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清NGF BDNF水平的影响

2020-02-26 06:04李莹莹吴薇薇
河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头针偏瘫肢体

李莹莹, 符 俏, 吴薇薇, 孔 瑛

(1.海南省人民医院, 海南 海口 570311 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湖南 长沙 410011)

脑卒中为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超过80%的存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偏瘫极为常见[1]。该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目前,该病康复治疗主要包括Bobath 技术、生物反馈、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等现代康复技术及中医头针、电针、推拿等;其中,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是近年应用于脑卒中肢体功能复健中的全新康复设备,能够实现对患者肢体功能及协调性最大程度的提升[2,3]。而中医头针可通过刺激患者头部特定部位使中枢运动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运动功能,其疗效已得到临床认可[4]。头针、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均已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但对头针联合现代康复技术的研究多为先后叠加方案,疗效各异。因此,本研究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以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方案对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1~2019.1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存在一侧肢体功能障碍;年龄≦80岁;首次发病,病程<1个月;生命体征稳定,预计生存期>6个月;意识清醒,可配合研究进行治疗与相关康复训练;入组前1周内未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病情恶化;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合并脑部肿瘤、癫痫等疾病;存在小脑疾病;合并骨关节疾病;四肢外伤、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影响肢体运动或感觉功能疾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有精神疾病史;存在认知障碍;依从性差。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简单随机分组,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6岁,平均(64.28±6.74)岁;病程6~26d,平均(18.12±6.54)d;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24例、出血性脑卒中16例;偏瘫侧:左侧21例、右侧19例。研究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65.14±7.23)岁;病程6~24d,平均(18.42±6.79)d;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25例、出血性脑卒中15例;偏瘫侧:左侧23例、右侧17例。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患者根据卒中类型予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改善脑部微循环、抗感染、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以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与Bobath技术为主的躯干控制训练、站立位平衡功能训练、作业训练等,60min/次,1d/次,每周6d,持续训练8周。研究组患者进行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30min/次,1d/次,每周5次,连续8周,具体方法:①头针治疗:选取患者头部病灶侧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枕下旁腺;常规消毒穴位,选用1.5寸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华佗牌),以针身与头皮成15度角左右快速进针,针尖达帽状腱膜下层、指下感觉阻力减小时使针身与头皮平行,进针约20~30mm,快速并连续性捻转手法2~3min,捻针频率保持约200次/min,留针30min,留针期间,间隔5min平补平泻捻转1次,1min/次,留针期间同步进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②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患者取坐位,采用MOTOmed-viva2型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仪(德国RECK公司)将患者下肢固定于仪器的对应凹槽内,绑带固定,患者取标准下肢动作姿势,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设定合适的运动模式,启动仪器,让患者进行下肢环转运动;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设定主动辅助运动、被动运动或助力运动方式与速率大小、环转运动方向等;注意根据患者下肢平衡情况调节适宜阻力大小,叮嘱患者在下肢运动过程中平衡用力;每次训练30min。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参照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脑卒中内容,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病残等级,计算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率与病残等级变化,评价疗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等级0级判定为治愈;评分减少46%~90%,病残等级1~3级判定为显效;评分减少18%~45%,病残等级1~3级判定为有效;未达上述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显效;②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治疗前后,以Fugl-Meyer量表[5](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价患者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价平衡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活动能力;FMA量表上肢运动功能部分33分项目,各项0~2分,满分66分,下肢运动功能部分17项,各项0~2分,满分34分,分数越高即肢体运动功能越好;BBS量表包括14项检测动作,各项0~4分评分,总分为0~56分,分数越高即平衡功能越好;MBI量表共10项内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即日常活动能力越好;③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前后均采集患者血液,离心处理后,检测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水平,检测方法均为酶联免疫吸附法;④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以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troke Speciality-Quality of Life,SS-QOL)评价,SS-QOL量表含12个领域(精力、家庭角色、语言等),共49项,各项进行1~5分5级评分,分数越高即生活质量越好。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与65.00%,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2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比较:治疗后,两组FMA量表上肢与下肢评分、BBS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治疗前后FMA-上肢、FMA-下肢、BBS、MBI评分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肢体功能及活动能力比较分)

2.3两组神经保护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NFG、BDNF、NT-3水平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保护因子水平比较

2.4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后,两组SS-QOL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前后SS-QOL评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 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代偿功能,可利用脑功能重组与中枢神经可塑性特点恢复后神经功能,改善患肢功能障碍,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康复治疗手段也至关重要。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是目前临床中用于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全新康复设备,包括主动训练、被动训练、助力运动3种康复治疗模式,通过电机带动上下肢进行运动,能够挖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残余肌力,解决患者存在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而通过不断的训练也可激发并加强患者肌肉剩余力量,挖掘其运动的内在潜力,大大增强了患者康复信心,改善健康状况。此外,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训练过程中可持续感应肌张力,自动探测患者可能发生的痉挛并处理,当患者训练过程中突发痉挛时机器会逐步停止运转,再反方向进行运动,直至解除患者痉挛,这一过程不会损伤患者肌肉、关节,体现特征性痉挛保护功能;且在仪器界面可显示患者训练过程中的动态运动参数,了解患者肢体运动负荷,根据所显示的数据能够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体现生物反馈功能,可实现均衡复健。朱娟[6]指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脑卒中偏瘫传统康复治疗方式,其配合其他康复手段能够取得更高的康复效果。近年,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案在脑卒中偏瘫显示了其良好的效果与独特的优势,受到临床关注。

脑卒中在中医体系中可归为“中风”范畴,该病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其病因主要为气血逆乱、正气不足,导致瘀血阻络,脉络痹阻或血溢于上,使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脑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中风后脑络受阻,元神失用,脉络痹阻,口舌咽窍失利,肢体功能障碍而致偏瘫,需推动经络气血运行,醒脑开窍,协调阴阳,进而调动五脏六腑之精气,促进肢体运动与感觉功能,达到治疗目的。头针是中医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头部穴位施针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阴阳,醒脑开窍,推动气血运行,重新濡养经络,减轻肢体痉挛。在大脑皮层的功能位施针能够激活与运动、感觉、平衡等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区域,促进脑功能重组,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还可促进病灶脑组织血管新生,促进侧肢循环建立,改善局部脑组织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抑脑部神经细胞的凋亡,并提高脑内神经营养因子的供应,修补和激活脑神经细胞,提高神经元可塑性,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对重建患者运动功能网络、促进脑功能重塑具有重要作用。头针联合现代康复技术的综合康复方案在脑卒中偏瘫中的疗效也已经临床研究证实,而中医认为,针刺疗效贵在得气守气。基于此,本研究对患者应用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FMA量表上肢与下肢评分、BBS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显示了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的良好效果,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NFG、BDNF及NT-3是NFG家族主要的神经营养因子,脑卒中患者神经元受损时常伴随神经元内快速、短暂的NGF、BDNF、NT-3表达。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NGF、BDNF、NT-3水平较对照组更高,表明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方案能够提高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促进神经修复,进而实现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原因在于,头针治疗时能够刺激大脑皮层各种传入神经的敏感性,启动脑部活血机制,头针刺激能够整合大脑中枢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留针过程中再进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时,大脑皮层可接收运动过程中的各种神经,通过神经反馈机制调整更适合患者实际的运动模式,巩固大脑运动区正确运动模式的记忆,延长头针的瞬时训练;两种康复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头针刺激在大脑皮层,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调整肢体运动、活化神经传导通路,促进神经系统重塑与功能重组,二者可存在协同效应,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方案治疗脑卒中偏瘫可获得显著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修复缺损的脑神经,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头针偏瘫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