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荣,马华,郝子娟,马天成
(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吾师马华教授系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山西省名中医,临证近40年,经验丰富,善治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诊,亲见吾师治疗顽固型银屑病1 例,疗效颇好,现介绍如下。
银屑病古代称为“白疕”“白疕风”“干癣”“顽癣”等,主要表现为鳞屑性斑块,伴有皮肤干燥、瘙痒等自觉症状[1]。目前西医认为本病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异常、内分泌因素等有关,具体病因尚未明确,其治疗主要采用维甲酸、免疫抑制剂以及生物制剂等,但不良反应较大,远期疗效不稳定,治标不治本[2-3]。中医治疗本病具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疗法,古今各大医家均认为本病与风邪、血热、血毒、血瘀、血燥等因素有关,治疗亦是从血论治为主[4-5]。
刘某,男,52 岁,2019年7月17日初诊。银屑病20余年,加重2~3 d。患者20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散在的红疹,伴瘙痒,未重视,自行涂抹红霉素软膏类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后皮疹泛发全身,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银屑病”,给予外用激素类药膏,稍有好转。期间症状反复发作,甚至越发严重,遂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均不满意。现症见:形体肥胖,头皮、四肢可见成片红斑丘疹,表面覆盖较厚的银白色鳞屑,胸腹部、背部可见少量散在的鲜红色丘疹点,瘙痒难忍,刮除鳞屑后可见点状出血,纳眠可,大便干,日1次,舌暗红苔黄,脉数有力。否认使用任何药物治疗,由于之前使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对其有抵触心理。曾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两年,经治疗各项指标均正常,已经停药半年,仍定期复查。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断:白疕(热毒血瘀型)。治则以疏风透疹、凉血活血为主。药用:荆芥12 g、防风10 g,当归、赤芍、麦冬、紫草、桃仁各20 g,元参、生地、生薏仁各30 g,丹皮15 g,炒栀子10 g,蝉衣、乌梢蛇、白鲜皮、黄芩各15 g,陈皮12 g,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7月31日二诊:头部、四肢鳞屑稍有减少,胸腹部出现大量鲜红色丘疹点,瘙痒可忍,二便调,舌暗红苔黄,脉弦。继服上方,麦冬、丹皮、乌梢蛇改为30 g。
8月14日三诊:头部、四肢鳞屑明显减少,现胸腹部已有结痂现象,轻度瘙痒,二便调,舌暗红苔厚,脉弦。上方加苦参、鸡血藤各15 g。
9月9日四诊:头部皮肤如常,下肢仅见皮肤色素沉着、皮损增厚,胸腹部及背部可见浅色疹印,舌红苔白,脉弦。上方去掉紫草、黄芩,加石膏30 g,苍术、白茅根、川牛膝、怀牛膝各15 g,继续服用21剂。
10月9日五诊:皮损肤色已恢复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滋阴润燥、养血活血。上方去荆芥、防风,继服用6剂巩固疗效。随访1个月未复发。
按语:该病属于热毒血瘀型银屑病。患者形体肥胖,加之病程日久,导致热盛聚毒,侵入血分,耗伤阴血及津液,熬血成瘀;此时又因饮食不节或外邪侵袭于表,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蕴于血分,郁于肌肤;复因毒热内蕴,生风生燥,皮肤失于润养,致使本病久病难愈,反复发作。《素问·至真要大论》[6]说:“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正如“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方中荆芥、防风、蝉衣疏风解表、透疹止痒,火郁发之,使长久稽留体内之热毒从表透发而出,急于缓解患者当前痛苦烦恼之“标”;当归、乌梢蛇祛风通络、养血活血化瘀;生地、元参、丹皮、赤芍、紫草、白茅根清热凉血解毒,正如叶天士所说“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7];白鲜皮、炒栀子清热除湿,陈皮、生薏仁健脾除湿,外得透达,内得凉血活血,病渐向愈。二诊在服药后,患者体内久郁之热毒透发而从表出,故在原来基础上加大清热凉血、活血通络之效。三诊加苦参清热燥湿,同时能抑制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8];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加强四肢气血运行。四诊患者病情得到完全改善,此时治其“本”,加以石膏、白茅根清热生津,苍术燥湿健脾;川、怀牛膝,引药下行,活血化瘀通络,使其下肢气血运行通畅,皮肤得以润养。五诊患者病情处于恢复期,此时应以滋阴润燥、养血活血为主,清除体内余热之毒瘀,改善机体内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本病的发病原因。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其发生、发展和转归均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联,因此它又是一种心理生理疾病(或称心身性疾病)。由于不同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以及处于疾病的不同阶段,其心理反应有不同的表现,特别是反复发作,严重危害众多患者的身心健康[9-10]。因此,马华教授认为精神情绪与银屑病有密切关系,其既可诱使银屑病发病,亦可导致已有的银屑病加重,所以减轻患者精神压力为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故平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自己情绪的调节,保持情绪舒畅。同时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肥厚及生发之物,禁烟酒;注意个人卫生,以免诱发本病;保证大便通畅,以防体内滞而生热;增强自身体质,减少本病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