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偏好的落叶景观营造

2020-02-27 03:29樊榕魏双雨吉文丽
风景园林 2020年2期
关键词:落叶营造景观

樊榕 魏双雨 吉文丽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们与自然景观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逐渐造成了城市审美疲劳甚至心理健康问题[1-3]。而落叶景观是能让人们与自然进行亲密互动的城市景观,让人们在浪漫诗意的满地金黄中真正感受到秋天的到来,满足其情感诉求,逐渐受到关注。

落叶景观是指落叶落下所形成的具有观赏性的秋季景象,能在城市的秩序美中融入自然美和人文美,给千篇一律的城市添上靓丽的一笔[4]。中国长期以来对落叶实行“随落随扫”的政策,城市中难以容下落叶的栖身之地。近年来,随着人们接触自然的渴望和市政管理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落叶景观逐渐走进群众的视野。2013年,上海试水保留落叶景观道,得到大众的广泛好评和喜爱,从开始的2处试点逐年增加到2018年的29条[5-6],这种回归自然的景观形式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绿化发展的潮流,其他城市也纷纷效仿[7-9]。

然而,国内外对落叶景观的现有研究十分有限,目前落叶景观的营造基本停留在保留落叶的层面上,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公众态度的调查也只停留在是否支持保留落叶的问题上,尚未进行人群偏好特点的研究。笔者基于景观偏好,以校园落叶景观为例,通过量表式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重点探索公众对落叶景观的态度,定量分析叶色、搭配及下垫面、种植方式和叶量等各种影响因子对其景观偏好的影响,从公众偏好的共性入手,探索落叶景观与城市的合理结合模式,提升落叶景观的公众接受度和喜爱度,以期对今后的落叶景观营造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依据。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分为3部分内容:公众对落叶景观效果的偏好,公众对落叶景观的认知和态度,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早期研究证实受测者对于照片和实地的反应之间具有强烈相关性[10-11],且照片较好掌控、操作方便,能排除干扰、更有效地完成实验目标[12]。因此,本研究的公众景观偏好调查部分选取40张照片作为评价对象,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进行评估。

经过对预调查的初步分析并改进,2018年11月进行了正式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1 025份,有效问卷981份,其中网络问卷625份,现场问卷356份,样本属性特征如表1。将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运用SPSS17.0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分别使用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景观偏好特征。

表1 样本属性特征Tab. 1 Sample attribute features

2 结果与分析

2.1 公众对落叶景观的认知与态度

笔者发现落叶景观的公众认知度不足,调查中86%的公众均表示见过落叶景观,但只有31.5%的人表示了解什么是落叶景观,60.4%的人表示自己不太清楚落叶景观的概念,而其他8.1%的人则表示完全不了解。说明公众普遍对落叶景观的认知不足,不清楚落叶景观的定义,甚至在落叶景观现场进行的问卷调查中,依然有约3%的受访者表示没有见过落叶景观。

公众对落叶景观的整体接受度较高,86.3%的人希望在生活中营造落叶景观,6.9%的人认为无所谓,6.7%的人持反对态度。公众对落叶景观的平均偏好程度(M=3.95)明显高于秋色叶景观(M=3.78)或绿色叶景观(M=3.68),且在95%的置信区间内均存在明显差异,而秋色叶景观和绿色叶景观之间的差异不太显著(Sig.=0.051,表2)。说明公众对落叶景观有较高的接受度,且整体偏好落叶景观,即落叶景观迎合公众的喜好和需求,而持反对态度的被调查者大多认为其影响环境卫生,显得凌乱,且可能会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表2 落叶景观与非落叶景观的偏好差异Tab. 2 Preference difference between deciduous landscape and non-deciduous landscape

2.2 落叶景观观赏时间与成本偏好

人们能接受的旅途时间和停留时间基本都集中在0.5~1 h左右,且大部分人表示会重游2~3次,说明人们对落叶景观的认可度较高,愿意前来拍照游玩,但由于现有场地较为单一、缺乏休息设施及景观小品,落叶景观的新鲜感不足以吸引人们长期停留(图1)。

