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丽娟
(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为能够深入探讨开展青光眼伴有白内障眼病临床治疗期间,手术治疗不同方式疗效状况,此次临床观察试验研究取我院眼科所收治的80例病患为对象,分别实施小梁式切除术,小梁式切除术、小切口联合ICL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这两种手术治疗的方式,以下为此次临床实验观察研究的具体结果:
取2018 年2 月~2019 年3月我院眼科所收治的80 例病患为对象:研究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58~77岁,平均(59.09±7.28)岁;基础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1~78岁,平均(62.14±7.42)岁;所有的病患、家属们均知晓、应允此次临床试验观察,同意书已签署。两组病患资料间的差异无统计意义,可比性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实施小梁式切除术:行眼部麻醉,待麻醉有效后,对角巩膜处角膜行穿刺,切除掉周边虹膜,缝合处理球结膜瓣、巩膜瓣,前房内注平衡液;研究组则除小梁式切除术外实施联合方式,即为小切口联合ICL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行眼部麻醉,待麻醉有效后,穹窿基底作结膜瓣,角膜缘的正上方作出巩膜层的切口,保证切口的深度能够与巩膜的厚度相一致,切口两侧作巩膜2 mm隧道。借助穿刺刀于巩膜隧道、前房中间处作巩膜2 mm隧道;前房注粘弹剂,促进晶体核、皮质之间的分离;晶状体部位前后房内注粘弹剂,促进晶体核被分出;囊袋、前房内注粘弹剂,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切除掉虹膜组织及巩膜的条带,将功切口、巩膜瓣均关闭,术后应提早采取预防感染措施。
(1)比较分析两组眼压及视力水平的改善状况。
(2)比较分析发生并发症状况。
通过SPSS 20.0软件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计数的资料用x2计作算检验,t值对计量的资料作计算检验。P<0.05,证明组间的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
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眼压及视力水平的改善状况较为显著,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低,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眼科各种疾病当中,以白内障、青光眼最为常见,老年人为多发群体[1]。青光眼伴有白内障眼病,还称作晶状体青光眼性混浊斑或青光眼斑,主要指引眼内压骤燃升高引发晶状体的前囊下及核性浑浊症状[2]。一旦病发青光眼伴有白内障眼病,不仅会导致病患眼压升高症状日益明显化,视力处于模糊状态,且还会直接对病患正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现阶段,临床上针对于青光眼伴有白内障眼病治疗,通常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小梁式切除术属于常用治疗方式。但与小梁式切除术、小切口联合ICL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这种联合手术治疗方式相比,术后改善眼压及视力水平效果还不够理想化[3]。而经本文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与单纯实施小梁式切除术相比,除小梁式切除术外实施联合方式,即为小切口联合ICL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病患眼压及视力水平的改善状况较为显著,且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低。综上所述,青光眼伴有白内障眼病临床治疗,因小梁式切除术、小切口联合ICL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在改善眼压及视力水平、术后发生并发症等方面优势突出,故可作为最佳联合手术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