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丽
(宁夏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
集中解决事业单位财务报账制度中的现存问题,积极加强对该制度的科学优化并深入推动落实该制度在事业单位中的全面落实,对于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准确性,保障其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报账制度的优化完善。本研究可为突破事业单位财务报账现状,实现该制度的全面优化提供相关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帮助。
现阶段在大部分事业单位中,主要采用线上与线下两种报账审批方式。以笔者所在事业单位为例,其无论采用何种报账审批方式,均需要交由监测人员、项目负责人与上级领导等层层审批,审批层相同额的情况下仅设置一名审批领导。但如果该领导因出差等无法及时进行财务审批时,虽然可以采用线上审批的方式,然而仍然有部分领导习惯在线下对审批材料进行全面查看审核后再予以签字确认[1]。加之审批中对所需原始单据、证明材料要求较多,仅在材料填写与收集环节便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故而也直接影响着财务报账审批效率的切实提升。此外,有部分审批人员与财务人员因缺乏较高的责任意识,业务能力不扎实,在尚未对各项财务报账审核材料进行认真检查的情况下,便直接签字确认和报账。然而在未能对各部门人员在财务报账中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问题账目,极易导致各部门人员相互推诿责任、互相扯皮的情况发生。
虽然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基本已建立起财务报账制度,且工作人员在实际进行财务报账时也能够主动按照相关制度规定执行,但整体来看,现行的财务报账制度内容过于笼统,且缺乏较高的规范性。例如某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在其当前施行的财务报账制度中明确规定员工出差或外出开展各项监测工作时,所购买的机票均需要在其指定网站上进行真伪验证。但由于其指定网站经常容易出现网络延迟、系统崩溃等情况,因此为验证机票真伪,往往需要工作人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另外,虽然在现行财务报账制度中,对所需相关材料、文件等予以说明,但实际上有许多材料在作用、内容上存在重复性,因此不仅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材料收集整理难度,同时也为后续材料审批与财务报账执行产生了直接的阻碍作用。除此之外,笔者所在事业单位虽然目前能够有意识地运用信息化方式,即借助专门的财务报账系统完成费用报销等工作。但由于系统性能有限、操作较为复杂且未能根据单位财务报账实际需求进行及时升级更新,故而也使得该系统的有效性难以得到全面发挥。
眼下事业单位在财务报账制度建设与管理中,以要求员工自主报账为主,其需要主动和财务报账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但员工在实际报账时,经常容易出现材料缺漏、费用支出混乱等各种情况,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反复对其进行提醒与指导。但由于其报账频率并不频繁,故而待一段时间后其再次报账时,仍然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事实上,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财务报账工作人员与其他员工之间缺乏高效的互动交流,员工对财务报账流程、具体要求等缺乏深入了解,加之双方在财务报账方面未能及时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高效交互,因此也容易产生诸多误会而阻碍事业单位财务报账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在改进事业单位财务报账制度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充分立足单位实际,在认真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下,主动对财务报账审批流程进行简化,并对各岗位工作人员在财务报账中需要承担的职责、义务等进行明确划分。例如笔者所在单位采用以网上审批为主、线下审批为辅的财务报账审批模式[2]。要求各种审批材料填写、审核等工作均直接在线上完成,对于部分存疑项目或申报材料,则再交由相关人员在线下进行逐一查实、核对。在财务报账制度中,单位还对各负责人的审批时间进行明确规定,一旦负责人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批并做出相应决定,则系统将会自动默认审批同意,随后立即将其转至下一级负责人由其负责完成后续财务报账审批工作。利用此种方式也使得本单位的财务报账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在责任划分中,笔者所在单位采用“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并根据具体岗位对相关工作人员在财务报账中的应负职责进行细化,如对于项目负责人要求其在财务报账中,负责完成对账目真实性的严格审核。对于行政部门领导,则要求其在财务报账中,对账目与相关政策规定要求相符与否、项目经费之处有无等进行全面、严格审核。在责任明晰的情况下,不仅可以保障各岗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使得各项财务报账工作得以有序、规范进行,同时在问题账目出现时,也能够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相互指责的情况。
事业单位需要依托其现行的财务报账制度,继续对其进行深入优化。例如笔者所在事业单位,一方面在现有财务报账制度基础上,对其审批流程进行精简优化,另一方面将财务报账制度执行的监管制度纳入其中,要求适当增加审查次数并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审查方式。在实际审查时,除了规定可以采用传统审查组人员对单位财务报账情况进行抽查与审查之外,还规定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和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等相互联合、协同完成财务报账监督检查工作[3]。另外,单位还针对财务报账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配合使用单位现行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将审批人员、审查人员的工作态度、责任意识以及问题账目数量、出现次数等一并纳入考核范畴中。对多次存在审批不严或审查不规范等问题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处罚,从而在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其责任意识,使其可以自觉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规范完成各项财务报账工作。
对于单位内现有的财务报账系统,工作人员首先通过主动结合单位财务报账实际需求,在积极引入相关专业系统与工具软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优化。如借助专门的数据库软件和智能搜索引擎,配合使用扫描仪、计算机等设备,在对各项纸质报账材料进行电子化处理,并依托数据库自动对其进行汇总整理与分类存储后。工作人员只需在搜索引擎中键入关键词,便可以迅速查阅相关财务报账信息数据,或是调阅某一费用报账的规章制度,以此有效提升整体财务报账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首先需要积极运用内部各种媒介渠道,主动加大对财务报账制度的宣传力度,并通过定期向微信工作群等当中推送财务报账流程、报账专业知识等方式,使得全体员工均可以掌握基本的财务报账技能,并对财务报账制度内容形成整体认知。进而使其能够主动配合相关工作人员,规范、高效、标准化地完成各项财务报账工作。其次,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财务报账人员的人才培养力度,定期组织其参与相关专业培训,使其能够系统学习更多与财务报账有关的知识技能与先进工作理念,进而可以将其活用在实际工作中,从而全面提升财务报账成效。再次,随着各项配套财政政策的逐渐完善,以及税法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落实,财务制度在优化改进的过程中也会随时产生新的信息数据,事业单位同样需要及时对此类信息内容进行更新,并依托现有的报账系统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高效交互传输,推动各项财务报账工作的有序进行
总而言之,针对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报账制度建设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审批流程过于烦琐、制度内容尚不完善、人员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等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充分立足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真遵循各项规定要求,主动对审批流程进行简化,并对责任划分进行统一明确。在积极加强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主动优化财务报账系统下,使得财务报账制度得以更加完善,并且能够在事业单位中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