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红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2)
高等职业院校中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他们容易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需要深入到产生家庭困难的背景进行分析,并对高职院校对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机制进行反思,从而进一步地推动高职院校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关怀。就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对于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都有进行心理上面的辅导,但是这些辅导实际上还不够深入,无法解决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因此需要对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研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探索这些问题的对应解决策略,从而才能够推动高职院校心理辅导机制不断完善。
第一方面,高职院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征,有一部分是来自学业上面的压力所带来的心理焦虑问题。通过日常的访谈和调查,可以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庭困难学生是来自农村乡镇地区,其出现经济困难主要是家庭收入相对较低,而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压力也比较大,大多数这种类型的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因此,在高职院校学习的过程中,经济困难的学生其学业压力比较重,希望通过学业优异来实现其人生的转变,把握更多的就业机会等,这些容易把这种学业上面的紧张感转化成为焦虑。而且这些学生往往都有经济上面的压力,其往往为了解决自己学费和日常花销的问题,需要出外打工兼职,这样也占用了这些学生很多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效率也不够高,这些容易造成学生学业方面的焦虑。
第二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经济困难的学生缺乏自信,也容易造成其心理上的自卑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家庭经济相对较困难的学生都担心自己的家庭背景被其他人了解到,从而容易造成心理上面的自卑,不容易建立起自信心。而且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由于生活费相对较少,所以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在行为方式以及生活习惯上,都与其他的学生有比较大的差别,这一类学生往往生活比较节俭,和其他的学生之间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些都容易造成这一群体的自卑情绪产生。在这种自卑的情绪影响下,这一类群体的学生往往会通过不断努力学习的方式,以此来填补因为家庭经济相对较困难所带来的自卑感;也有这类群体学生是采取与人攀比的方式,因为觉得自身并不如别人,所以往往会采取其他的行为去抵消心理上的自卑感。除此之外,这一类学生也可能产生对社会漠不关心的冷漠感,或者对社会的富裕阶层尝试仇视心态,对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容易采取一些极端的应对方式。
第三方面,在这些高职院校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群体中,也有过分追求自我尊严而产生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容易滋生自卑或者过度敏感的情绪,从而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产生障碍。这类学生往往觉得自己生活相对简单,比如穿着打扮或者是其他的行为方式上都不如其他学生,用的手机或者其他的日用品,也比不上其他家庭较宽裕的学生。也有一些学生是受到家庭经济的局限性,不一定都是见多识广具有比较多的课外知识,在文艺体育方面又未必有特长,这就容易产生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容易在交往的过程中与他人产生冲突,也不一定具备比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这些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往往内心会出现比较大的痛苦或者压力,也存在这一类学生害怕与他们进行交流,把自我封闭起来,出现孤僻或敏感等,情绪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一些极端的情况。
第四方面,高职院校家庭经济相对较困难的学生,也有由于内心的偏执或者是妒忌的心理,从而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这种类型的学生也容易产生自我埋怨的心态,把自身的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归结于社会,从而对社会有比较大的愤怒情绪。此外,看待问题的时候,往往比较偏执,参与到高职院校的集体生活中又缺乏热情,在班集体中又不作出贡献,与他人缺乏交往等这些长此以往,都可能对这一类型学生造成比较严重的心理影响。
综合上述的分析,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往往因为物质条件上面的差异,容易与他人产生攀比或者会出现自卑的情绪,这些问题都可能滋生出相对应的心理问题。在这种心理问题出现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这一类型的学生群体容易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从而导致这些学生无法与学校和集体进行融合,从而产生内心的封闭感,这种心理上的自卑以及其他的负面情绪不断累积,也可能对高职院校基于心理辅导的学生管理体系造成威胁。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反思自身的学生辅导与管理的工作模式,特别是基于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群体,要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介入等,采取科学的策略帮助这一特殊群体学生推动其全面成长。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重视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情况,重视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群体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和辅导员必须要重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心理辅导,但是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对于整体的学生而言都必须要提高对心理问题的认知,避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上面的障碍。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心理专题讲座或者主题班会的方式,邀请心理方面的专家进行主题讲座,结合当前网络以及时事上的热点问题,以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剖析,从而强化学生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程度,及时发现自身的心理问题并且寻求必要的介入。
第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开展心理普遍性检测的工作,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全体学生而言,必须完善心理健康的指标。高职院校在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就必须要组织学生全体在线心理筛查,根据心理测验和筛查的结果,针对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进行对应性的心理辅导。对于家庭经济相对较困难的学生,要建立健全心理档案,对其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后期可以采取一对一约谈的方式,通过一对一的交流,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学习时的情况,并且根据这些学生的特殊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介入进行辅导。而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可以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鼓励这一些特殊群体学生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心理危机,建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且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积极的人生方向树立远大的目标,进一步地鼓励学生融入集体和参与到班集体活动中。
第二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强化。除了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进行普遍性的心理测验之外,还应该给予人文方面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策略,特别是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乐观的心态,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这一基础上,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要多与这些特殊群体进行沟通,特别是当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主动进行心理疏导工作,排解他们心理上的问题,通过走访和谈心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彻底把这些心理上的问题进行疏导,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困惑,从而为其健康全面成长提供心理方面的有力支持。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可以采取四级心理辅导网络的方式,通过社团以及班级的心理委员宿舍长等,多方面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而且在发现有异常状况下及时上报辅导员,从而对这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支持,保障学生的安全。
综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高等职业院校针对家庭经济相对较困难的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和支持,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介入,而教师始终要把握以学生为主体和根本的方针,通过针对性分析每一个学生个体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策略,从而帮助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念。
高职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学生群体,其自身也具有多种不同的困难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落实好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同时也必须要关心其成长和生活的一些具体状况。在高职院校的日常生活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其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为国家培养出能够同时具备专业素养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全方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