研究发现,通过游客对距离和价格付出的倾向能反映其偏好程度的高低[13],绝大部分公众认为落叶景观偏好程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落叶景观本身的质量,其次才是路程远近、游客多少和门票高低。受调查的981人中,678人(69.11%)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更美的场地,564人(57.49%)愿意付门票去更美的场地,但只有225人(22.94%)愿意去游客较多的更美的场地,说明公众对落叶景观喜爱程度较高,愿意付出对应的时间和金钱,但游客过多会给这种互动性景观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2.3 落叶景观衡量因子偏好

人们认为营造优质落叶景观最重要的是落叶颜色鲜艳,看重落叶铺满地面及搭配景观小品的比例也较高,而形状精致、清理及时则显得不太重要,说明相较于细节,人们更看重落叶景观的整体效果。从研究结果来看,叶色、搭配、种植方式、下垫面、叶量等衡量因子均影响公众对落叶景观的偏好,且不同衡量因子影响的效用也存在不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李克特量表部分进行因子提取,以特征值>1为抽取原则,用最大方差法做因子旋转,最终提取5个因子,累计解释的总方差为59.9%。影响公众对落叶景观偏好的衡量因子主要是落叶的颜色(解释42.6%的变异量)、搭配和下垫面(解释5.9%的变异量)、种植方式(解释4.5%的变异量)、叶量(解释3.7%的变异量)和其他(解释3.2%的变异量)。

2.3.1 色彩偏好

尽管是村道,可该村修建标准并不低。该村主干道是5米多宽的水泥路,道路两侧高标准绿化,直径8厘米左右的女贞树一字排开,树间距3米左右,每两棵树中间还栽种了其他绿化树,形成立体绿化效果。道路两侧均是太阳能路灯,既有效节约了资源,又解决了群众走夜路的问题。同时,该村提高道路建设标准,在主干道设置了交通标识标牌,施划了交通标线,引导车辆规范行驶、群众文明出行。

视觉最容易引起美感,而眼睛最敏感的是色彩,其次才是形体和线条[14],因此叶色能产生最直接的视觉效果(图2)。从落叶景观叶色来看,公众对黄色、红色落叶景观的偏好值明显高于紫色、绿色或偏灰褐的落叶景观(表3),4种叶色中任意2组对比均差异极显著(Sig.=0.000)。红橙黄色系给人温暖热闹、接近观赏者的感觉[15],带来兴奋感,十分引人注目。黄色是落叶最常见的颜色,活泼明朗,代表着成熟与收获,而红色是槭树科落叶的常见色,浓烈鲜艳,黄色和红色的落叶景观无疑更符合人们对秋天的心理期待,因此偏好程度最高;紫色和绿色属于中性色,能给人带来浪漫或平静的感受,但比较小众,不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观;而颜色偏暗黄或灰褐色的落叶纯度较低,显得脏污狼藉,人们的喜爱程度明显偏低。

表3 不同叶色的偏好差异Tab. 3 Differences in preferences for different leaf colors

2.3.2 搭配及下垫面偏好

落叶景观需要整洁的下垫面与和谐的环境方可体现美感。

从落叶景观的搭配上来看,公众对搭配座椅与建筑等休息设施的落叶景观偏好程度比搭配植物、水体、步石等观赏性设施高出许多(表4),说明公众更多地将落叶景观看作是一个放松休闲的场所,而不是旅游景点,相对于观赏作用更重视其休闲作用。

表4 不同搭配的偏好差异Tab. 4 Differences in preferences for different collocations

在下垫面的选择上,公众明显偏好落在草坪上的落叶景观(表5)。草坪和土地都是自然型的下垫面,与落叶相互衬托,和谐清新,而硬质铺装上的落叶显得较为突兀凌乱,公众的反响较差[以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为例,图3]。

2.3.3 种植方式偏好

从种植方式来看,也有着明显的规律,以银杏(Ginkgo biloba)为代表,人们对列植和群植落叶景观的偏好差异不显著,但均明显高于孤植(表6)。群植落叶景观的落叶层层叠叠,遍布场地,有着壮观的整体效果;而列植落叶景观通常由行道树形成,气势恢宏,且能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到落叶景观,吸引行人驻足观赏,取景留念;相较之下,孤植树形成的景观也有观赏价值,但显得比较单薄(图4)。

