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芩
(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云南 普洱 665000)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村和农民是支撑我国第一产业的经济命脉,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关键作用,如果没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存在,城镇也必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我国各个地区的农村不仅要在物质上打赢脱贫攻坚战,还应在精神上不服输,做好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帮助当地农村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但从目前我国各个农村地区的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情况来看,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仍固守传统的工作模式,每天只是对所需整理的资料一味抄抄写写,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无聊而无实际价值的工作。可是,在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简单的整理保存不仅不能适应现代扶贫开发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当地农村经济也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在这种模式的影响农村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逐渐暴露。比如:当地政府未成立专业的档案管理部门以及档案管理人员,这也就导致了查档、调档的不及时,扶贫档案管理资料缺损等问题的出现。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大部分都是由于当地农村负责人对档案管理工作未给予高度重视[1]。
目前,农村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在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还尚未成熟,农村大部分也未分配专业的扶贫开发档案管理人员,而是隶属于政府的财务部门。这种机构设置方式必然会对当地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其独立性。而且有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未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与考试考核,也未系统地学习过档案管理工作的知识,因此在档案管理上的业务能力较薄弱。不仅如此,有的农村档案管理工作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档案管理人员往往不是在一个岗位上工作,而是身兼多职,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未能全身心投入档案管理工作,进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一个农村扶贫开发的档案资料保管往往涉及多种部门,比如人事档案保管在人事科;财务档案管理保管在财务科,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保管部门。因此,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要求当地农村要建立健全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减少档案管理问题的出现[2]。
领导在一个农村扶贫开发档案管理中不仅要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还应该兼顾指导者的身份,为当地农村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贡献出更多力量。领导对农村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与帮助是提高扶贫开发档案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档案管理人员如何在潜移默化中让领导加强对农村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档案管理的核心人物,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之中,通过参加技能培训与系统的学习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与政治素养,只有自身得到充分的提高,对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充分发挥主人翁的意识,用高度的责任感与饱满的热情来面对工作,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领导要加强对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的目标[3];第二,一份高效的工作既需要用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满怀热忱的服务热情也必不可少。这就说明档案管理人员还应树立大局意识,积极主动为领导服务,为群众服务,并且对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给企业管理者。例如在现代企业中,很多档案管理工作的失误也有一部门是因为领导不重视、不关注,他们认为相比于档案管理工作,其他业务存在的问题更加值得解决。由此,向领导定期汇报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情况,使领导对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也是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4]。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要求强、专业知识过硬的工作。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管理技能与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当地农村政府应定期组织相关技术管理培训,不断提升农村扶贫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包括法律法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改变过去的工作观念,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发挥主人翁意识,通过采取多元化管理工作形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为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队伍。尽管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为农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扶贫开发档案管理中因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失误出现的问题仍存在。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改变过去单一化的工作模式,在系统了解档案管理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管理技术,从而更好地适应档案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5]。
由此而见,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农村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无疑是“锦上添花”。农村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举一动、一动一变都与它息息相关。而档案管理作为农村当地扶贫开发宣传工作最为直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在经济活动、人事处理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在我国档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农村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工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贡献更多力量,我国各个地区的农村应通过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对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引进现代档案管理设备等方式来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档案管理效率,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