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私及公: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无锡近代园林转型

2020-02-27 03:28刘珊珊黄晓
风景园林 2020年2期
关键词:园主梅园无锡

刘珊珊 黄晓

无锡地处江南,是一座近代时期迅速崛起的地方城市。无锡的城市发展历程,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崛起密切相关。他们在无锡城市内外新建了一批私家园林,形成“独树一帜的锡派园林”,被誉为中国近代园林的里程碑[1]。近代无锡新建园林近40座,主要分布在太湖周边、惠山近郊和无锡城内[2],大部分保存良好,对今天的城市规划和风景营建仍具有积极的影响。

与传统的江南园林相比,这些园林从选址布局、造园风格到功能活动,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具有鲜明的近代特征。这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对休闲游憩环境的营造,塑造其阶级身份,确立其社会地位,进而改良社会的愿景和实践。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私园的公共化。

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休闲娱乐空间,由于较少受到封建礼制的限制,往往成为园主个人情怀的寄托和精神世界的映射。私家园林主要服务于园主及其家人,多采取内向封闭的布局,外人很少也很难进入,这种隐秘的特征让人常常忽略其社会属性。实际上园林的营建需要购买土地,投入大量的资金与精力,是一人乃至一家重要的投资对象,往往成为家族的重要资产,因此自古以来园林便与园主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园主通常会深度参与园林的设计营造,园林反映了园主对自己理想社会身份和形象的设定,其艺术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主将得到的社会评价。因此,园林不仅具有实用和审美功能,还是园主展示自身形象、确立社会地位的重要载体。进一步说,建造园林需要调动众多的社会资源,一个地区园林的盛衰可以反映不同阶层的兴替。

无锡近代园林的演变鲜明体现了不同阶层社会与经济地位的消长:古代的名门望族转为新兴的资产阶级。近代之前的无锡园林主人多为当地的士绅名宦,家族势力雄厚,所建园林多位于城内宅旁,或集中在近郊的惠山、锡山一带,最著名的便是秦氏家族位于惠山的寄畅园[3]。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强势侵入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日益瓦解,世家望族逐渐式微。与之相应的是伴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和近代工商业崛起的民族资产阶级。

无锡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最早进行近代化尝试的一批人。他们凭借无锡独特的区位优势,靠近作为政治中心的南京和经济中心的上海,成功创办了一批民族工商企业。他们也是中国较早吸收西方文化,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一批人。正是他们选择通过建造园林,满足个人和公众的休闲游憩需求,并以此作为塑造阶级身份、确立社会地位、改造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

无锡近代民族资本家有不同的成长背景,主要可划分为3个群体:1)出身传统望族或官僚者,其营建的园林主要体现传统特色,作为园主及其亲朋好友游居的场所,以潜庐和钦使第为代表;2)与西方文化接触较深者,其营建的园林受西洋风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社交功能,以钦使第二期和云薖园为代表;3)新兴的资产阶级,其营建的园林融合了中西方的特点,功能由内向封闭转为外向开放,承担教化和服务民众的社会责任,以梅园、横云山庄和蠡园为代表。以上3类园林的营建时间从早到晚,园林风格和功能均有所变化,体现与园主身份相符的社会形象。这3类园林的开放性越来越强,反映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日益觉醒,自觉进行身份建构、担当社会责任的进步历程。

1 古典风格与传统身份的坚守

无锡近代采用古典风格的园林主要营建于19世纪末期,当时传统封建士绅仍为社会上层的主流,民族工商业方兴未艾。传统士绅阶层钟情于古典园林风格,而新生的资产阶级则向上层社会的主流审美靠拢,也希望通过营造古典风格的园林,粉饰其新贵身份,与传统士大夫阶层合流。

这类园林有3座较具代表性:1)1882年建造的杨宗濂潜庐;2)1888—1894年间建造的薛福成钦使第;3)1927年建造的秦毓鎏佚园。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有荣、唐、杨、薛四大家族,潜庐和钦使第即出自新兴的杨、薛两大家族;佚园则出自无锡传统望族秦氏之手,秦毓鎏祖上以寄畅园驰名于世,他自幼饱受古典文化熏陶,因此佚园虽建造时间较晚,却体现纯粹的传统风格,笔者曾在《无锡近代秦毓鎏佚园探析》[4]中加以论述。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探讨近代民族资本家的园林转型,因此重点分析薛、杨两家的园林。

