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艺
【摘要】以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个体化教学系统的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式,并对电气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调查与总结。
【关键词】个体化教学系统;教学模式;改革
自从上世纪末的高等院校大扩招以来,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规模和在校生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另一方面,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存在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效果严重下降的问题。这虽然与高职院校招生门槛降低导致生源素质下降有一定的关系,但对于“班级授课制”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引发的问题,也应进行必要的反思。以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的电气类专业基础课程要面向三个系七个专业的学生,而每个专业均有其自己的专业特点,对于同一课程其侧重点和要求掌握的程度也不同,教学目标差异也较大。与此同时,课堂教学和大量的课后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自学,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院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对旧的班级授课方式进行改造和完善,并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
1.引入个体化教学系统
个体化教学系统又称凯勒计划,由凯勒(F.S.Kell)创立。这个计划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个人之间相互影响的选择和机会。个体化教学系统有五个特征。
(1)以掌握为指导
凯勒认为,为达到教学目标并掌握各单元的内容,需要进行多次的单元测验。学生若能通过单元测验,即表明已经达到目标,可以学习下一个单元;若未通过测验,就需要再学习,直到能够通过测验。每一单元的学习,都以掌握该单元的内容为目标。
(2)学生自定学习速度
凯勒主张,学生的学习速度应由学生自行决定,这是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反应速度、时间安排的习惯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对学习时间强行统一会造成学得快的学生无法继续推进,而学得慢的也很难抽出足够时间来达标,如此一来势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凯勒对学生自定学习速度的唯一要求是在最后达到预期的掌握目标。
(3)教师少量讲课激励学生
凯勒认为教师不用每天讲课,只要安排少量几次即可。教师少量讲课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而不是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此外,这种方式的讲课也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4)使用指导性教材
凯勒认为书面文字材料是主要的教学来源,教师应当是辅助者。每一单元结束,都安排一些测试题目,以便进行单元测验;给学生提供学习指导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对各单元教学目标的说明,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一些练习题等,以便学生能够自学。系统编制教材是凯勒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只有提供完备的教材,才能使得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5)安排学生助理
由于教师的时间有限,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因此凯勒认为有必要安排少量成绩突出的学生作为教师的助手,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
2.我院个体化教学系统的构建
凯勒提出的个体化教学系统是针对美国教育体系的。对于我院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状况,电气类课程的教学完全遵循凯勒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我院電气自动化教研室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抽取凯勒计划中的可行性措施对电气类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造。我院对于各单元入门知识和基本方法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提高阶段和其它内容采用凯勒教学模式。
网络的高度普及使得个体化教学系统的构建不再那么困难。建立一个好的电气类主要课程的教学网站是实现个人教学系统的基础。我院针对个体化教学系统的五个特征,构建了相应的教学网站,这些网站包括以下内容:
(1)网络课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课堂平台,准备不同的教学材料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规定的任何时间内,在有网络的地方进行学习,极大的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根据电气类各门课程的教学进度,规定各单元内容的学习结束时间,且该单元的测验在学习结束后立即进行。对于任何一位同学,在没有通过前一单元的测验之前,使其无法查看后续单元的学习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单元测验发现自身的问题,马上进行二次学习,避免问题越积越多。
(2)网络题库。学生在某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进入网络题库平台,然后随机抽取题目进行测验,以评估自己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测验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题库中的题目总量要多,这样可以避免测验多次出现试题重复的状况。试题的难度也要呈现多层次,以便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自我测验和评价。
(3)聊天室。在聊天室里,师生可以进行有效沟通。教师可以发布一些难点和共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另一方面,学生有问题可以和老师直接交流,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探讨。
3.引入个体化教学系统之后的阶段性成果的调查
我院于2016年在电气类课程中引入了个体化教学系统,迄今已有三年时间。根据2020年1月对开设电气类课程七个专业的学生的调查表明,74%的的学生认为个体化教学系统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师授课法,12%的学生认为两者差不多,只有14%的学生仍然倾向于传统授课方式。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个体化教学系统在我院的电气类课程教学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并给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学珍.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4,30(5):64- 66
[2]周满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政策举措[J].中国高教研究,2015,5(14):4- 6
(基金项目:2019年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19cxtd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