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概念,初始是相对刚性管理概念而提出的。刚性管理代指的是所有工作都需要将企业的规章制度作为核心,借助于制度约束、纪律监管以及奖励惩罚等手段的综合来推进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而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代表概念,结合价值观、企业文化以及精神氛围所开展的人性化管理,其是在研究人的思想行为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并非强制性的管理机制,能够在被管理者中起到潜移默化的说服作用,可以将组织意识转变为自觉行动。伴随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高校也急需寻找到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加深对柔性化理念的应用,寻找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要求通过柔和的方式管理并开发人力资源。其并非是依托刚性制度约束或者权力影响的方式开展,而是借助于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等方法,使得组织员工逐渐认同并且接受企业所提出的价值观念以及文化观念,最终内化为约束力以及内驱力[2]。其建立在尊重教师的独立性以及个人尊严的前提下,通过对民主化管理方式的应用,可以充分激发教师的主动性以及工作潜能,更好地推动后续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柔性管理所重点强调的是人在对组织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理解基础上,将高校外在管理规定转化为教师心中的自愿承诺,与此同时还需要将刺中内心承诺转变为教师自发的行动,使得其能够自觉主动地执行任务,强调完成的是对教师团队的精神素养、组织观念以及文化意识的培养,如果形成必然能够起到持久的影响作用,能够长时间地规范并指导教师的各种行为,从而切实有效地完成长久管理的目标[3]。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为保证人们生活所必须要满足的底层需求(包括物质工作条件、福利、人际关系以及工资等)相当于保健因素;而成就、挑战以及赏识等则成为激励因素。如果想要充分调动教师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不仅需要着眼于物质奖励以及工作条件以外的外部因素,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有效完成对工作安排的关注,注重给予教师群体充足的精神鼓励,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晋升、成长以及发展的机会。柔性化理念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融合的核心就是通过满足教师较高层次的需求,全面激发教师在工作上的投入热情以及积极性,因此其具备非常明显的激励作用,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教师的成长需求。
和其他行业的工作相比,高校工作的稳定性要更强,整体工作环境也会更为舒适,教师在工作当中需要实现的主要还是自我价值。学校内部的管理机构需要充分尊重教师,注重促进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以此来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高校内部,常常是由高级管理者对人事进行调动处理,也正因这样,只要不会严重威胁到教师教学能力发挥,人事工作者便会随意安排。在长时间的影响下,高层管理者以及教师存在的矛盾将会日渐显著,这显然无益于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建设发展。高校所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便是调整优化管理层级以及教师群体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重要管理概念,可以设定专门的教师服务人员,及时倾听教师所存在的诉求,并承担起和学校高层相互交流沟通的责任,尽可能地解决教师存在的诉求,保证管理者能够亲力亲为,更好地推进职工管理工作的建设,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高校职工的工作环境是比较稳定的,应该保证其教学工作具备更为充实的挑战性以及趣味性。此外,在薪资待遇方面可以给予多种奖励模式,可以适当地模仿相应的外部企业,在高校内部构建配套的奖惩机制,以此来实现对人员流动的有效管理,避免出现人力资源丢失的问题,最为主要的还是需要严格地保证监督激励制度的稳定性以及公正性[4]。同时也可以通过构造支持性组织氛围以及自我管理团队的方式,诸如素质拓展活动以及艺术汇演等等。通过此类活动强化教师间的关联,促使教师团队能够保持有更为良好的关系,创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高校的核心存在意义是教书育人,和社会整体素养存在极为密切地关联,所以高校内部的教职员工需要具备足够优秀的职业素养以及个人素养方可。面对此种情况,高校有必要积极地开展培训教育工作,包括素质培训、技能培训以及专业培训等等,在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地展开讨论,保证教职工群体能够进行大量意见的交换应用,在培训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而是需要充分贴合所有职工的实际要求来开展定向培训工作,通过此种柔性化培训教育方式,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素养[5]。高校管理者还需要为教师团队提供充足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保证教师群体能够做到优势互补,以此来营造出开放和谐的内部环境,多举办团体聚会等,增强员工在校园中的归属感,为其工作力度的增加提供铺垫。
作为一所高校,如果想要具备强大影响力以及保留员工的资本,就有必要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目标的校园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促使教职工群体形成更为良好的德行素养,保证教职工在长时间的教学活动中感到放松。每个学校都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吸引教职工的核心因素,所以高校有必要付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此外,不可否认的是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开展柔性管理工作的亮点所在,学校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职工,每位教职工都具备不同的文化思想储备,所以优秀的高校的校园文化应该兼具多种文化,保持多样性,同时尊重每位教职工的个人文化信仰。高校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地为教师团队创造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人文环境,保证教师群体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自己的命运和学校发展的命运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与此同时还需要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通过构建和谐开放的校园文化,增加教师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下坚实的支撑作用。校园文化中不能缺乏的还有教师团队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特征,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为教育风格的转化提供充足的正向支撑。而众多教职工的教学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也可以营造出足够优秀的校园文化,所以高校需要提升对职工团结合作的重视力度,高层领导也需要保持和普通教职工的良性关系,互相帮助,这样才能保障后续工作的正常展开。
柔性管理是现如今高校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应用的首要管理模式,但是这并非是说完全摒弃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刚性管理结构在高校中仍旧需要发挥出充足的作用。也就是说高校管理者需要促进的是刚性管理以及柔性管理的相互融合应用,从某种角度来讲,柔性管理的融入实际上就是对刚性管理的诠释。法规是规定教职工团队各项行为的基本支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实现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相互融合,促进二者取长补短才能够为各项工作的正常展开奠定下坚实的基础[6]。因而可以明确的是,柔性管理的本质是对刚性管理无法到达的人性化位置进行的补充优化,可以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更多活力。
现如今,高校伴随社会的迅猛发展,已经逐渐抛弃传统的直线式管理模式,而是需要顺应现代时代发展潮流,采取高效的组织架构。此种柔性管理结构需要更为民主合理,更为适用于现代高校发展方可。高校借助于柔性管理结构,可以行之有效地摆脱固有管理架构的层级限制,保证高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的交流更为顺畅方便,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强教师的工作效率。此种柔性管理架构可以使得高校内部的各部门都进行有效的交互沟通,保证部门能够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在高校管理架构上,应该多采纳教师团队的意见,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对象便是教师群体,收获来自于教师团队的意见对后续决策而言,显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应该全方位地注重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目标,高校管理者需要注重实现服务性管理的重要目标,而非简单的强硬管理,否则必然会导致教职工群体出现矛盾,严重威胁高校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总之,现代高校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行之有效地做好学校管理工作显然成为高层急需解决的课题,管理艺术向来都处于发展进程中,值得对其进行深层次探索研究。在学校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刚性管理制度以及柔性管理制度应该是保持在并排的位置上的,二者的最终管理目标都是相同的,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稳定性,满足员工团队的需求,高校管理者应该注重实现刚柔并济、宽严并举的重要目标,这样才能构建出和谐健康的教育管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