钦使第位于无锡城内,潜庐位于惠山,分别代表了宅第园和郊野园2种类型。园主薛福成(1838—1894)和杨宗濂(1832—1905)都在清朝任官,有着相似的仕途履历。薛福成于1858年中秀才,1865年入曾国藩幕府,1874年担任李鸿章秘书,1890年担任钦差大臣出使英、法、意、比4国,因政绩斐然得到光绪皇帝褒奖,赐建“钦使第”。出使国外前薛福成在无锡西水关购得宅基,亲自勾勒设计草图,出使后由其长子薛南溟督工建造。杨宗濂1860年在无锡成立“团练局”对抗太平军,1862年入李鸿章幕府担任“濂字营”将领,1867年随李鸿章围剿捻军,以军功晋升为道员。1882年其母病重,杨宗濂回乡侍养,因擅离职守遭到弹劾罢官,闲居期间在惠山寄畅园对面建造了潜庐[5]。

钦使第坐北朝南,原有东、中、西3路,附有天井庭园、东花园、西花园和后花园4部分园林,其中原真性较高的是天井庭园和东花园(图1)。钦使第自南向北依次为门厅、轿厅西轺堂、正厅务本堂、后厅惠然堂和后部的转盘楼,各建筑前方两侧的天井庭院都布置有花园,通过这4组8处对称的小庭园,化解了中路建筑的严整之感,增添了起居的趣味。东花园分为南北2组:南侧中央是一座池塘,池南为戏台,池北是花厅听风轩,可在此听曲观戏、品茶赏景;池西有一座辅助性的偏厅[6]。这处小园被誉为无锡城内现存最精致、最完整的家庭戏园(图2)。北侧为南北狭长的枇杷园,因栽有数株枇杷得名,园内方亭内有一口百年老井。

1 钦使第平面图Plan of Qin Shi Di

2 钦使第东花园戏台Stage of the east garden of Qin Shi Di

潜庐南侧靠近惠山浜水街,可乘舟抵达(图3)。园内景致自南向北依次为门厅、戏台、水池、正厅留耕草堂、水池和后厅丛桂轩。以水池为中心分为前后两处庭园,各景基本处于同一轴线上;后园东侧叠筑假山,山顶建可眺望惠山的望山楼,楼对面即寄畅园。

3 潜庐平面图Plan of Qian Lu

钦使第和潜庐都建于19世纪晚期,是无锡近代最早的一批园林;薛福成和杨宗濂皆为政府官员,又都与西方文化有接触,属于封建官僚中思想较开化者。1895年杨宗濂与其弟杨宗瀚创办业勤纱厂,开江南机器纺织之先河,开启了杨氏家族经营实业的序幕。1896年薛福成长子薛南溟在上海开设永泰丝厂,走上发展民族工商业的道路。两大家族都完成了从封建官僚向民族资本家的转型;但这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仍很薄弱,尚未构建出特征鲜明的社会身份,其自我认同仍为传统的官僚士绅,进而影响他们营建园林的各个方面。

首先,在园景命名也即园林的意境追求方面,两园皆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基础。潜庐取“潜龙勿用”之意,杨宗濂遭到弹劾闲居在家,但仍表露出期待为世所用的抱负;“钦使第”得自皇帝恩赐,用世之意更为明显。潜庐正堂为“留耕草堂”,钦使第正堂为“务本堂”,都体现了中国以农为本的传统思想。其次,在布局和功能方面,两座园林都较为内向封闭,不向社会开放。虽然两园都有围绕水池布置的戏台,园主经常在此观剧赏曲,举办雅集,但受邀者均为园主的亲朋好友,而非社会公众。最后,园林的主景和主体结构皆采用传统的营造技术,保持传统的外观风貌,仅在一些局部使用机械制作的木栏杆、水泥、钢铁、玻璃等新材料和技术,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哲学思想一致。

作为无锡第一批近代园林,钦使第和潜庐皆采用传统风格,主要用作私家的休闲游憩之所,反映了新生资产阶级对自我身份的定位。他们代表了19世纪晚期最先进的生产力,但由于萌发于封建官僚内部,仍局限于传统士绅的身份设定,尚未产生塑造新阶层身份的意识和需求。

