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伟 施海晓 葛 承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瞬息万变,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多数企业都处于持续的管理模式改革和升级之中。当前,大多数大型企业为了实现健康快速的发展,都倾向于采取集约化发展、集团化运作、标准化乃至精益化管理的模式,所有企业在新的发展历程上都要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如何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以及核心竞争力。
电力系统也不例外,同样不停走在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的道路上。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建立全新的管理构架。所谓“三集五大”,一是实施“三集”管理,即以集约化为主要目标和原则,在全公司系统范围内推行统一的管理模式、管理标准乃至业务流程,构建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各类资源的重组整合,加大集约调控力度,特别是大大提高了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程度,以求最大程度体现规模效益;二是构建“五大”体系,就是对公司五大主要业务支撑领域,即规划、建设、运行、生产、营销开展全面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对组织架构重新变革、对管理方式开展创新、对业务流程优化提升,实现企业管理体制横向协同统一、纵向高度集约化的根本性转变。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中采购率和合同统一签订率不断提升。以浙江为例,2018年集中结算业务支付笔数超9万笔,金额约200亿元。因此在支付时效性和资金安全性上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迫切需要通过新技术来加强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提升供应商结算效率,来实现结算业务全天候办理。
除物资结算之外,耗时、机械、重复的传统人工作业已成为国内外相关行业遇到的普遍问题,随着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智能技术的替代迫在眉睫。
电网物资供应商增值税票据的回收一直是物资公司财务票据回收工作中的难题,难点在于票据纸张较薄,实测单张发票厚度只有0.055mm,传输过程中极容易造成卡票和堆叠回收不规则等问题。同时,发票存在红联与绿联两联,需要模块实现自动分拣,客户在发票保存时状态不固定,发票存在卷曲,弯折情况,这个实现起来难度就更加困难。针对上述问题,项目提出一种模块化的票据受理系统,通过进纸机构输入票据,再经过票据抚平机构将票据卷起的边角抚平后再输送给鉴伪机构,系统实现了票据的连续受理功能,并且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分拣红绿两联票据,解决了现有票据受理系统无法连续进票和分拣票据需要人工处理的问题。
针对供应链履约中,因为实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不一致引起的结算风险,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单据结算系统集成方法,将物联网芯片应用于实物管理,在物流配送、到货验收、仓储管理等领域,全方位采用使用芯片进行全程跟踪,并将电子送货单、到货验收单、领料单等多源信息数据与财务、税控系统进行集成,为后续履约结算票据受理提供了严密的校核逻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单据结算系统集成方法实现了物资业务、财务和税控系统的流程数据贯通,建立了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交叉验证机制,确保三流合一,为电网智能化物资履约结算提供坚实的履约结算保障。
在电网供应链传统履约结算过程中,供需双方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货物交接确认,结算手续办理等事务性工作中,电网企业还要在生产、物资、财务、税务等系统中进行结算数据的输入及复核。这其中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原始票据线下流转,信息数据线上传递,两者之间经常存在不一致和偏差,导致潜在履约结算存在巨大风险。
针对以上履约结算现状,项目提出基于智能物联技术的模块化票据回收受理装置和电子单据系统集成方法,将物联网芯片应用于实物管理并进行全程跟踪,将多源信息数据与财务系统进行集成,为后续履约结算票据受理提供了严密的校核逻辑。研制模块化票据回收受理装置,实现票据的自动回收、校验鉴伪,并发起自动支付,从根本上提高履约结算效率,减少大量重复繁杂的人工工作量。
在履约结算过程中,相关单据需要经4个部门,7道业财审核,并在业务、财务、税务等系统进行结算数据的输入及复核。这其中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原始票据线下流转繁杂,数据核验存在错误的可能,票据的运输安全也存在隐患。
针对以上票据受理现状,项目集光、机、电技术于一体,采用多品种和数量的各类传感器,以及步进电机、减速电机、电磁铁等高精度运动执行部件,研制了一种模块化的智能票据回收受理模块和智能票据受理模块,实现了票据的自动回收及受理。
