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岩,朱艺华 ,林 铭
(1.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0)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和生活。教育部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079 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到:“要高度重视把中国文化教育贯穿留学生培养全过程,促使留学生了解中国国情,知晓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国的感情”[1]。《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提出要加强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融合,教育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来华留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2]。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据广西教育部门统计,2001 年以来,来广西留学的东盟学生几乎每年都以 10%的速度增加[3],越来越多的东盟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他们在中国学习所遇到的跨文化问题逐渐引起关注。东盟来华留学生到中国留学,需要认识和了解中国,才能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学习。本研究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下针对东盟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活动进行设计,以期更好地帮助留学生来华学习。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把传统学习方式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东盟来华留学生混合式跨文化学习就是把混合式学习方式融入到东盟留学生跨文化学习当中,是一种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和学习方式,它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为东盟来华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跨文化学习资源,为其创造了一个交互、开放的学习环境,扩展了互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 在学习活动中养成宽容的文化态度,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本研究围绕跨文化认知、跨文化行为和跨文化情感三个方面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活动进行设计,认知学习理论、经验学习理论、跨文化学习理论、活动理论和混合式学习理论为本研究的活动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支撑。
在进行跨文化学习活动设计时,基于认知学习理论,以留学生原有认知和知识结构为出发点,充分考虑活动内容的层次与学生认知结构的相互协调性,激发留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主观能动性,帮助东盟来华留学生自主学习,循序渐进,重新建构认知结构。基于经验学习理论提出经验学习圈模式,跨文化学习就是基于经验学习的一个完整过程。本研究把基于经验的四个阶段的学习体现到设计中,具体经验阶段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资源环境,从认知上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反思观察阶段,学习者根据自己所获得的具体经验进行观察和思考,建立活动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通过实践的方式加以检验,完成学习过程。本研究在跨文化学习活动设计时,把跨文化学习理论融入到跨文化学习的具体过程中,以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为中心,结合混合式学习理论,提供混合式学习环境,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与留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将活动设计分为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三个环节。在整个学习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借鉴活动理论进行混合式跨文化学习活动设计,以教师为主导,以留学生为主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元素作为活动内容,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东盟来华留学生在混合式跨文化学习过程中,认知、行为、情感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和丰富。
本研究的对象是广西某高校东盟留学生,研究团队于2018 年5 月邀请分别来自越南、缅甸、泰国、老挝、印尼等国的十位东盟来华留学生分别进行一对一个人深度访谈和集体访谈,访谈语言是中文。访谈主要从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行为、情感三个方面设置问题,调查学生来到中国后在学习上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混合式跨文化学习活动设计提供依据,使其更具有针对性(见表1)。
调查结论是留学生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但针对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方面的学习资源较少,获取途径也较少;微信在留学生群体中比较受欢迎,但没有达到深层次的学习和应用;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跨文化学习方式需要改善。所以帮助东盟来华留学生开展跨文化学习具有现实意义。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时,利用混合式学习方式的优势,完善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方式。由于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不一样,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考虑东盟留学生的需求,把活动内容、留学生知识结构以及具体的学习情况相结合。在实践环节,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注重交流过程中的学习和实践。
表1 访谈提纲
基于理论和调查依据进行跨文化学习活动设计,在设计开始前进行前端分析,通过学习者分析、活动目标分析、活动内容分析、活动环境与活动资源分析,通过跨文化学习活动初步设计与运行,提出了东盟来华留学生混合式跨文化学习活动设计方案。方案将跨文化认知、跨文化行为和跨文化情感三个维度贯穿于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的整个学习活动中。该方案通过三轮行动研究不断修改和完善得出(如图1所示),具体行动研究情况将于后文阐释。
图1 来华留学生混合式跨文化学习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前,主要是知识的主动获取。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留学生的学习风格、留学生的特点等,对活动目标、活动环境等进行分析,并依据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将活动中的相关材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给留学生。留学生进行跨文化知识学习时,可以利用微信对知识进行整理。
