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扫描联合血清GP73 AFP水平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效能的影响

2020-02-26 06:04:42婷,刚,
河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良性标志物影像学

周 婷, 王 刚, 张 骏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 湖北 武汉 430000)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70万人因此死亡,且发病率随着环境变化和生活习惯改变而呈明显升高趋势,其中我国PHC发病率达(145~190)/10万,死亡率约20.37/10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1]。目前PHC早期还缺乏有效监测方法,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为中晚期,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用于PHC诊断敏感度较低,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和蛋白质组学研究逐渐取得突破,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等新型标志物不断被发现,对提升PHC早期诊断准确性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单独应用时诊断价值较AFP仍无明显优势[2]。影像学检查是PHC诊断重要参考依据,其中MRI具有多参数、多序列和多方位成像特点,在肝脏结节中的诊断价值已获得普遍认可[3]。本文主要分析MRI联合血清GP73或AFP水平对PHC的诊断效能,为促进PHC早期诊断水平不断进步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疑似PHC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4例,女性38例,年龄41~79,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PHC组和良性组,PHC组47例,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43~78岁,平均(56.17±10.24)岁;良性组患者4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1~79岁,平均(54.98±10.53)岁。纳入标准:①均完成血清AFP和GP73检测;②均完成MRI多序列检查且成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③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其它部位恶性肿瘤;②合并转移性肝癌。另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8~75岁,平均(56.82±9.43)岁,纳入标准:①查体未见明显异常;②无妊娠等可引起AFP升高的因素;③无恶性肿瘤或放化疗病史。三组研究对象年龄和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外周静脉血5mL,采用ELISA法(试剂盒购自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GP73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水平,所用仪器为ACS 180 SE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德国Baver公司)及配套试剂盒,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完成,PHC诊断标准分别为AFP≥400ng/mL为阳性,GP73≥150ng/mL为阳性。采用飞利浦Intera1.5T磁共振扫描仪及8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对肝区进行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所用序列包括T1WI、T2WI和DWI,参数设置分别为T1WI:TR 440 ms,TE 191ms,层厚8mm,层间距2mm,FOV 360mm×270mm,矩阵190×120;T2WI:TR 8571ms,TE 1916ms,层厚6.5mm,层间距2mm,视野350mm×350mm,矩阵208×365;DWI:TR 3200ms,TE 94ms,FOV 350mm×350mm,矩阵128×128,激励次数3。常规扫描完成后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喷酸(Gd-DTPA)15mL,然后分别于注射后25s、60s和200s实施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参数设置为TR 1200ms,TE 78.9ms,层厚5mm,层间距2mm,FOV 400mm×400mm,矩阵128×128,激励次数1次,b值=500s/mm2,将扫描数据导入配套处理系统进行分析,观察病灶形状、边界情况、信号强度及信号均匀性等形态特征,同时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并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进行诊断,结果不一致时则共同讨论后决定,PHC诊断根据病灶形态学特征和ADC值大小进行综合判断。以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及GP73、AFP水平对PHC诊断价值,然后以任意指标阳性为阳性,并联各指标分析MRI+GP73、MRI+AFP及MRI+GP73+AFP对PHC诊断价值。

2 结 果

2.1PHC患者MRI图像特征分析:MRI检查显示PHC患者48例,其中结节型26例、巨块型17例,弥漫型5例,T1WI主要表现为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DWI显示肿瘤组织明显强化,信号强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其中14例(29.17%)合并低信号坏死灶或出血灶,见表1。

表1 PHC患者MRI图像特征分析

2.2不同研究对象ADC值和血清AFP、GP73水平比较:PHC组ADC值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血清AFP和GP73水平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且良性组ADC值低于对照组,血清AFP和GP7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MRI联合AFP、GP73对PHC的诊断效能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显示,血清AFP和GP73水平对PHC诊断效能较低(Kappa值<0.5),联合MRI检查均可有效提升诊断效能(Kappa值0.5~0.7),MRI对PHC具有良好诊断价值(Kappa值>0.7),且三者联合诊断准确性可进一步提高(Kappa值>0.7),见表3。

表2 不同研究对象ADC值和血清AFP GP73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良性组相比,#P<0.05

表3 MRI联合AFP GP73对PHC的诊断效能分析

3 讨 论

目前PHC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化学毒物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患者早期常缺乏典型症状和特异性实验室监测指标,因而容易造成病情进展和预后不良,因此积极寻找PHC早期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4]。目前PHC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学检查结果,但操作过程创伤较大,故而不适合常规开展,CT、B超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及时发现病灶,但对良恶性肝脏疾病难以鉴别,而血清肿瘤标志物AFP和GP73等也存在较高漏诊和误诊可能,因此联合多种方法进行诊断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案。

在PHC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中,MRI扫描较B超和CT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等明显优势,通过TIWI、T2WI和DWI等各序列扫描可提升肿瘤病灶检出率并与其它疾病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同时DWI作为现阶段唯一的无创性人体水分子扩散状态检查技术,通过观察病灶灌注情况不仅可反映肿瘤形态学特征,还能通过定量分析ADC值评估其病理生理特点[5,6]。肖安岭等[7]报道显示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可提升PHC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本研究中MRI检查显示92例患者中PHC患者48例,其中结节型26例、巨块型17例,弥漫型5例,T1WI主要表现为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DWI显示肿瘤组织明显强化,信号强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部分可见高信号坏死灶和低信号出血灶,比较不同人群ADC值显示PHC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MRI扫描可结合定性和定量指标对PHC进行诊断,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9.36%、86.67%和88.04%,显示出较高诊断价值,但仍存在一定漏诊或误诊可能,其原因与呼吸、心脏搏动及主动脉等产生的伪影有关,故需结合其它检查方法进行联合诊断。

AFP是主要在胎儿肝脏中合成的糖蛋白,在成人表达水平升高主要见于肝癌、胃癌及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是肝癌早期辅助诊断常用标志物,但单独检测时敏感度和特异度较低。GP73是与肝脏病变进展程度紧密相关的蛋白质,在健康人群中主要表达于胆管上皮细胞,发生PHC时则在肝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可从高尔基体顺面膜囊上扩散至细胞表面和血液循环。文献报道GP73作为新型肿瘤标志物对PHC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AFP均具有明显优势且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本研究结果显示PHC组血清AFP和GP73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且良性组血清AFP和GP7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表面AFP和GP73在PHC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但同时也在部分良性病变患者中异常表达,与陈旭东等[8]和王晓燕等[9]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对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分析AFP和GP73对PHC诊断价值显示,两者灵敏度分别为48.94%和59.57%,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84.44%,提示AFP和GP73单独检测均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发生,GP73虽然较AFP具有一定优势,但诊断价值仍然偏低,AFP和GP73分别与MRI联合诊断均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提示采用影像学检查与肿瘤标志物联合进行PHC诊断具有可行性,本研究采用MRI、AFP和GP73诊断PH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4%和75.56%,准确率达85.87%,诊断价值较单纯MRI扫描及血清AFP和GP73水平检测均显著升高,表明MRI、AFP和GP73联合应用可为PHC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MRI扫描联合血清GP73、AFP水平检测可有效提升PHC诊断准确性,对PHC早期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良性标志物影像学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1:22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内蒙古林业(2021年6期)2021-06-26 10:42:32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8:08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