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悦 吴梦瑜 周佳颖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 杭州 311100)
杨梅是仙居县农业产业的主导产业,“仙居杨梅”已经成为浙江省优质杨梅生产和现代品牌农业的代表,连续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如今,仙居杨梅已畅销全国各地,并走出国门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仙居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特色农业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浙江省仙居县的杨梅产业是典型的特色农业,是仙居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但是当下仙居杨梅的发展仅停留在脱贫致富的阶段,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仙居杨梅的发展现状,本报告采取文献查阅、实地考察、口述访谈的方式,对仙居杨梅的发展历史、现状进行考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探究“文化农业”发展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满足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
课题小组在2019年的8月份,将调研重点放置在仙居县的横溪镇坎头村,一因坎头作为仙居四大杨梅产销基地之一,自1996年引入东魁杨梅后,其在杨梅种植、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代表性;二因其在四大主要杨梅产销基地中距仙居县城最远、距杨梅深加工企业较远,而距新修高速较近,经由高速转高铁、飞机等外销较为迅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2个方面:仙居杨梅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仙居杨梅当下所面临的困境。通过调查材料总结分析出针对当前仙居杨梅发展的建设性对策。
仙居栽培杨梅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清代《光绪仙居县志》记载,早在唐朝时期仙居就已经开始种植杨梅,当地山民以出产的杨梅果交换粮食和用以酿酒。2018年,在仙居古杨梅的重要发源地杨岸村发现了连片古杨梅群,有1500多株,平均树龄均达200年以上。在《光绪仙居县志》中也有过相应记载:近三都(杨岸港属三都)杨所出味尤佳,别有白者,不多有。[2]上世纪90年代,仙居引入荸荠、东魁等新品种后,更是带动了仙居杨梅市场的繁荣。目前,我县已种植杨梅13.8万亩,2019年总产量已达9.5万吨,产值已突破7.5亿元。[3]杨梅产业已成为我县振兴乡村经济的重点产业。
仙居杨梅已经从一颗普通的“杨梅”转变成现如今帮助仙居县人民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就杨梅产业对仙居旅游业的带动而言,2014年仙居的杨梅观光带被入选中国美丽田园,现在全县已建有10个高标准杨梅示范园区、50个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和25个仙居杨梅观光园,日接待游客能力达5万余人,在杨梅上市期间,形成了独特的“杨梅经济”现象。[4]在今年的8月份,我们对坎头村的农科员沈凤鸣的采访中得知,仙居县里将要成立杨梅协会来进一步推动杨梅产业的发展。今年的10月25日,仙居县已正式成立杨梅协会,该协会旨在跳出杨梅产业来看全县的发展,它将把杨梅作为全县系列创建的重要元素,把杨梅产业作为全县产业升级的重要实践,推动产业向深加工、旅游业、文化产业延伸,不断提升杨梅的附加值。[5]
当下,仙居杨梅产业已经带领仙居农民脱贫致富,而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满足农民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需求则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深化其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扩大文化品牌效应与影响力,更好地助力仙居人民走向小康社会。
仙居杨梅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仙居县支柱产业,但就当下杨梅发展的实际情况,仙居杨梅仍面临着种植及管理技术、市场体系建设、文化助力等方面的困境,对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种植及管理技术亟待专业化
仙居杨梅的种植及管理技术虽然已经形成体系,但是亟待专业化。首先,梅农整体知识水平低,梅农普遍年龄偏高,缺少中青年劳动力及青年知识分子参与杨梅种植。此外,负责村镇杨梅种植指导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的农科员普遍年龄过高,所掌握的杨梅生产种植实际知识在老旧、滞后。譬如横溪坎头村沈凤鸣农科员为1949年生人,主要负责杨梅病虫害防治用药工作以及前期杨梅嫁接栽培技术,沈农科员说:“我们村的杨梅嫁接技术也是县里面派下来的沈经山老师傅教的,他是从黄岩农校那边学习过来的。”在相关知识教授、传递过程中,村镇农科员更主要的是作为县政府或技术对口的省农科院的技术中介人,这可能会导致在基层杨梅种植实践过程中出现因地区特殊性的原因,而与县政府提供方案的普遍性间存在不协调,从而导致“非对症下药,治理实效不佳”等困境。
在对外技术交流方面,仙居杨梅对外交流多限于本县、本市,影响力不大。近期,坎头村与浙江大学就“枝叶枯萎病”的交流、研究,也仅为本省范围内的技术探讨,沈凤鸣农科员说:“仙居杨梅去外地教授还是很多的,比如诸暨,但是主要技术对口的还是省农科院还有浙江大学。”
2.市场销售体系建设滞后
仙居地交通不便,影响运输及销售范围的扩大。高速铁路是商品运输(尤其是生鲜食品运输)的重要途径,但仙居高铁仍处建设中。当下杨梅外销多采用冷藏汽车运输,沈凤鸣农科员提到:“现在我们是和顺丰公司有合作,这样能让杨梅快速到达全国各地。等到以后高铁开通了,我们的物流也会跟上来,直接上高铁,铁路走的话肯定又会跟现在很不一样。”