2 西洋风格与现代身份的塑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新生资产阶级成长的重要时期。西方的先进技术不断传入,传统的封建势力日趋没落,许多官僚士绅弃政从商,从封建统治阶层脱离出来。他们的经济实力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不断壮大,产生了塑造社会身份和阶层地位的需求,手段之一便是营造园林。当时西方的影响已不限于科学与技术等“器”的层面,西方的文化和生活也作为文明与进步的代表,得到全社会的推崇。新兴资产阶级的园林和住宅作为进行商业谈判、招待生意伙伴的场所,展示出新的风格特征。它们不再隐藏在中国传统的外衣下,而是积极表现出西化的特点,以彰显与西方的联系。杨味云的云薖园和薛南溟钦使第的二期扩建,体现了这一转变的过程,具有典型性。

杨味云(1868—1948)是杨宗濂四弟杨宗济之子,1891年中举,1897年入杨宗濂幕府,1899年回无锡协助杨宗瀚经营业勤纱厂。1905年杨味云随五大臣出使日、美、英、法、比等国,回国后督率编译各国政治著作,对西方文化有较深的接触和了解。1923年他弃政从商,专心经营天津华新纱厂,后又在青岛、唐山等地开办新厂,形成雄踞北方的纺织资本集团。1917年张勋复辟,50岁的杨味云被委以官职,因病未就任,而是回无锡建造了云薖园①。杨味云先官后商的身份,使云薖园呈现出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即中西风格的综合(图4)。园林采用中国传统风格:以曲折的池塘为中心,西北以两折的石桥隔为小沼与大池,小沼称苓泉。水池西南为停琴水榭,池东为小林屋假山,山下建六角亭,向西可欣赏假山,向东通往住宅。水池北岸为平台,平台北侧的3座建筑皆为西洋风格:中央是3间2层楼房,上层称裘学楼,储藏图书,下层称况梅斋,陈列琴棋书画。西侧也是一座2层建筑,上层称晚翠阁,可眺望城西的惠山,下层称云在山房,俯对苓泉小沼;上下两层,兼得望山临水之趣。裘学楼东侧又是一座2层房屋,上层称杏雨楼,为卧室,下层称香南精舍,为书房。云薖园的立意布局是中国传统的,各景的命名,水池、假山、亭榭的布置,都体现中式风格;但园内的3座主体建筑则采用西式的拱券、柱廊和栏杆,体量巨大,与园林构成对峙之势[7]。杨味云的家族出身和人生经历,促使他选择了中西交融的造园风格,云薖园体现出从中国传统向西方现代的过渡。

4 云薖园山池,对岸两层建筑为裘学楼Rockery pond of Yun Ke Yuan Garden, the two-storied building over the pond is Qiu Xue Lou

薛南溟为薛福成长子,1888年中举人,入李鸿章门下,1896年在上海创办永泰缫丝厂,弃政从商。1912年他在钦使第东花园北部添建弹子房,并以此为中心拓建东花园。新建的东花园采用几何化布局,并设有小型多立克柱等西方装饰。最具西方特色的是弹子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量使用金属门窗和彩色玻璃,室内完全采用西式风格,中央摆放了一张英式台球桌,供薛南溟与生意伙伴使用(图5)。打弹子(台球)最初由西方商人引入上海等商埠,成为上层阶级时髦的娱乐方式,被认为能够健身益智,并具有科学法理与尚武精神。近代许多城市陆续开办弹子房,提供水果茶点,供人休息和交流洽谈。在家中设置弹子房,充分展示了薛南溟生活方式的时尚与西化。这座弹子房取代了原来东花园的戏台,成为园内的中心建筑,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逐步舍弃传统的娱乐活动,转而推崇强身益智的体育活动,以塑造自身健康进步的社会形象。

5 钦使第弹子房外观(左)与内景(右)Exterior (left) and interior (right) of billiard saloon in the Qin Shi Di

此后,园林建筑中西洋风格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如1917年薛南溟在钦使第北侧建造的多层西式别墅(今为薛汇东故居),1932年王禹卿在无锡城内建造的3座别墅,1934年唐文治在鼋头渚建造的茹经堂……它们的共同点是建筑成为园林的主体,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园林退化为别墅的附属,或为几何化的花坛草坪,或截取一角的假山池塘,屈居于院落的边角。建筑的体量增大,将原本分散各处的功能集中在一起,这被认为体现了西方“高效”的生活方式。室内引入了壁炉、浴室等现代设施,地面铺设进口地砖,采用西式的吊顶和家具,这些都被认为更加卫生、健康与舒适。

清末民初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脱去了封建士大夫的外衣,成为新时代科学与进步的代表。他们的住宅和园林表现出追求西化的特征,崇尚西方的生活和审美,体现了他们对于新社会身份的积极塑造。不过这种塑造仍局限在“修身”阶段,这些园林以服务园主及其家人朋友或生意伙伴为主,在公共意识和社会担当方面仍很淡薄。

