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流寓岭南钦州及诗歌创作

2020-02-27 08:16王山青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张说钦州岭南

王山青

(信阳学院文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一、张说流寓岭南钦州的原因与经历

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他是由初唐入盛唐的一个重要诗人,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诗人早期仕途通达,深受武则天赏识,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武则天长安三年(703)九月的政治斗争中,触犯武则天,被迫流寓岭南钦州(今广西钦州)。关于这次流寓的原因,史书有如下记载:

据《旧唐书·卷九十七·列传四十七》载:

长安初,修《三教珠英》毕,迁右史、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擢拜凤阁舍人。时临台监张易之与其弟昌宗构陷御史大夫魏元忠,称其谋反,引说令证其事。说至御前,扬言元忠实不反,此是易之诬构耳。元忠由是免诛,说坐忤旨配流钦州。[1]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列传五十》载:

张易之诬陷魏元忠也,援说为助。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忤后旨,流钦州。[2]

据两唐书的记载可知,张说流寓钦州的主要原因为忤逆武则天。武则天长安三年(703)九月,张易之、张昌宗二人在宫廷斗争中,为了打击政敌高戬、魏元忠,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与高戬密谋扶持太子,蓄意阴谋篡权,武则天闻之龙颜大怒,立即下诏逮捕了高戬、魏元忠,后令二人与张昌宗当庭对质,在这种情况下,张昌宗以高官厚禄对张说威逼利诱,要求其在朝廷对质之时作伪证,张说迫于张氏兄弟的威势,勉强应允。在庭对之时,张说先保持沉默,后坚持正义,为魏元忠开脱:“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3]张说在此后的问话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以致武后勃然大怒,认为张说是“反覆小人”,最后因忤旨流寓钦州。虽有朱敬、苏安恒等上疏为张说求情,但终未能改变张说流寓的命运。

关于张说流寓岭南钦州的路线,从其流寓诗中可见线索。诗人于唐长安三年(703)九月从东都洛阳出发,经过襄州、澧州、衡阳,越大庾岭,折转清远、广州、端州,最终抵达北部湾之滨的钦州,到达钦州的时间为长安四年(704)春,神龙元年(705)正月唐中宗即位,张说被召为兵部员外郎返京。

二、张说流寓岭南钦州的诗歌特征

张说流寓钦州时期创作的诗歌真实记录了其流寓的足迹,内容丰富多样,情感表达真挚自然,景物描写真切具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一)内容丰富多彩

张说流寓岭南钦州的诗歌类型主要有赠别诗、唱和诗、山水诗、行役诗等。诗人途经衡阳时,有赠答诗《代书寄吉十一》,诗以大雁自喻,寄托身世的飘零之感。途经清远时,诗人留下了著名的山水诗《清远江峡山寺》,诗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峡山寺的壮丽美景。过梅岭时,创作了行役诗《冬日见牧牛人担青草归》,诗人惊叹岭南冬日牧牛人收获的青草,冬日的家乡早已是“塞山绵应折,江南草可结”,而岭南却是另一番景象:“欲持梅岭花,远竞榆关雪。”对岭南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异域风光。途径广州时,创作了《石门别杨六钦望》《广州江中作》,两首诗歌抒写了离别的悲凄、羁旅愁苦之情。途经端州时,恰遇故知高戬作赠别诗《端州别高六戬》,此诗歌伤悲离别之情溢于言表。长安四年(704)春到达流寓地岭南之后有《岭南送使》《南中赠高六戬》《南中送北使二首》《南中别蒋五岑向青州》等赠别诗。到达流寓地钦州之后的诗歌主要有《入海二首》《钦州守岁》,诗人到达岭南钦州,看到大海之后创作了山水诗《入海二首》,其一:“乘桴入南海,海旷不可临。茫茫失方面,混混如凝阴。云山相出没,天地互浮沉。万里无涯际,云何测广深。潮波自盈缩,安得会虚心。”[4]初到钦州,有幸一睹大海壮丽辽阔的美景,并将这种景色写入诗中。南海辽阔无边,一望无际,诗人泛舟其中,茫茫然分不清天地,恍若置身于阴云之中。云山在大海之中出没,天地也像浮沉于大海之中,大海万里无垠,此番景象非中原能见。此期山水诗数量较少,诗人在山水美景的描摹之中,寄予身世之感。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春,诗人奉诏北还途中,又创作了《南中别陈七李十》《南中别王陵成崇》《赦归在道中作》《还至端州驿前与高六别处》《喜度岭》等诗。这些诗歌,清晰的展现了张说流寓的行迹,真实的记录了诗人流寓岭南的经历,揭示了诗人流寓岭南生涯中喜怒哀乐的丰富情感。

