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2020-02-25 21:47张月香
卷宗 2020年32期
关键词:农民群众建设

张月香

(平度市新河镇人民政府,山东 青岛 266700)

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但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农村社会正在发生快速变迁,作为乡村社会变迁的结果之一,乡村公共文化也日渐归于式微,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乡村社会的文化秩序。新时期,如何创新发展乡村公共文化,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并及时解决的课题。

1 乡村公共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价值

1.1 内涵

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内在属性的文化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包括形而上的意义本体和形而下的文化事态,如价值思考、规范秩序和文化活动等,其蕴藏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动力,具有深层的精神文化内涵与外化的物质文化形态。公共文化建设要自觉担负起弘扬主旋律的使命,使民族精神在文化传承中永葆活力,通过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化形式,使先进文化在乡村社会生根发芽。乡村公共文化是农民日常生活所共同享有的处境化经验及其价值规范,源于共同的集体生活、互惠性的田间劳作和生命意义的同质化体验,也是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的乡村实践样态,具有乡土性、文化知识性、规范性和地方性。

1.2 功能价值

乡村公共文化在乡村公共文化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形塑,但并不直接受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左右。乡村公共文化根植于村落民居社会的日常生活,形塑着村落社会秩序并决定了乡村公共文化的价值性。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的政策实践,其价值定位是与公共文化一致的,以弘扬先进文化价值、保障公民文化权益、建设民族共同文化家园为目标,实现公共文化多重价值目标的整体性协调,发挥其在文化秩序建构、人的全面发展和民族精神家园建设中的应然作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的文化实践形式,能通过核心价值引领文化发展方向,优化乡村文化生态,以健康的文化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发展,重构乡村文化秩序,熔铸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通过创作和宣传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宣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凝聚村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在充分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期待的同时,使群众接受社会公德和乡土文化教育,培育农民的公共责任意识,塑造农民的新集体主义观念,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鉴赏力,推动乡村社会的文化秩序重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能保障公民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加强对农民文化科技和致富技能的教育培训,提升农民“求乐”“求知”“求富”意识,促进农民意识、能力和素质等实现现代化发展。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还能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以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和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将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及通俗表达,实现文化育人,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厚重的人文环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2 新时期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实践路径

2.1 夯实乡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

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人是非常重要的主体,这就需要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文化为村民,服务村民,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满足村民“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目标,贴近村民生产生活创作文化产品和活动。地方政府要大力发展乡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多措并举吸引优秀人才扎根乡村,培育更多具有原生态、充满乡土气息的文艺表达者,使之传承乡村文脉。以乡村文化骨干为核心,吸引贤人志士、打工回乡的能人,组建乡村文艺队、乡土艺术家协会,共同打造高质量的乡村文化。

2.2 拓展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从具体实际来看,我国乡村文化还存在良莠不齐、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这就需要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大力改革文化体制,因地制宜地建立乡村文化示范点,从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大格局尽快形成。地方政府要积极探索创新乡村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机制、服务运行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参与的新机制。组建各级文化机构,加强对乡村文化骨干的义务教育培训,以市场运转的方式举办特色节日活动,送文化艺术活动下乡,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开展“感动乡村人物”“孝子孝媳”“三好村民”“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将乡村文化振兴切实落到实处。

2.3 创新乡村文化形式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必须要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以人为本地创造富有新意的题材,这样才能发挥乡村公共文化鼓舞人心、陶冶情操、提升素质等价值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各地在建设实践中,要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元素,依托新兴媒体对优秀文化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乡土文化要素创新发展和广泛传播,以新颖、生动的方式吸引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获得文化艺术的熏陶渐染。利用数字资源建设统一的群众文化网络服务平台,完善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国范围内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还要创造蕴涵公共价值的文化事项,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文化艺术培训辅导,增强农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意识和能力,提升农民群众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此外,还要开展注重惠民服务的文化活动,利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和可及性,保障基层群众平等享有基本文化权益。通过“文化乐民”服务农村,使乡村公共文化成为倡导文明风尚、抵制落后文化、建设和谐农村的主力军,实现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人人获益文化;通过“文化育民”服务农村,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通过“文化富民”服务农村,利用“技能培训+骨干培养+品牌培育”形式,来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2.4 大力发展乡村的特色文化产业经济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繁荣乡村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乡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将其与振兴乡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走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协调、监督,不断健全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产业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农村文化产业行为进行有效规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文化单位经营,鼓励社会各界兴办各类文化产业,经济。

3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程,在新时期,建设乡村公共文化需要自觉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文化治理的政策诉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此基础上,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充分发挥民族民间文化作用,使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接受国家主导价值观、社会公德和乡土文化教育,改善乡村社会文化生态,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其现代化素质与水平。

猜你喜欢
农民群众建设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多让群众咧嘴笑
饸饹面“贷”富农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