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洋
近来,“内卷”一词流行于各大网络社区,包括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以及新浪、搜狐、今日头条等各大媒体,俨然成为时下流行度极高、热度不断攀升的新晋流行语。如:
1.你的公司内卷了吗?如何打破企业内卷?(新财网,2020年10月14日)
2.今早九点五十五的课,七点四十多到教室见证到了内卷。(新浪微博,2020年10月20日)
以上例子均说明“内卷”是一个正在流行并被频繁使用的新词,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一、“内卷”的产生及发展
据高水红的研究,“内卷”一词首先出现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康德将“内卷”和“进化”相对照进行论述,认为“内卷”与“进化”是两种不同的演进方式。[1]之后,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用“内卷化”(Involution)来描绘一种文化模式,即在社会或文化模式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其局限于自身内部的复杂化转变而无法变成更新的形态。再后来,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在《农业内卷化:印尼的生态变迁过程》一书中,将“内卷化”用于农业经济领域,用来形容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增长的劳动力不断进入农业生产的过程。之后,中国学者黄宗智在《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一书中将“内卷化”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应用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及社会变迁的研究之中,并将其内涵概括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即对有限的资源投入无限的人力,结果导致边际效应无限递减。此后,该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应用于传统小农经济研究,还延伸至基层组织管理、社会科学研究以及学校教育等其他领域。如:
3.基层用人切勿“内卷化”。(《人民日报》2015年2月25日)
4.内卷化:学校教育过程的文化再生产。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年第4期)
其中,例3指的是基层组织在用人管理及提拔干部的过程中,断绝内外联系而导致外部人才引不进来,选拔干部只从内部挑选所造成的同质化现象。例4应用于学校教育领域,用来指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弱势阶层学生出于对学校教育的依赖,将学业上的困难和失败归结为自身能力的不足,从而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因为其文化资本以及习惯的作用,使得努力的结果十分有限,从而陷入越付出越无望的恶性循环之中。
在2020年初,“内卷”被引入网络社区及各大媒体平台,用来形容激烈的、过度的内部竞争。该词一出现,立即成为一个高频词,如,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员的知乎社区,搜索“内卷”即可得到大量相关内容。不仅网络媒体频繁使用“内卷”一词,杂志也如此。例如,《三联生活周刊》在《顶尖高校:绩点考核下的人生突围》一文中,将“内卷”描述为“在极度竞争中,成功压倒成长,同伴彼此PK,精疲力竭”,并以此来形容时下国内顶级高校学生的困境,“在北大和清华,一个经常被提到的名词就是‘卷,简言之就是一种因竞争而起的精力消耗和浪费”。
此外,在广大网友的积极推动下,“内卷”还发展出多种表达形式。如单称“卷”:
5.从进入大学那一刻起,处处都会卷......
(知乎社区,2020年10月19日)加程度副词“太”修饰“卷”:
6.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在太卷了,学不
下去了,怎么办?(知乎社区,2020年10月18日)还可以加补语说明“内卷”的程度:
7.医学真滴是内卷得厉害。(百度搜索,
2020年10月12日)由此可见,“内卷”是目前使用较为频繁的
新词,其呈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甚至有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的可能。
二、句法语义特征
“内卷”来自英语Involution的意譯“内卷化”,之后在流传过程中去掉了词缀“化”。英语“内卷化”这一概念来源于康德的哲学术语,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康德将“内卷”看作是与“演进”相对应的一个哲学概念。英语Involu-tion来源于拉丁语,在工具书中有三个义项:生物学意义上的退化;数学中的对合;卷入、纠缠、错综复杂。根据黄宗智对“内卷化”的概括,“内卷化”即“没有发展的增长”,“没有发展”实际就是一种退化。参考康德将“内卷”与“演进”相对立,亦可知“内卷”是指一种没有演化和发展的状态。因此,经济学意义上的“内卷化”应当是融合了前两个义项的结果。汉语中原本没有“内卷化”这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也从未收入“内卷化”一词。“内卷”在汉语中是一个临时性词组,指的是向内卷曲。如:
8.当天气干旱时,它的小枝卷缩起来,内卷如拳,所以又叫“老虎拳头”。(《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这种用法的“内卷”在汉语中数量很少。这是因为“卷”在汉语中本身已有“向内”“弯曲”等义素。《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卷”释义为:把东西弯裹成圆筒形,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其中,第一个义项是“卷”的本义,第二个义项是其引申义。“弯裹成圆筒形”即包含了“向内”“弯曲”两个义素。因此,汉语在表达“向内弯曲”这个意思时,一般只用“卷”而不加“内”,使用“内卷”主要是为了强调弯曲的程度。而用“内卷化”来翻译involution,是因为英语对应的汉语翻译就是“卷曲”,使用的是“卷”的第二个义项,而第二个义项显然是由第一个义项引申而来的。此外,“内卷化”这个意译词中还移植了英语的第一个义项。如前文所述,“卷”在指具体动作时本身就是一个向内弯曲的动作,“卷”本身即含有“内”这一语素。在造词过程中将语素“内”凸显出来,进而呈现出一个似乎略显赘余的语词形式,这其中显然包含了一定的语用因素。使用者想让读者知道“内卷”不是一个普通的动词,而是一个有深层含义的新型词语,它的指称内容与常人所理解的不同,故而使用“内卷”将其表达出来,用来形容内部竞争的非常态化。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内卷化”由于含有名词性词尾“化”,因而在句子中一般作定语和主语。“内卷化”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内卷化”去掉词尾“化”后,可以成为动词,主要作谓语。部分“内卷”在去掉词缀“化”之后仍保有名词的属性,指称“内卷”这种现象,因而呈现出名词的句法功能。以上“内卷”的不同用法体现了新词在产生、发展过程中词性不固定的特点。
三、流行原因
1.社会原因
从外部因素看,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其中,词汇的变化最为迅速,历史上往往随着某一社会现象而产生大批反映这一现象的新词语,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内卷”开始流行于2020年上半年,时值新冠疫情肆虐,社会经济生活陷入混乱,导致部分行业生存压力巨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社会秩序虽然恢复正常,但受疫情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元气大伤,为挽回损失而加大了工作强度,进而导致行业内部竞争更加激烈。这一系列的问题又导致本年度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考研及出国深造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竞争。这些社会因素反过来又导致企业、高校等内部竞争的白热化,“内卷”即是对这一现象的真实反映。近年来,因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收入增长慢的社会现象而产生的新词新语屡屡见诸报端。例如,2019年十大网络用语之一“996”即是对这一现象的反映。“内卷”的流行是在疫情影响下,高校学生及各大中小企业在求职以及生存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压力的真实写照。
2.语言内部原因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内卷”是汉语新词借形赋义式造词发展的结果,是汉语词汇对其形义关系的二次开发与利用。“内卷”原本是一个外来词,后引入中国,并且不断发展,成为时下流行程度较高的新词语,其产生机制的流行是汉语对已有单位进行二次改造的结果。“内”和“卷”都是汉语中固有的造词语素,“内卷”之前一直是作为一个临时词组偶尔使用,是处于“存储”状态的语言备用材料,一旦出现适当的机会,出于语言表达的需要,即被提取出来进入到词库之中,成为一般词汇。
3.语言使用者的原因“内卷”的流行还是语言使用者求新、求异、
求变、求活心理作用的结果。所谓“求新”,是指追求语言的新鲜感,主要体现在形式或内容方面追求与已有词语的不同。所谓“求异”,主要表现为追求语言表达的陌生化,采用变式增强表达效果,从而反映语言使用者的主体诉求。“求变”和“求活”是语言使用者追求语言表达趣味化的结果,“好玩”“有趣”是当代流行语的语言风气,而网络媒体通过使用趣味性高的语词还可以达到吸引眼球、引起关注、增大流量的效果,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因此,“内卷”的流行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至于其热度是否会持续,未来发展何去何从,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高水红.内卷化:学校教育过程的文化再生产[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4).
【本文系洛阳师范学院2019年度校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百年汉语新詞新语演变研究(1919-2019)”(项目编号:2019XJGGJS-1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