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初中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策略

2020-02-26 20:40张永坚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教学策略

张永坚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也应从实际出发,对于课堂教学方式作出改变,以便于更好地满足当前课程教学的需要。节奏感作为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一定的教学价值。作为一名农村初中音乐教师,應站在本班学生的角度上,就如何开展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进行一定的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音乐节奏感;教学策略

节奏构成了音乐流畅的旋律,悠扬的音乐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因此,在初中教育中,音乐课程占有很大的比重,具备重要的教学价值。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应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以初中生的成长为中心,就农村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对于如何开展初中音乐节奏感教学提出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节奏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表现的作用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将节奏教学看成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利用合理的课时,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学习中的重点,打好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基础。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部分音乐教师不重视节奏教学,对于节奏节拍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述,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掌握了歌曲的节拍,却没有明确节拍的具体作用。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重视开展节奏教学,让学生把握教学中的要素。教师还应重视将应音乐节奏教学和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这一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节奏训练的认识,将有难度的课堂教学变得简单化。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的节奏训练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好地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

二、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开展节奏训练的具体方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新课标大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更为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案。教师应明确自身是学生学习中的良好指导者的身份,将学生看成是学习中的主导者,通过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方式,完成课堂的日常教学工作。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为导向,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利用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拥有表达自我思想的权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学习,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利用更为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时下热门的歌曲,利用这些歌曲作为课堂前的导入,让学生进行欣赏。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热门歌曲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音乐节奏。

(二)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

音乐作品是由元素组成的,为了切实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时,应注意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为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节奏训练,让学生的节奏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选择一些过于困难的音乐内容,其节奏过于专业化,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不利于学生进行理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选择教学内容,将教材作为核心,充分发掘教材的作用,将课堂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应重视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在下一阶段的课堂学习中进行改进。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选择较为简单的歌曲,比如《大海啊,故乡》《小放驴》《欢乐歌》《彩云追月》等歌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较为简单。教师应认识到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律动,即使是同一个作品,律动也有着一定的变化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每个作品中的律动变化进行比较,通过以不同速度播放进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节奏变化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应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创新,发挥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启发和创新。通过开展音乐创编活动,利用更有创造性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律动,从而感受到节奏的美感,增强学生对于节奏的认识。针对于初中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开展创编活动,降低创编活动的难度,增强学生对于节奏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启发学生选择一些难度较低、贴近生活的元素内容,作为创编的素材,引导学生对于生活进行深入观察,在观察中提高自己的音乐感受能力。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声音作为音乐创编的素材,经过启发,学生们想到了闹钟的滴滴声、猫叫的喵喵声,通过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元素进行创编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明确音乐学习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节奏的认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制作乐器,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律动。

(四)加强节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应注意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聆听、律动、想象等三个步骤开展,循序渐进地开展音乐节奏训练,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首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从教材中选择一些节奏感较为强烈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感受,当学生聆听结束后,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开展下一步课堂教学计划。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反复聆听,从而让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和把握音乐节奏变化的规律。其次,当学生感受到基本的节奏后,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身体律动的方式进行表达,初步奠定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应一步步加强身体律动的方式,比如拍手、跺脚、拍打身体、前进、打击乐都可以融入其中,通过这一方式,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接下来,教师应该将节奏感训练融入音乐中,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想象,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将学习到的理论基础知识运用在实际教学中,促进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例如在学习《大海啊,故乡》这一教学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的课堂理解,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这一歌曲的节奏,设计相应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农村初中音乐教师,应认识到节奏的重要性,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转换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路,学习更为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让学生做到掌握音乐节奏感,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能力和把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华.浅谈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J].北方音乐,2018(03)

[2]王熙娜.浅谈课改下的音乐教学[J].科技视界,2015(13)

[3]赵丹.关于初中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方法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5(17)

[4]罗戎.刍议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6)

(本论文系2018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提高农村初中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立项批准号:ZPKTY 18072)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生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农村初中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