表6 不同种植方式的偏好差异Tab. 6 Differences in preferences for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2.3.4 叶量及其他偏好

从叶量来看,公众更偏好叶量多、铺满地面的落叶景观,但差异不显著(图5,表7)。由此可见,人们喜爱叶量大的落叶景观,但对落叶初期和盛期的景观偏好差异不大,因此单纯的长时间保留落叶并不能对人们的喜爱程度产生较大影响。其他影响落叶景观偏好的因素还有叶型、天气、背景等,但影响均较小。

表7 不同叶量的偏好差异Tab. 7 Differences in preferences for different leaf quantities

3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量表问卷分析公众的偏好特征,发现色彩、搭配、下垫面、种植方式等不同的衡量因子都极大影响着公众对落叶景观的景观偏好,以上述研究结果为基础,笔者提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1)人们对落叶景观的整体接受度和喜爱度较高,但认知度不高。因此在今后的营造中可以充分考虑落叶景观,将落叶景观引入人们的生活,注意对不同落叶树种的落叶周期进行搭配设计,既能丰富景观又能有效延长观赏期,形成各种秋季落叶景观带。

2)人们普遍的观赏时间在0.5 ~1 h左右,且愿意付出时间和金钱去观赏更美的落叶景观,而搭配建筑或座椅等休息设施,能显著增加人们的偏好度,使得场景更具观赏性和功能性,同时也能有效延长人们的游玩时间。因此可以在较偏远处专门营造优质落叶景观,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养护,提高落叶景观质量,搭配休息设施、水体、步石、低矮植物、有意境的雕塑或置石等,在置石上篆刻秋天落叶的诗句,使景观丰富起来,渲染落叶景观的意境,成为秋季的独特风景线。

3)人们偏好黄色或红色以及叶色纯正鲜艳的落叶景观。对于提升落叶景观的偏好来说,选择颜色明朗的黄色秋色叶树种比其他方法都更有效,这也是现有的落叶景观多以银杏或法桐(Platanus orientalis)为主的原因。在营造落叶景观时,应尽量选择色彩艳丽的黄色或红色景观树种,如银杏、七叶树、鸡爪槭(Acer palmatum)、日本晚樱(Cerasus lannesiana)、法桐、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朴树(Celtis sinensis)、元宝枫(Acer truncatum)、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等,也可以适当搭配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杜仲(Eucommia ulmoides)等特殊色叶树种进行点缀。

4)人们注重落叶景观的整体效果,偏好大面积种植的落叶景观。因此应采用列植或群植的方式进行大面积种植,营造气势恢宏的景观,符合多数人的审美,同时留出足够的空间,能满足游客扬起落叶、坐在或躺在落叶上等与落叶景观亲密接触的需要,增强景观互动性和可玩性。

5)人们对落在草坪中的落叶景观偏好程度最高,而且草坪和土壤能提供保湿功能,使落叶景观观赏时间延长,草坪中的落叶还能起到保温、降尘、改善土壤等一系列作用;相较之下,道路落叶景观的营造易存在交通安全、道路卫生和美观维护等问题,且景观质量也受到影响。因此,应尽量将落叶景观营造在草坪中,使落叶景观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需要清扫的街道垃圾。

6)人们偏好叶量较大的落叶景观,但其影响并不大。单纯叶量的累积不能对人们的喜好产生较大影响,但长时间不清理的落叶景观对公众的吸引力显著降低,同时会产生病菌,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清扫维护。建议根据不同树种叶片耐踩踏性、色彩维持时间等方面的研究,确定清扫时间和清扫频率,营造更好的景观效果。

4 结语

落叶景观的引入不仅能有效改善千城一面的情况,也能够满足快节奏生活下城市居民对自然的渴望,引领他们走出室外,与自然互动,在满地金黄中感受秋天。落叶景观的营造与设计能够极大提升人们对落叶景观的接受度和喜爱度,并使其成为欣赏秋色、接触自然的重要场所。期望以上结论和建议能对今后落叶景观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与启发。

图表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and Tables):

猜你喜欢
落叶营造景观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景观别墅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落叶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最后一片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