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娜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医疗保障局,山东 临沂 273500)
医疗保险是我国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获得基础、必要的医疗卫生服务所,补偿人民因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患者医疗负担,避免“因病治贫”而设置的一项措施和制度,其对于保障人民健康,满足医疗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医保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会形成较多的文件资料,涉及患者的病历资料、医疗账单、发票、报销凭证等多个方面,是对整个医疗保险工作进行的全面、客观记录。做好对这些档案资料的管理是新时期我国医疗保险工作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通过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这些文件资料的价值,为医保工作的决策规划、落实执行、监督检查、改革创新等提供有效的参考。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社会的各个方面以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对于大多数行业、工作的开展也提供了许多新的前进方向。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深度挖掘档案资料内容。例如,电子档案是档案信息化管理下被广泛应用的档案形式,其相较于传统的档案模式在记录文件的类型上更加丰富,能够保存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文件且仅需要占据很少的空间,结合相关管理系统、平台能够实现快速、自动化的档案整理、查询等工作。又如,在医保档案管理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加强对档案资料的挖掘分析,可以实现对一段时间的医保工作中的常见疾病类型、不同药物医保占比、医保金额支出分析等方面的快速分析,并继续对各项分析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挖掘,形成综合、全面的数据报告,为医保工作的相关决策、规划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由此可见,在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档案管理质效的提升以及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对于医保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医保种类繁多,档案内容涉及内容广。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有着较强的政策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之间由于政策的因素在医保种类、办理手续、报销流程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再加上众多的商业保险种类,导致了医保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虽然我国当前在不断推进医保统一化体系的建设,但短时间内这一问题仍会存在。同时医保档案涉及方面较广,进一步增加的了档案内容的复杂性。
医保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导致其形成的档案资料也存在着较多区别,不同机构的档案之间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不仅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影响,同时档案资料内容形式各异也不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2)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差,相关制度、人员、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当前影响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以及管理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首先,医保档案管理制度、方法落后,无法适应和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要,缺乏按照信息化管理的相关要求的档案资料标准及规范。其次,部分医保单位在档案管理相关设施的建设上投入不足,尤其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设施配置落后、更新缓慢、维护不当,其性能无法满足信息化管理需要。最后,部分档案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同时具有良好档案管理能力与信息技术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执行以及工作质量。
3)医保工作信息化程度低,影响档案信息化推进。在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档案管理本身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提高,同时还要对医保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进行提升,加强医保信息系统与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之间的联系,在源头上形成数字化的文件资料来支持档案信息化管理。
然而目前在医保工作上信息化程度还相对较低,尤其是客观条件相对较差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不仅影响了医保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相关文件资料也难以在第一时间进入档案系统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
1)转变档案管理理念,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医保单位要认识到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认识到医保工作进一步发展,档案管理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必要性,积极转变过去落后的档案管理理念,以当前国家医保相关政策、当地医保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医保工作发展路径为着力点,明确档案管理目标与方向,统筹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规划,重视并推动信息技术在提升档案管理效率、服务质量方面作用的发挥。
医保单位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加强人才引进,另一方面完善培训和激励机制,建立起一支具有良好档案业务和信息技术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理念下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
2)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体系。医保单位要在转变档案工作理念的基础上对相关档案管理制度、方法进行完善和创新。在档案管理制度上,要根据信息化管理需求,对档案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对档案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尤其是对电子档案的要明确编制规范和标准,加快传统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化进程。在档案管理方法是,要针对信息化管理的特点进行积极创新转变,例如,推动档案资料网络上传、共享模式的执行,加强档案线上查询服务的建设,加强办公自动化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从而有效的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以及档案服务质量。
3)推动医保档案相关系统、平台建设。首先,医保单位要加强对档案信息化相关硬件设施建设,保证相关设备具有良好的性能以及运行稳定性,为信息化管理提供基础保障。其次,医保单位要建立起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或平台,并以此为核心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应具有良好的高效性、便捷性,具有档案动态化管理、访问权限设置,易于后台维护和更新方便等功能和优势。再次,医保单位还要加强医保工作相关信息化系统建设并将其与档案管理平台进行关联,使医保平台中产生的信息、资料能够自动传输至档案管理系统并自动化整理,针对以往档案内容复杂繁多,管理困难等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医保单位要加强对档案的开发利用,积极利用档案管理平台以及大数据技术等对医保档案进行深入挖掘,对医保主要疾病类型、药物种类以及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医保支出情况等方面的分析,并将相关分析结果在医保实际工作中进行运用,提高医保工作的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信息化管理是当前医保档案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针对当前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医保单位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质效,更好的发挥出医保档案资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