票据受理进纸机构子模块包括机架、压轮和压轮抬起机构,机架上设有进纸平台、进纸轮、压轮安装座和票据检测光传感器,当票据检测光传感器检测到进纸平台上存在票据时,进纸轮开始转动,通过压轮装置将票据输送至进纸平台,再送到扫描采集子模块。
除适应一般票据的进票和通道传送外,针对增值税票有红绿联、纸张薄软、有走纸孔的特点,还要对票据输入口的挖票和反搓机构进行优化,适应税票薄软的特点,并能实现连续多张进票,一次可以受理30张以上票据,并能很好的实现分票功能,减少重连张发生概率。
这种票据受理回收模式,仅需收取发票原件,票据收取所占体积量大大减少,所有结算数据校核全部线上完成,大大减少多部门的重复数据校核工作,在保证业务办理高准确率的同时,结算数据流的传递优先于原始票据的流转,减少票据的多部门流转,增强票据流转安全性。
票据管理尤其是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企业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据,更是税务稽查管理的重要依据,票据的真伪对公司管理及核算至关重要。电网供应商服务大厅传统手工受理结算业务过程中,大厅前台工作人员受理增值税专用发票时,不会在税务系统中对票据真伪进行实时鉴别,受理发票时,仅初步核对发票金额是否与采购订单结算金额一致。发票只有最终移交至财务部门进行校验后,才会在税务系统中进行发票的真伪鉴别与抵扣认证。由于结算票据真正移交至财务结算的周期比较长,对票据的鉴伪比较滞后,出现错票或是假票时,需要通知供应商重新进行开票,并对已过账的订单进行冲销处理,业务操作流程繁琐的同时也延长了供应商结算的等待时间,降低供应商服务的满意度。增加了履约结算的潜在风险。
针对履约结算时,前台服务人员一般不会对票据真伪进行实时鉴别,使得结算支付存在重大潜在风险的现实问题,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种金融票据鉴伪技术,综合运用多光谱反射/透射、磁特性、厚度检测等方法,对票据相关图像特性进行数据采集,并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种金融票据识别模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并使用以真鉴假、以假鉴真的方法学习仿真鉴伪过程,达到特征鉴伪和票据连张、重张、拼凑变造识别的能力,结合票据回收装置机构,实现了票据回收的同时完成鉴伪工作。
针对现有票据鉴伪滞后的情形,项目开展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多种金融票据识别模块的关键技术研究,综合运用多光谱反射/透射图像采集、磁图像采集、厚度图像采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设计了一种面向多种金融票据识别终端设备的图像智能信息采集和处理架构,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建立了面向多种金融票据识别的神经网络模型,并提出一种该模型的参数训练计算方法,通过神经网络分析,以及深度学习仿真,采用以真鉴假、以假鉴真的方法,实现票据磁特征和厚度特征图像的识别处理,达到磁特征鉴伪和票据连张、重张、拼凑变造识别。
一是针对大量结算业务,如何有效收取、分拣、鉴伪发票。发票纸张薄且柔软,传统纸张回收机构容易卡纸,损坏。此外,发票是企业经营和财务支付的重要依据,在真伪鉴定方面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二是如何实现发票信息的自动化校验。传统履约结算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多到环节的人工审核,费时费力,对是否满足资金支付条件存在主观判断的风险,人工审单也不可避免出现人为错误,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实现发票等单据的自动化核验。三是在实现资金自动支付,并加快资金结算效率后,如何确保履约结算的安全性、如何合理安排电网企业资金计划,都成为项目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针对现有纸张回收系统无法实现发票自动回收和鉴伪的问题,研制模块化的票据受理系统及票据鉴伪技术,解决现有票据受理系统无法连续进票和票据鉴伪需要人工处理的问题,并实现在票据回收阶段实时进行鉴伪的功能。此外,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单据结算系统集成技术,实现了物资业务、财务和税控系统的数据贯通,建立了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交叉验证机制,确保三流合一,为电网智能化物资履约结算提供坚实的履约结算保障。
针对使用传统OCR光学文字识别技术的不足,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识别创新算法,通过使用迁移OCR模型形成发票数据的自生成和模型自循环训练,极大提高了复杂环境下纸质文字信息的识别准确度,避免了人工审单的主观判断和可能出现的人为错误,提高了履约结算的效率和准确度。
针对现有的资金管理不合理问题,提出基于动态规划的资金日排程技术,解决现有资金利用率低和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不足的问题,并建立资金管理的风险预警指标,从而构建面向金融大数据的资金管理的风险度量、预警与防范技术体系。此外,项目以信息化系统支撑为手段,提出构建“资金精益管理”模式。进一步通过构建营运资金风险预测模型得到最优日排程。