销售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但仍存在发展空间。在杨梅合作产销方面,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僵尸合作社“挂名不营业”,据坎头村主任介绍:“现在我们村主要是种植水果,其中杨梅种植是我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我们村总共有210户居民,其中杨梅种植户就约有200户。”当地经工商注册的农村杨梅生产合作社约有30余家,但实际运营、产生经济收入的为20所,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源浪费及管理不便。此外,仙居杨梅特色农副产品商标保护不足,其他县市小产区将本地杨梅或杨梅衍生产品以“仙居杨梅”或其来源挂名,对仙居杨梅品牌影响扩大化造成不利影响。另外,村主任说道:“杨梅定价主要由个体户自己决定,高档的四五十一斤,中档的二十元左右一斤,这也是市场最普遍流通的。最次的低档杨梅只要二三元一斤。”组织化程度低,对杨梅市场有序竞争造成不利后果,不利于品牌打造。
仙居杨梅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发展低下,如横溪坎头村因水电、交通等条件尚未达到相应水平,村里的杨梅采摘观光旅游业发展相对迟缓,坎头村主任向我们介绍:“农家乐个体经营,需要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现在有十多家注册成功,但是还是没有开始经营,主要还是受基础设施发展不够到位影响。”
3.文化困境表露明显
课题小组通过对浙江省聚仙庄杨梅博物馆、坎头村文化礼堂的走访调查,认为目前仙居杨梅在杨梅文化塑造及宣传上仍面临一定困境。课题小组认为,仙居县及下辖街道、乡镇人民政府在文化塑造上已着手,但实际效果不明显。调查发现杨梅博物馆虽展区齐全,但宣传、开放力度不足,坎头村文化礼堂在建但未发挥宣传作用。坎头村农科员说:“我们这个文化礼堂还是在装修,建完之后我们会在里面摆上一些展示画,后面如果是一些喜宴、村宴,会方便村民在这里办,场地宽阔些。”杨梅经济与文化的结合发展已有苗头出现,但仍未得到重视。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建设,在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同时要注重传承发展提升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农业经济发展插上文化的翅膀,推动乡村振兴。通过对此次仙居杨梅产业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当下仙居杨梅产业的发展侧重于杨梅种植及销售等方面,但是对乡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注入有所欠缺。针对此现状,我们应当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杨梅产业向文化产业的延伸,进一步形成“文化农业”的发展模式,推动仙居经济更好发展,助力仙居人民走向美好生活。
1.加强杨梅产业从业者的文化素质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加强青年人劳动教育,针对当下仙居杨梅种植及管理亟待专业化的发展问题,我们应当重视加强杨梅产业从业者的素质培养,吸引新锐青年知识分子参与建设仙居杨梅产业:首先,主攻职业学校等教育领域,在仙居当地的职业学校设立仙居杨梅种植及管理技术的辅修课程,邀请杨梅种植与管理经验丰富的农科员、农业专业指导老师担任课程老师,使仙居当地的青年人能够有机会接受杨梅种植专业人员的授课指导,学习先进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2.促进仙居杨梅产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一是促进杨梅产业向加工业的延伸,扶持杨梅深加工发展,目前仙居县最大的杨梅加工企业为浙江聚仙庄饮品有限公司,项目组成员在采访企业领导张国标先生时,他说:“目前企业从杨梅的深加工,杨梅的饮料、产品,转化到杨梅的生物科技去探讨研究,全面实现杨梅的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杨梅的附加值,使杨梅的产业能够经久不衰、长期地发展下去。”二是促进杨梅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发展,正如吴晓琳所说:“游仙居、品仙梅”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游客夏日出游的时尚与热点,每年的杨梅采收季节成了又一个‘黄金周’。”[6]仙居的神仙居景点为国家5A级景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仙居旅游资源,大力建设杨梅休闲观光果园基地,开发具有仙居特色的休闲观光旅游业,同时,正如崔雨晴所认为的,我们可以培养杨梅服务力量,提升杨梅观光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形成特色浓郁的休闲观光旅游业[7]。
3.使杨梅经济注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仙居杨梅栽培历史悠久,在此过程中,不少文人雅士留下了吟咏杨梅的佳文,仙居杨梅农业的发展更需要杨梅文化注入强大的生命。针对仙居杨梅产业中文化缺失的问题,应大力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如《杨梅赋》等杨梅文学作品,赋予仙居杨梅深厚的内涵,促进杨梅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发展,可以大力发展以“文化创意”为基本特征的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如“杨梅节”、以“梅”为媒相亲大会等农事节庆活动,在举办过程中注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仙居杨梅的文化品位与知名度。此外,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加强青年人劳动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可通过在仙居县的中小学中开展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杨梅劳动教育课、农业兴趣课等课程,建设青少年农业文化教育基地,让“杨梅”走进课堂,使杨梅经济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小杨梅注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仙居县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