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工作部,福建 福州 350003)
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建的核心任务。在从严治党的党建工作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从制度上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发挥法纪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延安时期,党建工作做得非常好,为今天的党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内曾出现过思想混乱,甚至方向错误的时候,但因为有革命战争年代打下的组织纪律基础,党的领导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同走改革开放道路,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在一段时间内把重心放在抓经济发展上,党建有所松懈,使得共产党的形象在人民心目中有所下降。习近平总书记重新重视党建,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组织纪律性,维护中央权威,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革命性和纯洁性。
“党内政治生活”这一概念由“党内”“政治”“生活”三个词组成。“政治”和“生活”又组成“政治生活”一词。“党内”中的“党”特指中国共产党,“内”是内部,即中国共产党内,不包括其他任何的党派。“政治”是一种活动,一般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生活”也是一种活动,但有名词和动词两种形式。“政治生活”是关于政治的一种活动,既是名词也是动词。“党内政治生活”,是指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执政党地位,在党内开展的各种政治活动,这些活动发生在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具体有学习教育、组织管理、选举任用、监督检查、民主生活会等活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讲政治作为组织的天经地义的事情,在任何时候,在各级活动中,始终把政治挺在最前面。习近平曾经说过:“共产党不讲政治还叫共产党吗?”[1]2016 年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它秉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立足现实,根据实际问题,把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时代化,“既指出了病症,也开出了药方,既有治标举措,也有治本方略。”[2]2019 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在“净化政治生态”部分中专门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问题,明确提出党内政治生活要坚持和实现“四性”,即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3]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围绕党章的根本要求展开和进行的,具体内容也是在党章的要求和规定下进行的。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一主要内容归结为六大“规范”:“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2]这也就构成了习近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其基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从实际出发就是依据变化发展了的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既不因循守旧,也不超前冒失、不切实际。1937年,毛泽东先后写成了《矛盾论》《实践论》两部著作,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其后在《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著作和演讲中,毛泽东广泛、深入地阐释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然后,经过延安整风,“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正式确立。2016 年,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一新准则,既反映了新时代党建的特殊性,也反映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完全是根据时代特征表现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唯物主义基本精神。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名言:“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与时转”“与世宜”,所强调的正是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建党要求。
(二)理论联系实际。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它首先是一个强调学习、追求理论的政党。理论从哪里来?只能从实际中来,从实践中来。这就要求理论必须联系实际。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中国人民强大起来,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要担当的历史重任。要完成这些历史任务,没有理论指导,仅仅只靠经验,是不能实现的。这同样要求实践要与理论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还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都非常好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就党建而言,既要注重理论学习,也要强调与实际相联系。只注重前者,会沦为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其危害非常严重,历史上多次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以至于毛泽东专门写出《反对本本主义》加以批判。实际上,要继续发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所开创的调查研究之风,新时代也仍要强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基本精神。要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理解国情,才能真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才能真正谈得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密切联系群众。党的生命源泉在于人民,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紧密同人民群众相关联。这一点,经典作家认识得非常清楚。马克思形象地说道:无产阶级政党如果同人民群众没有关系,那么,其“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并坚持要全面从严治党,并且“永远在路上”,是因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这里的“人”,指的就是人民群众。因此,我们要坚决防范和纠正的便是人民群众反对与痛恨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时,第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第二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认为人民不光是历史的创造者,还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4]如此一来,中国共产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要在中国长期成为执政党,拥有权力,创造历史伟业,甚至要存在下去,都不能离开群众,只能紧密依靠群众。所以,“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全党同志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5]