项目通过研究开发信息通信和物联网新技术,推动了供应链履约结算的数字化转型,形成了供应链内、外部的数据贯通和融合。通过在设备上安装物联网芯片研发信息跟踪、单据电子化及指纹收货等创新技术,实现了物资供应履约的线上化办理,研制了智能化物资履约结算系统技术装备,为供应商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物资结算服务。自2018年10月投入应用以来,该项成果已经在浙江电网75家市县公司全面推广应用,并已成功完成物资结算53000余笔,在保证准确率的基础上供应商回款周期大幅度缩减,效果显著。同时,重庆、新疆等电网公司主动参与项目的推广应用工作,两家公司平均缩短供应结算周期40天,每天自动处理票据达80张,得到了当地供应商的高度好评。2018年,国网公司现代(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中,自动化结算支付场景建设工作由浙江公司牵头实施,并于2019年底全面推广应用至国家电网所有网省公司。
项目对传统履约业务带来了颠覆性改变,可推广性强,具有快速集成、无缝嵌入客户方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的特性,符合行业技术标准、安全要求、保密级别门槛高的要求,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在未来功能完善的前景下,还可运用到项目资产或日常报销中,真正实现供应链领域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国网公司系统内已有多家单位计划应用项目成果,国网公司财务部和物资部也准备在全网范围内推广该项成果。项目的推广应用可加快装备制造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带动供应链整体成本降低,每年节约履约结算人力和差旅成本2.3亿元,节约供应商融资成本40.27亿元,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国网浙江物资公司每年要处理近9万笔履约单据,为保证资金支付安全,每张单据要经过4个部门,7道业财的人工审核,平均每张单据的处理需要花费30天时间,而且人工审核单据还有出错的可能。对供应商来说,在整个履约阶段,需要找五方人员完成单据签署确认,最后到供应商服务中心递交结算票据,整个过程一般需要3个月时间。较长的回款周期压占了供应商的流动资金,容易造成企业经营困难。本项目通过研制单据电子化签署、指纹收货、票据OCR识别等技术,实现了履约过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大大减轻了业财人员的工作量,也极大方便了供应商的业务办理,实现履约结算“最多跑一次”,同时也极大提高了供应商的回款速度,平均回款时间缩短60天,帮助企业加快了资金周转,有效改善了企业的营商环境。
项目针对票据回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三大技术难题,历时三年联合攻关研究,针对发票纸张薄和柔软的特点,研发了具有高可靠性的票据回收模块,解决了发票回收褶皱和叠放的难题,相关硬件回收机构通过了严苛的疲劳和耐久测试,能够满足全天候、高强度的使用场景;针对原有光学文字识别技术识别率不高的特点,提出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识别算法,设计一套适用于发票OCR模型的迁移数据和自适应模型训练算法,极大提高了文字识别的准确性,在产品投入应用以来,识别准确率达99.99%;针对公司履约结算单据处理量大的特点,研发了前端基于模块化的票据连续受理系统及分拣技术,以及后端异步并行批处理高速度数据运行分布式计算框架技术,前者实现了票据的连续受理功能,并且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分拣红绿两联票据,解决了现有票据受理系统无法连续进票和分拣票据需要人工处理的问题,后者能够实时分析在线的流式物资业务数据信息,较好地满足了数据实时性分析、处理的要求,与传统的后台多进程处理程序相比,异步并行批处理高速度数据运行分布式计算框架数据信息处理总耗时短、处理效率高,提升了供应商现场业务办理体验感与满意度
在采购履约的整个过程中,供应商会因各种原因,造成无法完成履约,这时需要通过一种机制,及早发现供应商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前识别履约风险,保障资金支付安全。项目通过提出一种新的文本挖掘方法,从互联网中提取有效信息,基于有监督的学习框架构建特定的风险控制直属,形成公司财务预警模型,实时迅速地刻画反映供应商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从而构建面向金融大数据的公司财务风险度量、预警与防范体系。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供应商在履约结算环节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极大便利了业务办理;提高发票回收效率,每分钟可回收发票40份,单次最多回收100份,发票回收效率较手工提速200%;公司相关部门实现了结算智能审核,审核时间从以往的平均20天缩短至1分钟,节省了大量人力投入原先重复繁杂的工作中。
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资金支付计划从月排程精确到日排程,使得公司能够更加地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在实现了履约结算数字化和自动化后,避免了人工审单可能出现的错误,自产品投入使用后,已成功受理发票53000余份,审核准确率达100%,保证了资金支付安全。
供应商可自助提交发票,精准获知回款日期,回款周期有效缩短,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