(二)景物描写真切具体

张说对于流寓途中所见景色的描写客观真实,形成了真切具体的风格。诗人在流寓岭南钦州的路途中,一方面描绘了岭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路途的险恶;岭南自然环境恶劣,多瘴气:“南海风潮壮,西江瘴疠多。”(《端州别高六戬》)“宁知瘴疠地,生入帝皇州。”(《喜度岭》)前往岭南的道路灌木丛生,山高路险,充满艰难险阻:“山行阻篁竹,水宿碍萑蒲。”(《和朱使欣二首》)“山临鬼门路,城绕瘴江流。”(《南中送北使二首》)“危石江中起,孤云岭上还。”(《江中遇黄领子刘隆》)

另一方面展现了不同于中原地区的风景,岭南钦州位于南海之滨,有着不同于中原的奇特景色。诗人在前往岭南的路途中,用自然朴实的笔法展示了岭南的异域风光。如《清远江峡山寺》:“流落经荒外,逍遥此梵宫。云峰吐月白,石壁淡烟红。宝塔灵仙涌,悬龛造化功。天香涵竹气,虚呗引松风。檐牖飞花入,廊房激水通。猿鸣知谷静,鱼戏辨江空。静默将何贵,惟应心境同。”广州清远峡山寺,为岭南著名古刹,始建于梁武帝时期。清远也是进入岭南的必经之地,这首诗歌,诗人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云峰的高峻、石壁的绚烂、宝塔的灵动、悬龛的鬼斧神工、檐牖的静谧、廊房的清幽,勾勒出峡山寺的壮丽景色,寺在山中,山因寺秀。“猿鸣知谷静,鱼戏辨江空。”猿的鸣叫、鱼的游戏,以动物的灵动衬托出峡山寺的宁静之美,诗人在清幽的环境之中,寻求到一丝心灵的慰藉。

(三)情感表达真挚自然

“流亡是强权政治将个体从原有群体强行剥离、驱逐的一种状态,在时空的双重逼迫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要求回归便成为流亡者的永恒渴望。”[5]作为流寓者,张说诗歌情感表达中的永恒渴望就是回归朝廷,这一情感表达始终贯穿在流寓时期的诗歌创作中:

“秋雁逢春返,流人何日归。”《岭南送使》

“何日南风至,还随北使归。”《南中送北使二首》

“愿作枫林叶,随君度洛阳。”《南中别蒋五岑向青州》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钦州守岁》

又如《江路忆郡》:“云涓恋山海,禽马怀燕越。自非行役人,安知慕城阙。”诗人以云恋山海,马怀燕越为例,以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慕城阙”的情感,诗人时刻眷恋着朝廷,渴望早日回归朝廷。

又如《代书寄吉十一》:“一雁雪上飞,值我衡阳道。口衔离别字,远寄当归草。目想春来迟,心惊寒去早。忆乡乘羽翮,慕侣盈怀抱。零落答故人,将随江树老。”一只孤独的大雁在大雪纷飞的冬日艰难飞向南方,这和诗人的遭遇是何其的相似。诗人口中念着离别的忧愁,眼中盼望着春天的到来,那样就可以和大雁一同北归,“忆乡乘羽翮,慕侣盈怀抱。”诗人回忆故乡,仰慕亲人的团聚,诗句对仗工整,情感真挚,在寄给友人的书信中寄托着自己的对回归朝廷的渴望。《岭南守岁》:“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辞旧迎新的守岁时刻,心情当是欢快的,然而作为流寓者,诗人内心却非常愁苦,他的心中时刻保持着再诏回京的期待。

抒写友谊是流寓岭南钦州诗歌的另一个重要的情感表达。长安三年(703)冬,张说前往岭南途经韶州时,与张九龄相见,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曲江集》附徐浩撰《张九龄碑》:“燕公过岭,一见文章,并深提拂,厚为礼敬。”在前往钦州的过程中,诗人与很多友人有诗唱和。如《和朱使欣二首》中的朱欣,本是押送张说至钦州的使人,其与张说亦有唱和之作。在与友人离别之际,多留诗赠别,抒写离别之时的不舍;如“燕人同窜越,万里自相哀。影响无期会,江山此地来。”(《石门别杨六钦望》)诗中流露出与友人相逢无期的感伤之情。如《南中赠高六戬》:“北极辞明代,南溟宅放臣。丹诚由义尽,白发带愁新。鸟坠炎洲气,花飞洛水春。平生歌舞席,谁忆不归人。”高戬为诗人挚友,此诗作于流寓钦州途中与故友相遇,充满离愁别绪。又如《还至端州驿前与高六别处》:“旧馆分江日,凄然望落晖。相逢传旅食,临别换征衣。昔记山川是,今伤人代非。往来皆此路,生死不同归。”诗人遇赦北还再次途径端州驿,回想昔日与挚友高戬在此相逢与离别,恍若昨日,然而今日却与友人生死相隔,“昔记山川是,今伤人代非。”在哀悼亡友的悲叹之中,诗人融入了自己宦海沉浮的感慨。明代胡应麟撰《诗薮·内编四》中评价此诗:“皆冲远有味,而格调严整。”[6]明代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三)评曰:“悲情止宜如此。”[7]清代顾安编辑的《唐律消夏录(卷二)》评:“气惨情伤,声泪俱下,字字从心坎中说出,非口头悲悼者比也。”可见诗人哀悼之情的真挚。另有《南中别王陵成崇》:“常怀客鸟意,会答主人恩。”诗人自比为“客鸟”,王陵、成崇当为岭南人,诗人在遇赦北还之时留诗赠别,以表达感激之情。

