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对策

2020-02-26 21:24吴玉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5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吴玉芳

【摘要】当前,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明确班主任教师、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责,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辟多元化的心理沟通渠道,为促使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明确了现代教育的基本方向。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快速发展,学习、高考的压力,容易导致学生或多或少面临一些心理问题,因此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作为“育人”的主体,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应本着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本文立足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探索新课改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对策。

一、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

虽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导致学校在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重视不足,贯彻落实力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尚处于比较模糊的阶段。这种模糊的心理健康教育定位,导致学校在课程安排,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没有重视,难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重“抓分”轻“育人”成为普遍的教育现状,这种过度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教学心理,使得学校在教育评价方面,唯分数是论,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视而不见,这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嚴重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舒缓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情绪,有效地消除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明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班主任教师、各科任课教师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导致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有“走过场”之感,这种浮于表明的心理健康教育,又何谈能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呢?另一方面,学校缺乏心理沟通的渠道。当前,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应当开辟心理沟通的渠道,让学生在受到心理困惑时有咨询和解决的地方。然而,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不过就是在医务室门口挂了个牌子,“换汤不换药”,缺乏隐蔽性,导致学生即使存在心理上的困惑,也因为医务室的人来人往而放弃了咨询和沟通。由此可见,形式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落到实处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体现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不利于高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新课改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当前学校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转变重“抓分”轻“育人”的教育心理,将“抓分”与“育人”有机整合起来,深刻认识到“育人”其实也能够为“抓分”服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例,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干预,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了,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规划,有助于学生积极努力学习,最终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反之,如果学生面临心理上的困惑而得不到解决,又如何潜心于学业呢?由此可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作为现代化的教育主体,学校应积极转变教育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强化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责

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职责下沉到班主任教师及任课教师层面,促使班主任教师、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借助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教师还可以在日常和学生交流、谈心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引导、沟通和解决,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三)针对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开展主题讲座

高中阶段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主要的表现特征,如青春期问题、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这类具有共性的问题。在青春期问题方面,如青春期闭锁、早恋等;学业压力,则是所有学生都会面临的高考压力。因此,针对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可以组织专业的教师开展主题讲座,让学生“听专家的讲座,找自己的答案”,结合讲座把握自己心理上的困惑,寻找解决的办法,将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扼杀”在萌芽阶段,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开辟专业心理沟通渠道

针对当前学校在医务室门口挂心理健康室牌子的现象,笔者认为:心理健康咨询属于比较隐私的问题,尤其是处于敏感期的高中学生,更要注重其隐私。因此,学校应开辟专业的心理沟通室,开通心理沟通热线,互联网沟通平台等,让学生在面临心理上的困惑时,有多样化的咨询途径,保护学生的隐私,让学生敢于咨询,积极咨询。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中学校应紧密结合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改革创新,将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促使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漪波.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途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