3 开放共享与社会责任的担当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工商业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主导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定位,也从先进文化的代表,发展为新社会的创造者与建设者。他们没有止步于仅仅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而是开始注重促进全社会的进步与福祉,其社会影响从“修身、齐家”发展到“治国、平天下”阶段。他们将经营工商业的财富积累,大量投入道路、桥梁、公共福利设施等社会基础建设中。同时,他们的私家园林也成为改造社会宏伟计划的一部分,从早期的内向封闭转为外向开放,服务对象从园主及其有限的社交圈转为广大的社会公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绕太湖兴建的荣德生梅园、杨翰西横云山庄和王禹卿蠡园。

荣德生梅园始建于1912年,与薛南溟扩建钦使第同时,后者体现了民族资本家对个人生活的改良,前者则体现了他们对社会公益的关注。梅园的造园主旨是“为天下布芳馨,种梅花万树;与众人同游乐,开园圃空山”,一开始便定下“私园公赏”的基调[8-9]。梅园位于太湖北岸的开原乡,据荣德生《乐农自订行年纪事》记载,1916年梅园初步建成开放,“游人不绝,开西乡之新游处”[10]143;1917年“游人至乡,山清水秀。久伏城市中者,心目中豁然”[10]143,梅园成为与苏州邓尉山、杭州超山齐名的江南三大赏梅胜地。受荣德生影响,1918年,杨宗濂之子杨翰西在鼋头渚建造横云山庄,傅增湘《横云山庄记》称赞此地“都人士女,联袂远来,漾桂棹于清波,席落英于曾岨”[11]230;1927年王禹卿听从荣德生建议,在蠡湖北岸建造蠡园,建成后“每当天朗气清之日,中外士女云集,履屐纷阗,舟车杂呈”[12]336。梅园、横云山庄和蠡园三足而立,将无锡环太湖一带打造为风景优美的名胜区,成为深受公众喜爱的游览胜地。

3座园林的建造和引入了许多现代设施,使园中的活动充满现代气息。如梅园的山顶平整为高尔夫球场和网球场,用于运动健身;其北建造了7间平屋(平房),用于观看球赛。蠡园有西式花圃和紫藤花廊,更具特色的是圆形舞池和游泳池。舞池露天设置,采用磨石子地面,中央较高,外围护台上开有缺口供人进退场(图6)。游泳池位于伸入湖中的平台上,池西有一座尖拱支撑的3层跳台(图7)。这座游泳池模仿上海的虹口公园,是无锡近代第一座公共游泳池。相比之下,横云山庄的活动更偏近中国传统:1)横云码头建有船坞,每逢端午节,周围舟船辐辏,游人云集,在此举行赛龙舟比赛;2)中外人士常借园中澄澜堂举办婚礼,园主为此“特就堂后添建清燕斋一所,平屋三楹,布置精雅,以备结婚者休憩化装之用”[11]237。更能体现3座园林现代服务意识的是园中均建有饭店和旅馆。梅园太湖饭店建于1926年,有客房20余间,兼营中西菜点,并配有会议室、阅报室、运动场、弹子间和浴室等,集活动、娱乐、休闲于一身。横云山庄的涧阿小筑、松下清斋,都可提供住宿;另有菜馆、商铺、浴室和照相馆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蠡园的颐安别业一层开设中、西餐厅,二层设置客房,前面提到的舞池和游泳池,它们都是宾馆的附属设施。

6 蠡园舞池老照片与现状Past and present situations of the dancing floor in Li Yuan Garden

7 蠡园游泳池老照片与现状Past and present situations of the swimming pool in Li Yuan Garden

为方便公众游览,园主们还努力改善周边的交通条件。1914年建造梅园时,荣德生就开始筹划从荣巷修筑一条通往梅园的土路;1917年又铺筑石片,加固桥梁;到1920年梅园全部建成时,已是“马路四通,全乡生色”[10]143(图8)。杨翰西建成横云山庄后,市政府开始“环湖筑道路,建桥梁,葺茅亭馆舍,以待四方游客”[10]172,带动了周边市政设施的建设。1934年荣德生捐建通往鼋头渚的宝界桥,杨翰西接力修筑了从宝界桥到横云山庄的道路,可乘车直达,并增建翠微驿屋舍供游客停歇休憩。王禹卿建成蠡园后,在门外修筑公路通向仙蠡墩和无锡城,1948年盖绍周《无锡导游》推荐“无锡三日游”的第一站便是蠡园,“上午十时由车站雇小汽车出发,十时半至蠡园,游览一小时”[12]337。便利的交通和开放的园林相得益彰,推动了公众旅游的发展。

