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心理下基于差异化学习机制的青少年观念演化研究

2020-02-26 10:04郝佳佳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均值观念阈值

郝佳佳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引言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为了维护自尊等而会对他人的要求或行为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为“叛逆心理”。青少年作为社会建设的后备力量,其思想动态、观念变化和行为方式都值得关注,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进行正确而科学的引导非常重要。

网络观念演化动力学的研究主要通过数学建模描述个体之间交互的特征和规律,还原并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舆论传播现象[1-2]。目前,已有学者对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如黄国东等利用调查问卷从医学角度探究大学生叛逆心理的发病特点及产生机制[3],迟桂荣等从心理学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叛逆心理的根源与危害[4],但是目前研究多数属于理论层面的定性研究,说服力和科学性有所欠缺。本文结合青少年叛逆时期的心理特点,运用网络观念演化动力学理论提出差异化学习机制的观念演化模型,通过在青少年社交网络上的仿真模拟,观察其运行过程,进而对青少年叛逆时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提出有益的建议和可行的引导措施。

1 模型描述

将人们的实际社交网络视为一个复杂网络,那么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就是现实中的每个个体,网络中的边代表个体间的社会联系[5]。假设对于某种行为(记为行为B),网络上的每个节点都持有自已的态度或观念,用观念值来量化个体对于该事物的态度,观念值越高代表个体对该行为的认可度越高,越易于产生这种行为。

在青少年群体中,因为个体间存在差异性,不同个体对待同一行为的初始观念是不尽相同的,此外他们相互之间在叛逆时期的心理强弱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在模型引入一个二元数组 (xi(t),ri) 对应网络上的每个节点vi,其中为 xi(t) 代表节点 vi在t 时刻的观念值,它是一个时变变量,由于观念值是相对量,不妨假设 xi(t ) ∈ [0,1]。xi(0)节点代表个体vi对事物T 的初始观念值。 ri( ri∈ [0,1])代表节点vi叛逆心理的强弱程度,称之为叛逆系数。ri越大,表明节点越抵触现有的观念,越趋向于与自身观念存在差异的观念或行为。

除此之外,由于人格特点和教育情况等不同,不同青少年个体对事物或行为的认知能力不尽相同。例如,接受教育相对全面且经历比较丰富的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就优于那些受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经历较少的个体。这种差异会导致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时,后者的反映相对前者会比较剧烈。由此可以引入一个观念阈值,每个个体的观念阈值也不相同。考虑到观念阈值量化的困难性以及模型的可行性,将群体中所有个体的观念阈值采取同一个定量c 表示,显然0 1c≤ ≤。其中个体vi的观念值xi(t)仅和邻居节点中那些与自己观念值差异超过阈值的节点进行交互作用。这个满足条件的个体vi的邻居节点就构成了一个集合,记为: Ni( t ) = { j ∈ V :| xj( t ) − xi(t )|≥ c}。

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 Ni( t )|代表集合 Ni(t )中节点的个数。

2 仿真结果分析

借助一个青少年社交网络,采用计算机仿真来模拟个体在差异化学习机制下的观念演化过程,并考察各个模型参量对观念演化的影响。

对于节点的初始观念值 xi(0) ,叛逆系数ri以及观念阈值c 的取值,假设如下:

(1)xi(0)取[0,1]之间的随机值。

(2)叛逆系数ri随机取0—1 之间的离散值(取0.2、0.4、0.6、0.8),以此来区分个体叛逆心理的强弱程度。

(3)观念阈值c 取[0,1]某一常数,如0.05。

2.1 不同参数下的观念演化情况

通过模拟和对比不同参数下观念演化的差异(如图1 所示),经分析可知:观念阈值 c 和叛逆系数r 影响着观念的收敛速度及其分散程度,而且网络中多数个体的观念存在向上变大并最终保持稳定的趋势,而个别个体则始终保持自身观念不变。

网络中多数个体之所以呈现向上变大的趋势,是因为群体中初始观念值较小的个体的多数邻居,其观念阈值都大于该个体观念值,这导致最终的稳定状态是大多数个体的观念值都集中在0.8 到1 之间。个别个体初始观念值不变可能是由于自身叛逆系数很小,或是邻居节点的观念值和自身观念差异较小,不大于观念阈值,不存在激发个体叛逆的外在因素。当整个网络群体中的大多数个体的观念值都相对集中在同一区域时,诱导个体叛逆的因素会减少,差异化学习的情况就会减少,整个网络的观念演化也会趋于平稳状态。

