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利红,黑 晶,孙维红
患儿,女,10岁,主因“间断发热7 d,抽搐3次”于2019年4月14日入院。入院前7 d 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0 ℃,出现抽搐,同时患儿颜面部、双上肢及双足部出现小片状红色皮疹。患儿2016年2月就诊我院PICU,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抗癫痫治疗出院。2017年12月就诊于某癫痫病医院,经治疗癫痫仍间断发作;2018年8月就诊于首都某医院,治疗好转出院。
1.1 治疗经过:患儿入院予喜炎平、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头孢曲松钠治疗。5 d 后,患儿体温36.2 ~38.9 ℃,睡眠中偶见全身及单侧肢体抽动,颜面及双上肢可见点片状大小红色皮疹,较前消退,咽部略充血,药物增加氯雷他定抗变态反应治疗。第6天患儿突然出现抽搐,双眼上翻、四肢抖动,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抗感染药物停用头孢曲松,改用阿奇霉素分散片继续抗感染治疗,抗癫痫药物停用苯巴比妥、拉莫三嗪。第11天,患儿体温平稳,皮疹基本消退,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病情稳定出院。
1.2 药学监护
1.2.1 抗癫痫药物方案调整:患儿癫痫发作4年间一直在不规律地口服丙戊酸钠片、卡马西平片、拉莫三嗪片、左乙拉西坦片、苯巴比妥片等6种抗癫痫药物 。药师分析认为,患者多地就诊,存在多服、误服的可能。 癫痫治疗以单药为首选,但对于难治性癫痫一般推荐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患儿服用的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拉莫三嗪作用机制相同,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为肝药酶诱导剂,丙戊酸为肝酶抑制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使患儿发生多毛、皮肤粗糙、行为异常等不良反应。药师建议:①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减停1种。②卡马西平、丙戊酸、拉莫三嗪减停其中2种。患儿药物剂量品种调整后,间隔5 d 无抽搐。
1.2.2 抗感染药物方案的调整:患儿入院发热原因不明,医生经验使用头孢曲松钠抗颅内感染。患儿入院第5天经检查排除颅内、肺部感染,体温36.2~38.9 ℃,药师分析认为,急性上呼吸道病原菌为病毒,A族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支原体或衣原体等。经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阳性,停用头孢曲松而改用阿奇霉素分散片抗感染治疗。入院第12天,患儿体温平稳,皮疹基本消退,肝功能检查正常。
1.2.3 药物安全性分析及不良反应监护:患儿入院查体颜面及双上肢可见点片状大小红色皮疹,予口服氯雷他定颗粒抗过敏,皮疹未见明显好转,入院第6天双下肢又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暗红色皮疹,皮肤科建议使用芦丁片、双嘧达莫治疗。临床药师分析后认为患儿服用抗癫痫药物种类多,各种抗癫痫药物均可能发生皮疹及各种超敏反应,皮疹属抗癫痫药物引起可能性大,且患儿存在肝损。所以建议暂不进行过敏性紫癜治疗,减停部分抗癫痫药物,继续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医师采纳。
患儿癫痫发作4年时间,已造成肝损、皮疹。临床药师和医生一起分析患儿癫痫病情,提出根据血药浓度调整抗癫痫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对参与抗感染方案进行调整并找出皮疹、肝损原因,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