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2-27 10:36蒋俊峰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8期
关键词:岗位行政事业单位

■蒋俊峰

(邵武市财政局)

引 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提出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优化了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效率,不过其中部分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存在问题,影响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工作的开展。因此,有必要深入剖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的手段优化财务内控模式。

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内控制度重视度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是“中心任务”,部分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停留在基础阶段,尚未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因此容易影响单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的财务内控质量。内控制度执行过程较为混乱,阻碍财务运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无法实现单位财务的高质量管理。例如,通过分析某区2019年内控年报汇总报告得出,区域191家行政事业单位,由一把手担任负责人,召开内部控制小组会议的次数为1次、2次以上的单位数量分别是58、43家;单位负责人召开会议次数1次、2次以上的单位数量是51、40家。其中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单位为124个,说明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和建设存在差异性。

1.2 员工岗位设置不科学

内控工作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在岗位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比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和出纳岗位存在一人兼职情况;同一部门负责固定资产验收、采购、付款、费用支出和审批等工作。这些问题无法实现审批授权控制和岗位分离机制,出现权责不清的情况,增加了财政资金挪用、侵占的风险。此外,工作人员专业性较低、流动性大、工作要求和方法陈旧,对于新政策和新要求的学习积极性差,很难将现实财务制度和业务能力相吻合,影响财务内控工作的落实。

1.3 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的自主分配资金较多,若项目预算管理不科学,将很难对资金进行规范化把控,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力度较低,尚未落实预算管理标准,且部门之间沟通力度不足,导致内控机制存在不对称性,缺少相关配套机制的辅助。其三,预算工作缺少预见性,预算编制不科学,核减核增的次数多,预算编制方案不合理,对单位预算控制水平造成威胁。

1.4 财务管理机制不科学

当前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调整修订和社会发展进程不一致,与新制度法规无法有效衔接,因此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权威性造成影响。同时,在资金管理阶段存在风险因素,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对财务支出的审批和授权不科学,缺少会签机制、集体决策等部分,出现集权思想,增加财务管理风险。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轻管理的情况,未明确责任人,缺少对应内控机制。

1.5 审计制度不完善

审批制度的不完善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票据的使用产生影响,导致财务支出审核阶段存在漏洞,使支出丧失科学性、审核失去公平性,如资金使用率不高、财务超支等问题。此外,行政单位中部分内审岗位由财务工作人员兼顾,责任界定不够清晰,无法设置科学的岗位责任机制,在事中、事前审计时工作浮于表面,无法发挥内部控制和监督作用。

2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对策

2.1 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放在首位

建议加强全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在财务管理人员、内控管理人员、管理者心中根植内控理念。因此,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和内控具体要求,进行科学的财务评估,判断财务会计报告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对应的内控机制,提升内控管理机制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契合度。同时,建议围绕“自上而下”的原则,创设良好的内控环境,如组织行政单位全体员工和单位领导一同学习财务内控制度,观看相关企业财务风险内控的教育片和案例,使大家意识到内控制度建设的紧迫性,加强部门之间的合力和信息交流[1]。例如,某市行政事业单位受财政局委托,组织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参加内控工作宣传活动,邀请财政局内控专家结合案例、标准等进行讲解,进而树立全体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提升其执行力。

2.2 科学实现岗位调整和专业培训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可以进行岗位设置,围绕“一人一岗”的原则,由专人负责对应的岗位。若内控工作中存在问题可以及时寻找负责人予以解决,例如对执行人员、授权人员、出纳人员实现职责分离,构建软件系统分级环境,规定操作人员和使用人员权限。同时,明确出纳、会计等岗位的规范标准,加强对财务管理、财务行为的约束,实现单位内部岗位之间的互相制约和监督,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加强部门之间的权利制衡[2]。此外,针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工作方法陈旧等问题,需要通过培训和考核工作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例如,2019年2月某财政局依托内部控制报告编制过程召开培训班,组织专家通过设计和巡查发现制度建设问题,结合内控报告的编制、制度建设、国有资产填报报表等标准,向工作人员讲解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内控意识等内容,共举办四次培训班,其中包含现场培训和视频培训,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落实。

2.3 加强部门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若想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和应用性,需要构建完善的预算编制内容,落实预算管理机制。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应依托某一项目进行深度研究,财务部门需要结合编制要求加强预算,利用财务报表和数据进行评估,依据统一的预算编制内容,落实资金支付预算执行工作,保证实际金额和预期金额的一致,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防止因单位内部的不良行为和违纪问题导致财产损失。同时,需要对单位预算工作进行监控,明确预算明细使用情况,实现专款专用,围绕“国库集中支付”的原则,提升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此外,突出行政事业单位中信息系统特点,将内控制度和OA办公软件、单位内部网络充分融合,通过信息化途径设置经济活动中多级别权限,规避余额审批的情况,加强对经济流程和活动的规定。

2.4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其一,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按照具体情况明确会计核算过程和财务管理流程,围绕“可操作性”“适应性”原则将会计核算业务和内控机制相融合。其二,应尽可能地精减财务开支,将专项管理和集中管理相结合,针对不同费用建议使用针对性管理手段。例如,公用费用和人员经费可以通过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制定开支标准,经过管理人员审批后,进行统一核算。同时,建议事业单位构建会签制度和集体决策机制,在一定范围内行使权力和职权。例如,某财政局通过举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会议,明确内部控制意义,要求内控报告中数字填写与资产报告、决算报告一致,分解细化任务,实现科学决策。

2.5 加强审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需要积极进行监督,优化审计制度管理。针对当前《支出审批制度》《职工报销制度》《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内容,结合最新会计准则、内控管理规范进行调整[3]。同时审计部门需要随机、定期进行审计调查,排除财务流转过程中存在的细微问题,积极落实财务内控机制。

结 论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内控制度建设是促进社会发展、迸发经济活力的重点,是促进单位正常业务执行的关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依托多项制度,完善内控制度,监督并落实执行情况,提升内控管理效率,在员工心中树立风险意识,构建系统、科学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推动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岗位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