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贤 熊信
(1.黔南州政协研究室;2.黔南州政协综合服务中心)
培育发展规划下工业企业,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稳定、助推脱贫、活跃市场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各地政府高度重视规下工业企业发展,在狠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培育、扶持规下工业企业发展,通过出台政策,强化措施、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创新机制,多头融资等措施,规下工业企业项目数量逐年增加,产业链持续拓展。呈现出数量递增,规模翻番、结构改善,质量提升、整体推进,各有发展、收入增加,就业稳定、门类齐全,特点突出。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系列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产业规划不系统。部分地区政府存在对培育发展规划下工业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没有统筹规下工业企业扶持发展的制度设计,也未系统出台规下工业企业培育发展的实施方案,支持规下工业发展的政策相对分散,没有专门针对规下工业发展的系统规划、具体措施。
政策落实有缺陷。政策执行“虎头蛇尾”。一些帮扶政策刚开始执行较好,但不能很好坚持,逐渐淡化或不够重视,加之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差,政策落实呈现“一阵风”“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同时,政策的延续性、连贯性不够,前后不衔接,导致创业“半途而退”现象出现,不利于规下工业企业的持续发展。
服务理念需提升。部分地区推行的干部包保“一对一”帮扶制度,由于一般干部经济工作经验不足、行业专业知识不够,基本属于“外行”帮“内行”状态,在企业发展、市场营销、资源调度等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帮扶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部分干部的担当意识有待增强,帮扶过程中存在重“清”轻“亲”现象。
(1)法人治理不规范。企业在管理、财务、营销等方面尚未完全接轨现代企业制度,仍然处于“家族作坊式”运营模式,产权不明晰,信誉度不高,资本运作能力不强;生产经营方式简单随意,发展理念落后,运行模式粗放前景令人堪忧。
(2)企业规划滞后。规下工业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企业发展无长远规划。一些企业经营者存在“小富即安”心态,满足于眼前的小成就,缺乏做大做强的创业精神,错失一些提质转型的良好机遇。
(1)执法理念滞后。执法理念转变不够,“文明执法、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践行不到位,执法宽严失衡,执法助推企业发展的初衷未达预期。
(2)执法方式“生硬”。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重处罚,轻服务”现象,执法自由裁量权使用不规范;政策、法律宣传力度不够,部门突击执法,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企业难以安心生产经营。
(1)银行授信困难。规下工业企业结构不优、资本结构单一、产权不明晰、盲目扩张、财务管理混乱,导致金融机构难以识别其信用状况,企业“三角债”严重等原因,造成金融信用危机,贷款风险不明,银行授信困难,贷款成功率低。
(2)融资成本高企。规下工业企业融资主要以传统的抵押贷款为主,但因其生产用地多为租赁,无土地使用证,机器设备在抵押时折价较低,往往“高值低押”,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1)出台方案,有序推进。政府成立规下工业企业发展工作专向领导小组,彻底摸清规下工业企业底数,在对规下工业行业类型、发展阶段、质量规模、结构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准确定量定性的基础上,统筹制定出台培育扶持规下工业企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因地制宜,优化规下工业产业区域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减少恶性竞争;强化顶层设计在培育壮大规下工业企业发展中的引领指导、考核督促作用。
(2)精准帮扶,盘活存量。进一步盘活规下工业项目存量,推进精准帮扶,强化帮扶实效。推进精准帮扶措施。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优化工作效率,塑造既重“清”又重“亲”的良好政商关系;树立正确的服务价值理念,特别是在“问责”中,研究探索谋划明确的红线和底线,把问责深化、细化、制度化。借鉴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从规下工业企业不同的行业属性、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协调帮扶,切实做到精准“把脉”、精准帮扶。
(3)聚集产业,做大增量。一是精准招商做增量。优化产业布局,继续推进产业大招商工作,强化“宁缺毋滥”意识,推进精准化、专业化招商,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注重引进前瞻性新兴产业;成立专项创业基金,鼓励本地在外大专院校毕业生、技术型农民工返乡创业。二是发挥产业聚集优势。政府相关部门搭建平台,促进规下工业企业成立并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企业交流,增进合作共赢,不断聚集产业,形成聚集优势,使规下工业企业抱团合作、共谋发展。
(4)强化举措,加速转化。一是出台落实孵化政策。充分利用工业园区、产业园区资源优势,出台产业孵化政策,细化落实措施,建设规下工业企业孵化“园中园”“创业园”,配套落实好国家、省有关优惠政策,将规下工业企业“扶上马送一程”。二是提升规下工业转化率。明确目标任务,细化督导考核评估细则,优化规下工业企业产业结构,引导规下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规下”转“规上”的转化率。
(1)立足长远,培训引导。建立规下工业企业法人两级公益培训机制,明确牵头责任部门,提供免费培训服务,面向规下工业企业主体深入开展现代企业制度培训,培养一批懂管理、善经营、晓金融、有技术的综合实用型工业企业家,积极转变规下工业企业发展理念模式改进生产经营方式,做好规划。
(2)规范治理,优化产业。积极完善规下工业产权、财务、管理、营销、创新等体制机制,鼓励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注重核心技术研发投入,积极提升发展质量;促进规下工业规范运作、高效管理、强化创新,创立品牌,突出优势,质量取胜,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充分利用规下工业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便于转型的特点,实现规下工业向“小而精”、“大而强”转变。
(1)优化环境,强化保障。一是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办事质量、时效,落实限时代办制,提高“最多只跑一次”改革的实效性,优化、精简审批手续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企业时间成本。二是优化商务环境。提高统筹效率,深入推进改善资源、金融、市场、信用等要素条件,千方百计为规下工业企业创造盈利空间。三是优化事务环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优势,优化整合生活设施配套,在住房、就医、入学、消费等方面增强吸引力。
(2)文明执法,强化服务。推进文明执法,树立“重服务、轻处罚”的执法理念,切实将执法是手段,助推发展是目的的观念贯穿执法始终,减少突击执法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增强企业的安全感,给予规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定心丸”。
(1)深入研究,理顺机制。政府牵头主导,对规下工业企业的融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理顺传统抵押贷款融资机制,探索融资新机制,拿出相对可行的化解融资难题的措施办法,畅通政、银、企之间的沟通渠道,积极营造“政府搭台、银企唱戏”的良好金融氛围。同时,加快平台公司实体化步伐,建立平台公司介入接管、兼并重组、参股入股制度,以平台公司“脱虚向实”化解融资难题,激活规下工业企业有效运营。
(2)优化担保,合理归责。积极推进“担保尽职免责”制度,合理分配风险,出台区分个人失职与市场行为的担保归责制度,充分发挥担保平台公司效能,营造担保公司“能保、愿保、敢保、乐保”和银行“能贷、愿贷、敢贷、乐贷”的“担贷”氛围,充分激发金融市场活力,为规下企业后续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3)拓宽渠道,多融组合。在用好用足各类“银政通”“普惠贷”等融资政策和产品外,进一步开发金融新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挖掘融资空间,推行规下工业融资“组合拳”。如“税源贷”“无还本续贷”“小微企业资金池”“拼团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订单贷”“科技专利抵押”“名企合作协议抵押”等新型融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