思念家乡是张说流寓岭南钦州诗歌的又一重要情感。如《南中别陈七李十》:“二年共游处,一旦各西东。请君聊驻马,看我转征蓬。画鹢愁南海,离驹思北风。何时似春雁,双入上林中。”诗歌虽为赠别诗,但主题却是思念家乡。诗人自喻“征蓬”,揭示出像蓬草一样飘忽不定的流寓身世,又以“画鹢愁南海,离驹思北风”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诗人渴望像春天的大雁一样北归。诗歌偶有对仗工丽之句,在自然清丽的语言中述说着对故乡的真挚思念。如《南中别蒋五岑向青州》:“老亲依北海,贱子弃南荒。有泪皆成血,无声不断肠。此中逢故友,彼地送还乡。愿作枫林叶,随君度洛阳。”诗人愿为枫树的树叶,随君回到东都洛阳,诗歌将主观思念家乡之情寄托于具体事物之中,独具一格。

张说在流寓钦州之初,他的心情始终是孤独、凄苦的,这一时期的诗歌中多“潮水”“浮云”“一雁”“离人”“坠叶”“秋雁”“征蓬”“孤云”等意象,在这些意象之中饱含着诗人孤独、冷落、愁苦的流寓心态。张说流寓诗歌充满感伤的情感基调,与他早期诗歌的情感表达截然不同,张说在武则天天册万岁元年(695),曾经有两次出使剑南道的经历,在出使过程中,年轻的诗人写下了很多羁旅行役、留恋山水的诗作。虽然蜀地路途艰险,但其诗歌中却充溢着喜悦之情。如《过蜀道山》:“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披林入峭蒨,攀登陟崔嵬。白云半峰起,江水出峡来。谁知高深意,缅邈心幽哉。”诗歌展现三月入蜀,山中百花盛开,林木、百草茂盛,一片生机勃勃之气象。“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白云漂浮在半山腰,清江在峡谷中流淌,如此美景令诗人心旷神怡,诗人在高大险峻的群山中前进,并未感到蜀道之艰难,而是将自己愉悦的心情融入蜀道独特的自然美景中。

在神龙元年(705)正月唐中宗即位,张说被诏令返京之际,其诗歌一改昔日的愁苦、郁闷之情,而是洋溢着欢快、喜悦的心情,充满着昂扬奋发的激情。如《赦归在道中作》:“何幸光华旦,流人归上京。愁将网共解,服与代俱明。”诗中洋溢着遇赦北归回京的喜悦之情,充满着报效国家的激情,一改昔日愁苦压抑之气息。又如《喜度岭》:

东汉兴唐历,南河复禹谋。

宁知瘴疠地,生入帝皇州。

雷雨苏虫蛰,春阳放学鸠。

洄沿炎海畔,登降闽山陬。

岭路分中夏,川源得上流。

见花便独笑,看草即忘忧。

自始居重译,天星已再周。

乡关绝归望,亲戚不相求。

弃杖枯还植,穷鳞涸更浮。

道消黄鹤去,运启白驹留。

江妾晨炊黍,津童夜棹舟。

盛明良可遇,莫后洛城游。

诗歌题为“喜度岭”当是欢喜的翻越大庾岭,度过大庾岭即离开岭南道,诗人于春雨中返程,沿着当年入岭南的道路,逆水流而上,登山涉水,道路虽然难行,但心中却充满喜悦,“见花便独笑,看草即忘忧”,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欣喜若狂的形象。回想自己流寓到岭南这荒远之地已一年之久,曾经对回归乡关的绝望,对亲友的思念,他感慨万千,然而这一切已然逝去,诗人对自己的仕途重拾信心,贤明的君主正在召唤自己,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充满着报效国家的昂扬奋发的激情。

流寓岭南钦州,让张说一下子跌落到人生的低谷。但是,这次惨痛的流寓经历,却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期,这一时期的诗歌数量既多于他做珠英学士时,也超过了其之前两次出使蜀地时。流寓岭南钦州的经历促使其诗风转变,流寓的人生经历增加了其诗歌的主题内容,流寓岭南钦州的生命体验促成了其诗歌真情实感的表达。张说的流寓岭南钦州的诗歌,叙事真切,景物描写客观真实、情感表达真挚自然,诗人用朴实流畅的语言述说着一个流寓者的内心独白。

猜你喜欢
张说钦州岭南
忆岭南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加强钦州水上消防建设的思考
雨岭南
宰相诗人张说与岳阳楼的“款款深情”
不辞长作岭南人
钦州坭兴陶艺造型设计初探
“钦州大蚝”豪气崛起
和别人无关
为官要读《钱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