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不是应该回归简单与自然

2020-02-26 17:55崔广宏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5期
关键词:校长交流学校

崔广宏

自2017年开始,因为儿子学习的问题,我开始以一个父亲的身份观察和审视教育,在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中我却倍感尴尬和无奈。在和儿子的相处中我竟然有丝丝怯懦,因为孩子从小学到高中陪伴他更多的是书本和电视,到了高中几乎没有交流,看到孩子更多的是疲惫和焦虑,临近高考我有了对孩子教育失败的恐慌,而我的这种感觉似乎不是我个人的独立现象。因为需要、因为恐慌我作为一个基层教育者,更重要的是我作为一个父亲开始静下心来审视我们的教育。本文就笔者自己心中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简单的观察和大家探讨。

文章起始我无意中听到《我不想长大》这首曲子,在文章写作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在听,我知道很是忧伤,但我已经进入了某种状态,或许有朋友会建议多听听热情洋溢的曲子,但我给不出说服自己的理由。在我看来教育“三累”的问题应该是现在教育尴尬所在!

教育第一“累”或许应该是我们的校长,更多的应该是心累,这种累来自于困惑、无奈和尴尬。在和当前校长们的交流中,当下的教育让他们感到最多的就是累。假如现在你和他大谈特谈校长是学校灵魂的话,他一定会苦苦一笑,说:他们留给学校最多的应该是汗水,甚至于说是泪水。每天、每周、每一个学期、乃至于每一年都是在机械的传递着上级意图,落实层层批发的文件。确切的说学校做的五年计划、十年规划只是从电脑里走向白纸,再到文件夹里的一个标准历程,也只是为了应付形式的需要而已,能坚持学校长远规划发展的学校几乎是寥寥无几。当然不是校长们无心,更不是校长们无能,是因为由于种种原因,不允许他们有过多的发挥和创新。

作为一个基层的知识分子,我深刻体会到国家统一、国富民强的民主大义,我更能体会到教育强国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我觉得最好的教育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希望可以给校长们一个机会,一个空间,能让他们赋予学校生命和灵魂的东西。照抄照搬的理论,木偶式的管理,很多时候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另一个“累”应该是我们的一线教师,填不完的表,忙不完的程式。2017年我有幸跑遍了全县的153所中小学幼儿园,发现所有的学校都是一模一样的,仅有的变化也只是在形状、颜色和花式上有点变化,仅以养眼展观而已,回来后许久我的内心是凝重的。老师的喜悦也是建立在学生成绩提高的点点滴滴中,但几乎大部分老师脸上看不见轻松愉悦的笑容,更多的是疲惫、烦躁。时常会听见老师说,他们在学校老师与老师之间几乎没有交流,空闲的时间都是被网络和手机打发掉了。老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之下交流也是少之又少,即便是交流也是为了某个规定而存在的。

教育氛围应该是轻松快乐的,有相应的、适度的惩戒。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应该适应生存法则。然而老师对于现有的教育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没有太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去研判学生、专研教材,只是简单的应付和冰冷的模仿。外出學习看到的依然是满墙的华丽成果展示和规整的文件艺术。教育管理的行政化几乎把所有的老师的行为格式化了,所有老师的教材、备课本整齐的让人窒息。教育研判、住校调研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形式,所有的学校都是千篇一律,完全忽视了每个学校都有独立的生存和发展个异。我希望可以给我们的老师一个独立的空间,还给他们对教育最原生态和最质朴的情怀,这种情怀应该是自然地、简单的、深远的、多情的,让他们赋予课堂自然,赋予教育多彩的生命。

第三“累”应该是我们的学生,在这里我是以一个对孩子教育近乎失败的的父亲,在此忏悔和控诉。从孩子有了生命迹象开始,孩子该走向何处,已经被家长规划的清清楚楚、规规矩矩,近乎天衣无缝,甚至放眼看外面多彩的世界这样的权利也是被父母设定好的。年前我和儿子就他的学习进行了深度探讨,过程很不愉快,儿子几乎是激情泪崩,明确告诉我他的生活都被我设计好了,他从来没有机会为自己做一次主,一件件我自认为正确的抉择都被他看作是对他自由的践踏,甚至说我毁了他的梦想,那一刹那,我无言以对,那一夜我又一次失眠了!

尽管自己是“年轻”的教育老人了,甚至有教育专家的架势和情怀,回头想一想我更加的肯定办公室小青年们的理念是对的:别让孩子太累,别给孩子定太多、太大的目标,顺其自然,只要孩子健康就好。

在时下教育魔咒的驱使下,相应的教育产品应运而生,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甚至于为了博取家长的眼球,每一个都给灌上了高大上甚至于奇幻的名字,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剥离孩子的灵魂为代价。连人类最基本的进化历程“爬”也被省略和简化掉了,偶尔的开心尝试,也只是表演式的,为博父辈一笑。时至今日,自然而然也就出现了不识谷米出自何处,不懂劳作是什么的另类空间的“小仙人”。

孩子三岁开始已经需要冲刺了,有的孩子或许更早,不管愿不愿意,这种冲刺反而成了三岁孩子生存斗争的必要途径。每天早上在幼儿园门前都会看见有许多孩子伤心的哭泣,我认为那不是在哭,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对自由的控诉,但所有的控诉都是柔弱无力的,是被无情忽视的。从那一刻起他便与书本为伍,在家、学校、培训班疲惫奔波,更可笑的是一部分孩子的努力,会换来家长诡异的爱的奖励方式:来,给你一个手机!或许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想法正如歌曲一样:要么我永远不要长大,要么让自己快快长大。脱离父母独立生活再到娶妻生子,然后有自己的孩子,又用同样的方式培养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代代轮换更替,难道这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值得深思的地方吗?

现在我发自内心的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共同探讨一个课题:教育是不是应该回归简单与自然,让它赋予每一个受教育者一种更张扬的个性和灵魂!

猜你喜欢
校长交流学校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学校推介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