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制学校中小衔接课程设置及专项质量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2020-02-25 16:36李生华冯元进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专项评价学校

李生华 冯元进

(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0)

中小衔接是指小学与中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好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为学生适应中学生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1]2016年10月17日上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莅临厦门市九年一贯制学校视察,充分肯定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在厦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为了教育均衡教育发展建立的学校。陈宝生部长在指导中小衔接问题时这样说:“中学、小学存在不同特点是客观存在的,做好衔接很重要,衔接工作的重点是学生思维模式和习惯的衔接,九年一贯是做好衔接的重要保障,做好衔接打通教师很重要。”

中小衔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理念上的对接,在于教师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教育观,采取与相应学段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学科教学策略。[1]纵观当下中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往往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首先,中小衔接缺乏理念引领,纯粹根据原有课本或练习开展教学,目的性弱;其次,中小衔接课程建设缺乏针对性,依托语数英等主要科目展开,缺乏对中学多科目的衔接;再次,中小衔接教学中缺乏具有中学教学经验教师,对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不熟悉、学生能力需求不明确;最后,很多时候中小衔接工作缺少对学生的阶段性检测评价,无法对学生达到的能力层级做出评价,也无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为克服上述难题,响应厦门市直属九年一贯制学校试行五四分段、推进中小衔接工作的号召,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近两年来以陈宝生部长“中小衔接是习惯与思维模式的衔接”这一观点作为指导思想,开展了两年的中小衔接教学实践,在课程设置和专项质量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一、中小衔接课程建设推进课程校本化进程

课程,是培养学生的蓝图,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潜能、养成良好规范,确保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载体,是学校一切资源配置的依据,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主要体现。[1]课程体系建设是衔接工作开展的基石,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课程安排方面,需要关注各个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学科自身教学定位。各门课程在衔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尽力挖掘合作点、深入进行课程融合与创新实践。例如:综合实践课程的体验式教学开展多维度评价,让实践活动形成“实践-发现-感悟-记录”的模式,帮助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和理解。

教师方面,需要关注教师专业性和中小学教师的互通性。中小衔接课程的开展需要一批专业化和专任化的教师,避免教师兼任多门课程的现象。专任教师具备知识类型的专业性与深度解读和贯彻课程标准的能力,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对课程进行统筹安排,结合学科课程育人的要求,整合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通过衔接课程落实好立德树人要求。[2]六年级中小衔接工作中开设包括人生规划、语文、阅读与分享、数学、英语、科学、计算机、动手实验、厦门地理、综合实践、运动与保健、美术、音乐在内的十三门课程。任课教师的配置贯彻中小学教学的一贯性,生物、化学、物理等实验性课程启用中学专任教师,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明确实验室器材使用规范,帮助学生树立动手实验意识。任课教师的配置贯彻中小学教学的一贯性,启用物理、化学、生物等中学专任教师帮助学生树立实验意识。课程目标上,学校关注多维度的能力训练与中小学学生素养的衔接。比如:中小衔接语文课程一方面复习1-6年级学过的汉字,确保学生认识3000字,书写2500字,熟练背诵优秀诗文60篇的课程标准。关注课程标准中语文要素的培养;另一方面,语文课程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内涵、分类能力,新增优秀诗文10篇,要求学生诵读论语中有关为学、为人、为善内容,学习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具有教育意义的文言文若干篇;又比如综合实践课程,其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劳动意识、也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劳动技能的学习。

二、专项质量评价有力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

专项质量评价旨在科学评估课程目标达成度,为完善、修正课程目标和内容提供依据。[1]学校在中小衔接过程中关注知识与能力、规范与潜能两个维度评价的落实。评价项目方面,专项评价的检测项目需要依托相关学科课程标准进行确立。评价方式方面,学校从实情出发,针对各个学科的教师人数、教学内容以及检测项目出发,决定评价方式。

为科学了解学校学生汉字认读水平、汉字书写规范、阅读能力、快速反应、瞬间记忆、概括归纳、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思维等学习能力的达成程度,学校在衔接课程结束后进行了阅读能力、数学运算、视听能力和汉字阅读量四个专项的评价测试工作,其目的就是综合检测效果。