(四)批评与自我批评。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抓党的建设,在要求从严治党时,特别强调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新时代的批判与自我批评之所以要有如此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这同一段时间里党内批判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有很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对这种形式主义的批判与自我批评有过形象的描述:“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6]习近平参加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就是很好的示范。民主生活会还不能开了就开了,其整改意见必须在下一次生活会上进行核实,看看改进得怎么样了,落实是否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清除错误思想方面主要依靠党组织自身,因此,在党内开展一定程度的斗争就是完全必要的。批判与自我批评就是这样的斗争形式。通过这种思想斗争,能增强党性信念、坚定初心使命。所以,对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习近平总书记仍将其应用在党内政治生活之中,并且强调在今天依然管用,要大胆用、经常用,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自觉和责任。
(五)民主集中制。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5]很确定地,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制度,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论影响有多大,权力有多高,都必须遵守,坚决不能违背,更不能凌驾、超越。一旦动摇这一根本制度,党内关系就会混乱,诸如缺位错位、本末倒置等,这个党就无法管理和治理,最终就会出现不正常现象,导致失去民心,给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坚持和发扬党内民主,不只是制度原则,它还是充分保障党员权利的重要制度。上述种种“不正常现象”,如有民主集中制的保证,是完全可以克服和避免的。制度和原则虽不涉及具体的行动,但任何行动必须在行动之前先要有“规矩”,否则,不讲规矩,任意而为,一个人、三五个人的小团体也许可以行得通,但对于有9000 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则肯定行不通。唯一有效的办法是:思想上,必须要有制度、原则观念;行动上,必须守纪律,讲规矩。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理中国共产党时,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好。
(六)严明党的纪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每一位党员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自共产党诞生那一天开始,无论是经典作家,还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对此都非常重视和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这也是习近平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中着墨最重的地方。把纪律挺在前面,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由于是非执政党,许多活动是在地下、秘密进行的,此时,对纪律的要求非常严格。这也养成了共产党对纪律的严格要求,共产党员对纪律的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对所有党员既一视同仁,又一律平等,任何人,包括党的高级干部、为党和国家做出再大贡献的个人,都不能超越、甚至凌驾于党的纪律之上。“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但凡党员,必须对纪律“心存敬畏、严格遵守”。[7]在党内,尤其在高级干部中,遵守政治纪律,讲政治规矩,是检验其合格与否的基本标准。[7]在谈到党内政治生活要坚持和突出“四性”时,习近平明确把增强“政治性”放在首位。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党建的首位,即要着力增强“四个意识”,以此凝聚和统一全党的思想行动。
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论述,需要解决好组织与党员个人之间的关系、党员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在目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仍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组织与党员之间的关系,二是党员和党员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哪种关系,都属于党内关系的一种,是组织内部各主体围绕各自权利义务关系,所形成的互动行为模式。要形成正确的组织与党员关系,必须深刻领悟:
1.维护中央权威和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8]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也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一是要有核心观念,树立“四个意识”。二是树立只有党中央才有权决定和解释全党全国性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思想。三是全党一定要自觉服从党中央领导。四是重大问题和事项必须请示报告。总书记强调:“没有集中统一,没有党中央坚强领导,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是不行的、不可想象的。”[7]因此,要在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特别是政治巡视,强化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权威意识和集中统一领导观念。
2.坚决反对拉帮结派。党内决不允许人身依附、团团伙伙的情形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内要“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5]在党内搞人身依附、拉帮结派,会严重污染党的政治生态。如把一心为公变成一心为私;在选人用人上出现拉关系、钻圈子的人被带病提拔;按照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利益交换,圈子与圈子之间在党内形成一张看不见的地下关系网等现象。这些现象严重败坏了党的光辉形象,损害了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
有鉴于此,《准则》明确规定: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不准在党内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严厉禁止“在党内拉私人关系、培植个人势力、结成利益集团”。对凡是“投机取巧、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的人,都要严格防范,依纪依规进行处理。要防止野心家、阴谋家“窃取”党和国家的权力。[7]
3.党员要加强组织性。在中国共产党内是严格强调党员的组织性的。组织性最根本的是政治性。中国共产党历经90 多年风雨,至今仍充满朝气和战斗力,与坚持组织性原则密不可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员把党组织看成是“大车店”“大卖场”,来去随意;一些党员与组织进行讨价还价;一些党员将分管领域视为私人领域;长此以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巨大影响。因此需要严肃对待“组织观念薄弱、组织涣散”这个问题。[6]对于这些现象,必须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有效地促进了广大党员组织性的恢复和增强,党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而党员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就是党员之间一律平等。这种平等,不仅仅要求党员之间要相互信任,还要互相帮助。具体到工作实践上,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清清爽爽、规规矩矩,应该是党内关系的理想状态。他说:“要扬党内关系之清,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6]
