教学设备普遍不能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要求,学生缺乏良好的思政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夯实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模式不仅反映更是依存于学生的主导地位,一旦学生不建立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无法形成自主学习的模式。作为一种隐性资源,学生的主体积极性需要教师与学校充分深层次挖掘。所以,要想构建自主学习模式,就要将学生主导性放在工作重点与首位上。在进行思政课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与主导地位需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精神与理论的探索上,积极主动地对思政课程上存在的疑问进行思考解答,并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此背景下各类挑战等等。然而,现实恰恰相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多表示缺乏较高的兴趣度,主动进行积极学习的学生占少数。而目前大学生普遍具有活跃的思维,情感丰富,意志坚强,但有时表现不稳定。因此,需要联系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诸多个性特征,有针对地对其思想进行相关塑造工作,要把大学生的主要特性、个人特点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需要根据中国从古至今发生的巨大变化与历史进程,利用同理心,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思考,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并且激发大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课程活跃起来。在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高校学生占据主导地位,学校与教师都需要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主导地位。

(二)发挥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作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设计者、监督者、评价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简单易懂的教学语言,活泼生动的教学案例,新颖生动的授课形式,活跃的教学氛围,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思政课教师不再是以往的主要引导者,而本身线下的课程已经转换为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从“面对面”引导学习过程转向“预定”引导,通过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运用网络能力、处理信息能力。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行主导评价,并且积极地提升自我专业素养能力,尤其是对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与运行规律的探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规律与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使自身成为具有专业素养与较强教学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级教师”,并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发扬光大。同时,教师需要严于律己,将自身定位为学生学习知识、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榜样,用言行和事例教育大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

(三)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和优化

自主学习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其需要一个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思想政治课更需要构建自主学习新模式。其中主要包括校园、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建造。家庭是学生身处时间最长的地方,更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家庭因素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教育都对学生塑造良好积极的主动学习能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要想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政素质,就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仅家庭成员关系需要维系良好,更要保障家庭拥有积极向上的作风环境,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运行更加顺畅,效果更加明显。

作为高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环境,校园需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保障校内大部分人员都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保障大学生学习进取的积极性。另外,校园需要拥有开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空间,包括教师、自习室、图书室、讨论室与多媒体教室等等,这些空间需要具有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配备充足的资源条件,保障学生身处这些环境中能有较积极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校园应塑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包括图片展览、讲座、研讨会、宣传网站与研究汇报等等。由于大学生开展思政课自主学习基础就是大学环境,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校园体制与学习氛围必不可少。此外,高校学生进行思政课学习的外部条件即为社会环境,因此,思政课需要以社会环境为重点,将马克思主义融入社会思想塑造中,通过对学生内心思想的探究,引导社会舆论,让大学生改变对思政课枯燥无用的固有观点,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而且,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正能量的传播途径,可以对学生性格与心理塑造起到促进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者需要追踪社会的进步变化,并善于利用其特征对大学生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引领其完成对思政课的自我学习,善于把家庭环境、校园环境与社会条件进行有机结合统一。总而言之,要想构建大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模式,就需要创立优质的自主学习环境并依照时代变化对其不断优化。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