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构建

2020-02-25 19:53:19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廉政校园文化群体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210014)

当前,高校领域全面从严治党正向纵深拓展、向基层延伸,努力维护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积极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廉政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学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并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些重要指导思想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充分重视和发挥自身人文社会科学齐备的多学科综合优势,善于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挖掘廉政文化资源,不断拓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知识来源,切实树牢全体师生员工廉政意识,夯实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基础,涵养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1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廉政文化内涵及其契合度

1.1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精神产物,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并伴随着国家、民族的兴衰而不断丰富或逐渐消亡。“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体现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现实感受,凝聚着一个民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潜在力量。”[1]它指引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明确社会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健康积极向上的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它集中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状和趋势,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民族、军事、外交、党建等社会各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文化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总结历史、立足当下、指引未来的中华民族精神力量,代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征。它既与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相结合,不断融贯中外、取精去糟、择优汰劣;又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前行,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攻坚克难。

1.2 廉政文化内涵

“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政的内容、信念、规定和与之相配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论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的体现。”[2]廉政文化是一种正向能量的集合体,有形无形投射在从政人员的日常言语行动之中,潜移默化正面影响从政人员的生活职务行为。廉政文化伴随着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发展而发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周礼》一书中就对官员的考核提出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辨。“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在古代官场就已经把“廉”作为为官的基本品德,提倡为官之人要追求清廉、保持高尚情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代中国的执政党,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要求当前的廉政文化必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和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

1.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高校廉政文化的契合度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度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古代廉政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为官从政道德教育资源,感染和塑造着古代官员的思维方式、价值品格和行为方式。“革命文化既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历史的高度文化凝聚,也是中国精神在革命年代的主要表现形式,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我国拥有大量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元素,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服务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正能量。加强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挖掘廉政文化资源,从而更好地引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关系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做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作用,这既是内在需求,也是根本途径,更是迫切需要。面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对标对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刻坚定文化自信,以优秀廉政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要自觉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行动指引,全面系统地引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最终使廉政文化真正融入到学校各类群体的思想血脉中,将思想自觉化作行动自觉。

2 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宣传廉政知识、传播廉政思想、培育廉政理念的重要使命,有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拓展、向基层延伸,共同营造风清气正校园政治生态的廉政文化氛围,促进学校各类群体将廉政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是,目前多数高校对廉政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廉政文化建设缺少系统规划,参与主体广泛性不足,实施主体相对单一,往往是阶段性、碎片式、零散化宣传教育,只能取得暂时性效果,却很难达到入心入脑、知行合一。

2.1 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更多停留表面

由于对廉政文化建设意义认识不足,多数高校仅仅把它作为一项年度工作来看待,往往每年以开展 “廉政文化活动周”“廉政文化活动月”等作为它的了结形式,通常陷入“说起来非常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用起来好像无效”的困境。现实中,高校长期存在重短期效益、轻长远投入,重外在监督、轻自我监督,不能长期、持久、延续地抓好廉政文化建设,更没有从一体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长效机制的高度看待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2.2 廉政文化建设的参与主体偏向管理群体

高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把管理群体作为参与主体,而管理群体中的领导干部更是主体中的主体,并围绕他们设计安排相关文化活动。但是,由于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要求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这实际要求高校所有人员都必须参与到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上来。因此,廉政文化建设不能仅仅立足于提升管理群体的廉洁勤政意识和观念,而忽略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和工勤群体等人员,这样容易导致廉政文化建设没有实现全覆盖,建设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3 廉政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缺少系统布局

多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满足于 “吃快餐”心理,更多关注是否开展活动、开展什么活动,而较少关注活动效果怎样、长效机制如何建立,往往习惯于采取“老三样”活动:读书本、写体会、拉横幅。没有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大格局中,缺乏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没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长远目标以及保障措施,导致廉政文化建设年年处在“起跑线”的状态,不能与校园文化建设遥相呼应、齐头并进。

2.4 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主体更多 “单打独斗”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涉及全体人员,理应学校各内设机构都是实施主体。而在现实中,因长期忽视发挥廉政文化重要作用,导致高校内部形成廉政文化建设只是某部门工作任务的错误认识。有的高校是由纪检监察部门承担,有的是由党委部门承担,即便在明确实施主体为多部门的情况下,最终也是牵头部门沦为单一的实施主体,“联合作战”只是特例,“单打独斗”才是常态,没有真正调动和发挥学校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各内设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和工作合力。

3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战略举措。”[4]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其廉政文化建设质量高低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探索多层次复合结构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廉政需要的主体能动机制、廉洁价值标准的目标导向机制、廉政联动的工作保障机制、廉政宣传的创新驱动机制。必须以创新为内生动力,充分激活各种动力机制。

3.1 廉政需要的主体能动机制——助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

廉政文化根植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伴随着社会文化发展而发展,不断促进人们自觉遵廉、倡廉。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不单是通过规章制度去规范约束行为,其更深远的目的是促进人们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并参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既不是划分的三个阶段,也不是割裂的三个环节。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准确把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内在逻辑关系,切实增强学校廉政文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预防、教育功能融入到廉政文化建设的各环节、各阶段、各层次,不断筑牢学校各类群体廉政思想防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最终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3.2 廉洁价值的目标导向机制——筑起拒腐防变的警醒防线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立足校情,既要开展全员参与的一般性廉政文化活动,又要开展特定群体参与的个性化廉政文化活动。对管理群体,要注重加强忠诚担当、廉洁从政等方面的廉政文化建设力度,促使他们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敢于奉献;对教师群体,要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廉洁从教等方面的廉政文化建设力度,促使他们潜心教书育人,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对学生群体,要注重加强清廉品质、廉洁从学等方面的廉政文化建设力度,促使他们形成正确价值取向,提升政治觉悟、播散廉洁种子;对工勤群体,要注重加强纪律意识、廉洁从业等方面的廉政文化建设力度,促使他们全心全意服务师生,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育人功效。

3.3 廉政联动的工作保障机制——构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大格局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它的重要作用绝不是单靠某个部门 “单枪匹马”或几个部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就会取得良好效果,而是要统筹调动学校各内设机构共同行动、持久落实。要建立健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整合学校多方资源力量,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积极性、主动性,立足各自职能定位、岗位职责、人员情况,研究规划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和各内设机构廉政文化建设,以学校廉政文化成果带动各内设机构廉政文化发展,以各内设机构廉政文化成果促进学校廉政文化发展,实现上下联动、良性互动,共同营造良好廉政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3.4 廉政宣传的创新驱动机制——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综合体

“校园文化是一所院校综合实力的象征,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起到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作用。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亦可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5]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能“单枪匹马”,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综合体,一以贯之、久久为功,不断教育引导学校各类群体树立廉洁理念和规范廉政行为。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点面结合、上下贯通、内外联动,加快树立先进典型,创新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宣传平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活动方案,推动形成勤廉为民、务实高效的校园廉政文化环境。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则是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随着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取得的新成就,不敢腐的震慑越来越强烈,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紧密,不想腐的自觉越来越主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重要作用将更加突显。新形势新要求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因此,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拓展、向基层延伸。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原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不断丰富建设内涵,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高校廉政文化的时代性、感染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廉政校园文化群体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少先队活动(2021年9期)2021-12-01 14:49:18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廉政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16期)2017-10-21 02:07:42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3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学习月刊(2015年2期)2015-07-09 03: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