活动中,进行整理加工和交流协作。首先是留学生进行学习汇报,发表活动前自主学习的感受,之后教师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进行介绍,使留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认识,以此强化留学生的认知,教师同时进行现场演示并指导留学生完成作品,引导留学生展开讨论和完成学习任务,增加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技能。
活动后,是总结与分享。根据留学生在活动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活动后的实践作业,以完成对于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推荐一些优秀作品或学习网站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使留学生在情感和态度上发生转变,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和看待中国的人和事,以便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增加今后学习的信心。
在微信公众平台申请注册跨文化学习公众号,并通过微信扫一扫功能引导留学生关注跨文化学习公众号,同时创建留学生跨文化学习交流微信群。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帮助留学生进行跨文化学习,并及时解决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
图2 微信公众平台搭建
基于以上学习活动方案,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国画、剪纸、中国结三个主题进行三轮混合式跨文化学习实践。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广西某高校来自东盟国家的25 位留学生,其中,来自越南的8 名,泰国的6 名,缅甸的2 名,老挝的8 名,印度尼西亚的1 名,具体实践时间从2018 年9 月开始持续到2019 年1 月。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内容是《花鸟画入门》,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内容是《剪纸》。第三轮行动研究是带领东盟留学生探寻中国结文化,促进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第一轮行动研究围绕中国画展开,活动前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与中国画有关的资源,并对参与活动的留学生进行分组,便于学生相互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中主要分为知识讲解、小组练习、组间交流、作品分享五个环节。知识讲解是围绕中国画的背景知识点进行讲解,让留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背景,以及熟悉笔墨纸砚在绘画中的作用,使他们对中国画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交流互动可分为小组讨论与组间交流,小组讨论是教师将留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小组成员完成,组间交流是指小组与小组之间依据教师的任务进行探讨;小组练习是小组成员为完成某一任务而进行协作学习;作品分享是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品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作品。活动后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进一步了解学习情况,并鼓励留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二轮行动研究对第一轮行动研究进行完善,并适当增加一些环节来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能力。监督环节是在活动前,教师通过微信群督促留学生学习,引导留学生在微信群里发言,及时掌握留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留学生对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汇报,教师可从中详细了解学生在活动前的实际学习情况。访谈环节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以助于知识的拓展与迁移。
第三轮行动研究对第二轮行动研究进行完善,并适当增加一些环节来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能力。调查环节增加了活动的针对性。活动中的作品评价环节在留学生汇报作品时加入了小组自评和互评,完善了评价方式。活动后,为留学生提供了学习网站,学习网站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结合微信公众平台,可为留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
风选系统正常运转后,可提高商品煤品类精度,但相应的排矸量也相应增加,势必减少商品煤总量,这就需要进行项目经济性对比分析,从而佐证项目经济性和可行性。经对风选实验时商品煤质量情况进行测定,结合市场价格情况和具体资金投入等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来测算项目的经济效益。
活动效果评价主要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选取25 位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进行调查,在调查之前,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信度检验得出Cronbach α 为0.917(大于0.8),说明问卷具备较高的信度;效度检验得出KMO 为0.841(大于0.8),说明问卷具备较好的效度。
3.2.1 问卷中的各维度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在活动设计维度中,活动学习资源丰富选项得分最高,活动目标明确选项得分次之,活动过程设计合理选项得分再次之,活动安排合理选项得分最低,其他选项大多数集中在基本符合与符合之间,由此可见活动设计比较成功。
在活动过程维度中,我积极参与活动选项得分最高,活动互评时我能客观评价选项、活动中小组一起交流合作选项、活动中教师给予指导选项、我对整个活动满意选项都集中基本符合与符合之间,由此可见活动过程设计比较成功。
在活动效果维度中,我愿意把自己所学到的中国文化与家人分享选项得分最高,其它选项大部分集中基本符合与符合之间,由此可见跨文化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3.2.2 对留学生跨文化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1)性别对跨文化学习的影响
(2)年龄对跨文化学习的影响
通过观察表3,活动设计维度P=0.508>0.05,说明年龄对活动设计无显著影响,活动过程维度P=0.01<0.05,说明年龄对参与跨文化学习的过程有显著影响。活动效果维度P=0.259>0.05,说明年龄对跨文化学习的效果无显著影响。
表3 年龄对跨文化学习的影响ANOVA
(3)汉语的熟悉程度对跨文化学习的影响
通过观察表4 可知,活动设计维度的P=0.413>0.05,说明汉语的熟悉程度对活动设计无显著影响,活动过程维度P=0.017<0.05,说明汉语的熟悉程度对参与跨文化的活动过程有显著影响。活动效果维度P=0.029<0.05,说明汉语的熟悉程度对跨文化学习的效果有显著影响。
表4 汉语的熟悉程度对跨文化学习的影响ANOVA
(4)来华时间长短对跨文化学习的影响
通过观察表5 可知,活动设计维度P=0.237>0.05,说明来华的时间长短对活动设计无显著影响,活动过程维度P=0.034<0.05,说明来华的时间长短对参与跨文化学习过程有显著影响。活动效果维度P=0.155>0.05,说明来华的时间长短对跨文化学习的效果无显著影响。
总体来看,跨文化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由此可见本混合式跨文化学习设计对提高东盟来华留学生的混合式跨文化学习效果产生了比较明显的作用。
表5 来华时间长短对跨文化学习的影响ANO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