1.清清爽爽的党内同志关系。“清”是清洁、清白,“爽”是明朗、干爽,将“清”和“爽”作为党内同志之间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意思是党内同志之间应该是明明白白交往,清清楚楚做事。当然,这里所说的党内同志之间,指的是横向关系,是所有党员之间,没有职务的差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样的同志关系应该包括:一是“党内同志要做诤友、挚友”。[6]同志之间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不能奉行好人主义。既要成为“挚友”,真诚相待,建立起同志之谊,也要做“诤友”,同志之间,尤其是对领导同志,一团和气,甚至谄媚,不但不能建立起清爽的同志关系,甚至对同志是有害的。二是“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心里话,绝不搞弄虚作假、口是心非那一套。”[6]一旦不能讲真话、实话和心里话,就会导致对领导阿谀奉承;对同志搞两面派,拥有两副嘴脸等现象的出现。所以,党内同志之间,必须倡导真话、实话和心里话。三是“不允许搞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6]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搞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是违背共产党最基本的底线。
2.规规矩矩的党内同志关系。党内同志之间的关系必须按规矩进行。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有9000 多万党员的大党,在党内如果不讲规矩,不按规矩办事,就会陷入混乱,丧失民心,丧失执政地位,党也就不复存在了。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讲党内规矩包括:一是党内一切关系都要按照规范和规则来进行。“总规矩”是党章。党章中规定的规矩是“四个服从”。然后是党的纪律。再然后是国家的法律。党员虽要受党纪约束,但也不能超越,甚至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最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传统和惯例是经过长期实践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而也要当作规矩遵守。二是党内关系的处理要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党组织之间、党员之间、党员个人和组织之间以及领导集体内部等关系的处理,都要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否则,就会出现个人主义、一言堂、家长制等不正常现象。三是党员必须要有组织意识。党员必须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中的一员。[6]对于已经是领导干部的党员,必须做到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包括个人事项)都要向组织报告。
明确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方法,还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路径,才能保证党内政治生活的展开和进行。
1.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中就有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条,它也是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批评”,用于党内同志之间,“自我批评”,则是党内同志在党内向组织、向其他党员展现自己的优点缺点、成绩错误,以便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向前发展。但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自我批评摆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6]为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更好地在党内开展批判与自我批评,使批判与自我批评成为管党治党的有力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新时代进行党内批判与自我批评的路径。一是从思想认识入手。全党同志务必懂得批判与自我批评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务必学会并经常开展批判与自我批评。批判中既要虚心接受,又要勇于指出别人的错误;自我批评中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二是开好民主生活会。这是发现和纠正错误的最佳方式和最好场合。既有批评,也有自我批评;既有个人批评,也有集体批评,这样便于把问题谈透,以利整改。三是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民主生活会要动真格,要实,不能走过场,在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前提下,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严肃认真地开展批判与自我批评。[8]上级组织和领导要加强对下级领导班子的指导和管理,要亲自参加下级组织、基层组织的民主生活会。习总书记多次参加下级、基层组织的民主生活会,起到了示范带头的作用。
2.抓好选人用人导向。正确地选人用人,既是一个导向问题,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5]选人用人一旦出现问题,人身依附、家长制、小圈子等就会出现。习近平认为,解决办法就是“公道对待、公平评价、公正使用”。[6]具体的操作路径是:严格按照干部标准,严把干部使用关口。坚决纠正逆淘汰现象,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导向。[7]
3.责任与监督相统一。中国共产党是由组织和党员个人组成的,因此,责任也分为两种情形:组织责任和个人责任。在责任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级组织如果“放弃管党治党责任,甚至发现问题也一味姑息迁就、放任自流”,这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6]38-39因此要明确责任。明确责任就是落实责任、追究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从严治党。为此,2015 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增加了一条:当党组织不履行或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时,要对负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视情况给予不同处分。[9]强调主体责任,这是习近平从严治党的新思路。监督,就是对权力进行约束,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此,中央专门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指出党内应该开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同级之间的监督。创新和完善巡视制度,用好巡视这把利剑,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让监督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辟阐述,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归根到底还是培养人、使用人的问题。组织生活的多样化、考评的精准化、政治生活的常态化,都会决定党内生活质量。在党内开展从严治党,严肃党的纪律,不断将政治生活推陈出新、开拓创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