8 老照片中来往于无锡城内与梅园之间的公共汽车Old photo of the bus connecting downtown Wuxi and Mei Yuan Garden

这时期无锡的民族资本家热衷社会公益,他们不仅将营建的私家园林向公众开放,而且积极投身到社会各方面的建设中。王禹卿成立了多所学校,并修筑公路、建造桥梁、设置医局、赈济灾民;杨翰西在横云山庄建造灯塔,保障往来船民夜航的安全;荣德生组建了“千桥会”,修建了众多桥梁。荣德生的愿景是修建一条环湖公路和横跨五里湖的长桥,将梅园、鼋头渚诸园和蠡园等连接起来,形成一处宏大的环太湖风景区。这一方面是认识到风景园林对发展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利用风景园林,可以吸引游资,振兴商市。欧西如瑞士,即用此法,收入可观”[10]146。另一方面是认识到风景园林可以开启民智,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有斯园则西乡之文明日益启,锡邑之声华日益隆。不独仅事显扬,抑足增光乡邑,其关系不亦重哉!”[12]325这些都表明近代民族资本家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熟,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4 结语

私有空间向公共空间的转型是近代园林发展的重要主题,无锡近代园林为研究这一转变过程的绝佳案例,有助于揭示这一转变的深层社会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园主的身份。近代园林的园主从早期较为开化的政府官员,发展为弃政从商的官僚士绅,最后是从事工商业的民族资本家;新兴的资产阶级取代官绅望族成为造园的主体。

2)园林的选址。早期的钦使第、潜庐和云薖园延续了古代的传统,都位于无锡城内或近郊的惠山;后期的梅园、横云山庄和蠡园等位于远离市区的太湖沿岸。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古代社会地位较低,多居住在远离城市的太湖周围,如荣德生世居荣巷,王禹卿世居青祁,他们成功后在祖居地附近兴建园林,既有回报家乡之意,也是商人的敏感让他们认识到太湖一带的开发潜力,从而将造福乡邑的朴素愿望与打造环太湖风景区的宏大构想结合起来,使太湖成为新兴园林的荟萃之地。

3)园林的风格。无锡近代园林从早期的中国传统风格,到引入西式建筑和设施,最后表现为中国江南风格、北方风格和西洋风格的兼容并蓄②,形成了自身成熟的特色。

4)园林的功能。无锡近代园林的功能,早期作为私家游乐的封闭场所,其后发展为商业来往的待客之所,进而成为与民众共享的开放场所。

以上4个方面彼此关联,展示了无锡民族资本家孕育、成长和成熟的过程,最终成为推动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无锡近代私家园林的逐渐公共化,与园林风格的逐步西化,是同一个过程,被同样的社会力量推动。无锡近代园林的转变是民族资本家逐渐觉醒并成为社会建设中坚力量的体现。园林风格逐步西化,反映了他们认识与确立自我身份的过程;园林功能从私有向公共的转化,则反映了他们不断增强的社会责任担当。

得益于无锡近代民族资本家的用心经营、巨额投入和深远谋划,当时的景观营造对今天的城市风貌仍产生着重要影响。代表着他们自身形象和社会理想的私家园林,至今仍然继续造福着社会民众,推动着城市的经济发展。

注释(Notes):

① 杨味云《云薖记》称:“云薖主人……年二十而出游,……仕宦三十年,齿发既衰,始遂初服。归而筑室于城西,以其隙地辟为小圃,而名之曰云薖。”云薖园的建造时间有1908、1918年几种说法,笔者认为据《云薖记》,该园应建于1917年杨味云50岁时。

② 如梅园天心亭、横云山庄在山亭、蠡园涵虚亭皆为秀巧的江南风格。横云山庄诵芬堂墙体厚实,澄澜堂使用红色立柱和斗栱,表现为豪放大气的北方风格。梅园宗敬别墅、横云山庄涧阿小筑、蠡园颐安别业和阶庐皆为西洋风格。

图片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图1、3、8引自参考文献[6],图2、4~5由黄晓拍摄,图6、7引自参考文献[12]。

猜你喜欢
园主梅园无锡
无锡一棉
梅园春色渐显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梅园春游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卜算子·游武汉东湖梅园
远方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还原
生活的三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