这些专项评价数据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发挥着导向作用,从测试数据分析来看达到了预期目的。阅读能力专项检测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运用的意识与能力,采取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学科交叉考核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字数量的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要求。从第一次检测结果来看,平均分为68.68分,优秀率为24.71%,优良率为54.37%,及格率为6.81%;从数据看,该卷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上升空间也较大,后续还需要在选题、测试时长等方面进行提炼;视听能力专项检测主要考查学生观看视频时的专注度、反应能力、分析能力。本次测试学生基本达到中上水平,89%学生能取得80分以上,97.3%学生达到合格,但仍有少部分学生无法适应本次测试,无法及时分析视频中的语句并完成试题,存在低分情况;本次汉字认读专项检测,从字、词、句、段等各方面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检测后平均分82.42,优良率达83.8%,与预估的结果相差不大,但及格率较低,只有89.8%,说明还有一部分的孩子汉字认读量不达标,所以接下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学段的儿童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学校通过专项检测数据的分析找出中小衔接工作的亮点与不足,总结了衔接工作的成功之处和薄弱点,主动向教师、家长进行及时反馈。

三、衔接课程开发大力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水平

课程开发不仅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水平、促进学生听课、学习效率有重大帮助,其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关于利用课程开发促进教师成长的经验如下:一是中小学教师团队开展密切合作,共同打造衔接课程,在研讨的基础上,教师能够开拓自身教育视野,对“培养怎样的学生”与“怎样培养学生”有更深刻的体悟;二是全员参与教材编拟,这一做法能够让每位教师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构成与设计理念,在教学上明确内容上的“轻重”,了解学生应该达到水平的“深浅”;三是大胆引进来,向专家团队取经、向具备现行经验的学校取经,让一线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建设的研讨,在思维的碰撞下产生符合学校中小衔接课程开发的火花,为学校输送具备衔接教育能力与开阔视界的的人才。

在开展中小衔接课程实践、开发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教师充分参与其中,收获了个人专业的成长。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教研组编拟的校本教材《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阅读手册》共四册,内容含《论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古诗文汇编》等,中小学语文教研组本学年组织三次“同质异构”教研活动,有力地提升了语文教师在教材编拟的能力,开拓了自身教育视野。同样在编衔接教材还有数学、英语、实验等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专业成长空间。

教师的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资源,培养具有高素养、肯钻研的教师团队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与宝贵财富。通过中小衔接课程开发的实践,充分利用契机培养教师、推动队伍建设是一条可行、开阔的道路。

四、实施中小衔接课程设置及测试质量评价的思考与展望

(一)回顾衔接,追寻闪光点

1.以学生习惯与思维模式的衔接作为衔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充分的调研,前期准备工作扎实开展,打好了坚实根基。学校2018-2019学年的中小衔接不是轻易地将初中内容下放到六年级来进行教学,而是在结合现阶段学生水平与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重视兴趣培养,注重学生习惯与思维模式的衔接。这一点是很好的经验,后续也要传承下去。

2.注重学生多维度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整合教育资源,设置切合实际的衔接课程,合理把控教学程度,在六年级学生可接纳方位内展开教学。学校中小衔接课程注重知识与能力、规范与潜能的落实和提升,以专项为载体旨在评价学生汉字认读水平、汉字书写规范、阅读能力、快速反应、瞬间记忆、概括归纳、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思维等学习能力,打破了学科界限,是综合评价的一次很好的探索。

3.精心编拟衔接教材,使之契合学生程度与衔接目标。衔接教材的选择对衔接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材中体现中小衔接的指向性至关重要。

(二)展望未来,聚焦攻坚点

1.专项质量评价还需要多元化,进一步系统化。两年实践学校进行了四个专项质量测试的实践,如何测试科学素养?如何评价参与中小衔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何在专项测试中融入“立德树人”思想?如何用量化表来刻画学生在中小衔接方面的进步?这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中小衔接也要做到“五育并举”,渗透劳动观点。下一轮学校中小衔接课程之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可以进一步拓展,可以结合学校处在五缘湿地公园旁,可以结合湿地项目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项目学习,就是在解决好学生“劳动”基础上还要学会做研究。

毫无疑问,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是学校办学过程中永恒的话题,成为学校不断改革的重要内容。[2]九年制学校如何做好中小衔接、构建衔接课程体系是需要积极探索。其中,还有许多有待深入探究的领域,开展中小教育教学衔接教学活动应该更有计划性和系统性,要构建起成熟的中小衔接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养成与初中相适应的习惯与思维模式,实现学生于中小学阶段的顺利过渡,还需持续努力探索。[3]

猜你喜欢
专项评价学校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