图1 不同参数下的观念演化情况

2.2 叛逆系数r 对观念演化的影响

由于性格特点、受教育背景及家庭环境等不同,青少年个体在叛逆时期会出现观念或行为上的差异。模型中叛逆系数r 随机取在值0—1 之间就是为了体现个体的差异性。在研究单个因素对模型的影响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可更好地分析观念的演化规律,此处将观念阈值设为定值 c =0.05,将网络中所有节点的叛逆系数r 取同一值,如0.3。多次重复实验,用观念均值的演化来简易代表群体的观念演化情况(如图2 所示)。

图2 c=0.05 时r 不同取值下群体观念均值的变化

从图2 可看出叛逆系数对观念演化的主要影响表现在观念的收敛速度上。在观念阈值一定的情况下,叛逆系数越大,群体的观念收敛的速度越快。叛逆心理较强的青少年更易在短时间内采取与自身观念存在差异的观念或行为。但是观念均值最终并没有全部达到1,这是因为演化过程中个体观念差异愈来愈小,其邻居中基本不存在差异大于观念阈值的节点,外界诱导叛逆行为产生的因素在减弱。这说明叛逆系数对观念演化最终的集中程度和观念分散程度影响不显著。

2.3 观念阈值c 对观念演化的影响

观念阈值c 在模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衡量了两个个体之间观念差异的强弱性,当两个邻居节点之间的观念差异大于观念阈值c 时才满足观念交互的条件,才能够触动差异化学习机制。反之,当差异小于阈值时,即两者观念差异较小时,两个个体的观念在该模型中并不相互影响。在不影响模型科学性的基础上,模型中所有个体采用同一个观念阈值。

图3 c 不同取值下群体观念均值的变化

图3 反映的是当个体叛逆系数一定时,观念阈值不同取值时群体观念均值的演化过程。将整个演化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其一是群体观念均值从初始时刻到达稳定状态。在叛逆系数确定的条件下,观念阈值取0.05、0.1 或0.15 对这个阶段影响都不大,三条线几乎处于重合。表明观念阈值对观念演化速度的快慢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其二是观念均值处于稳定状态并保持不变。显而易见的是,不同观念阈值导致稳定状态下的群体观念均值出现大小差异。在观念阈值较小的情况下,群体观念均值最终却相对较大。其中原因并不难解释:如图3 所示,在 c =0.15 条件下的观念演化过程达到稳定状态之后,令 c =0.1,此时稳定状态必然会被打破,因为存在个体与邻居的观念差异小于0.15却大于0.1 的情况,差异化学习将继续进行下去直至另一个稳定状态。同样再令 c =0.05,群体观念均值会继续变化,呈增长状态后达到稳定状态。

3 结论

本文基于青少年在叛逆时期的叛逆心理,建立了一个差异化学习机制观念演化模型,借助青少年网络,分析了一个初值观念相对分散的群体中个体在叛逆心理影响下叛逆系数和观念阈值对观念演化的影响状况。研究发现,叛逆系数对观念演化的主要影响表现在观念的收敛速度上。在观念阈值一定的情况下,叛逆系数越大,群体的观念收敛速度越快;叛逆系数对观念演化最终的集中程度和观念分散程度影响不显著。观念阈值对观念演化速度的快慢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同观念阈值导致稳定状态下群体中观念的集中程度和观念均值的大小不同;一定条件下,观念阈值越小,最终观念越集中,观念均值也越大。

上述研究对青少年群体叛逆心理的疏导和叛逆行为的制约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青少年在叛逆时期的叛逆激烈程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其一是主观因素,即叛逆系数,与个体的性格特点相关;另一个是客观诱导因素,即模型中最后一项表示节点邻居环境中那些观念差异大于阈值的节点的观念均值,在现实中指个人的亲朋好友中那些与自己观念的差异超过阈值的人们的基本观念。针对主观因素,可以思想道德教育出发,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降低叛逆系数)。在客观因素层面,应主动缩小与青少年的观念差异(使差异小于观念阈值),获得他们的信赖和认可,进而逐步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做有益社会的事情。

猜你喜欢
均值观念阈值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小波阈值去噪在深小孔钻削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基于自适应阈值和连通域的隧道裂缝提取
健康观念治疗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基于迟滞比较器的双阈值稳压供电控制电路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