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伟,田向勇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207)
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奔腾向前的历史洪流中,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面临的主要任务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2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71页。。在新的历史转折期,党的干部队伍呈现数量不足、理论欠缺、基础薄弱、技能匮乏等问题,成为制约党领导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为此,党规划了干部教育转型的方向,制定了干部教育转型的主要目标,选择在职学习、党校教育、学校培训和业余训练班等多种教育途径,整体上提高了干部的政治站位、理论水平和应变能力,满足了党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对巩固新生政权、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及政治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
考察新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关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党的干部教育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干部教育论述的研究(2)参见:熊维强《论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4期,第27-29页;陈福今《论陈云干部教育培训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党的文献》2005年第4期,第60-65页;刘伟《刘少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综述》,《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第58-61页。,二是对干部教育某一具体方面进行探析(3)参见:王先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1期,第41-48页;王寿林《新政权的思想塑造: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学习社会发展史运动》,《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10期,第58-66页;郝正春《新中国成立前夕地方干部学习状况考察——以山西省晋中区域为例》,《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第2期,第43-45页。。但从转型视角分析新中国成立前后党的干部教育,研究深度尚待进一步挖掘。
党的干部教育转型,并非自发进行的,亦非按照某种规律线性发展的,而是在正确的转型目标规划下,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及多重条件耦合下实现的。
在新旧政权更替过程中,党的革命任务、工作重心、依靠对象发生了重大改变。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能否带领广大人民进行社会革命,能否重塑价值理念和增进政治认同,关键靠党的各级干部。基于此,党的干部教育面临时代转型的必然要求。
一是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对干部教育提出了新挑战。从外部层面来看,西方敌对势力在政治上孤立新生的人民政权,在经济上对我国实施经济封锁,在军事上对我国周边进行包围,在意识形态上攻击中国共产党,试图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和意识形态上摧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当时的国际舆论,普遍对党的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表示怀疑。从国内层面看,国民党残余势力、土匪武装、反动资产阶级、旧政权遗留人员还比较猖獗,他们仍不甘心失败,纠集各反动党团分子、会道门组织,从事各种破坏活动,甚至联合组建所谓的“复辟军”“反共保产动员会”,颠覆或破坏基层政权建设,屠杀或逮捕大量地方干部。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对干部的执政水平、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是新中国的国家建设需要对干部教育提出了新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彻底终结,胜利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更是全新的考验。政治层面,随着党的角色和地位的变更,革命年代形成的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能否承继,党的干部能否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不腐败、不贪污、不变质,是党的干部队伍面临的新任务。经济层面,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主体的国家,如何领导和恢复国民经济,如何扭转贫穷落后的农业国现状,这就需要能胜任经济建设的党的各级干部。毛泽东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4)《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80页。思想文化层面,这一时期社会中无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民族资产阶级思想、旧民主主义思想交织存在,各种诋毁新政权、污蔑共产党的言论时有发生,不同价值观念并存,社会治理难度加大,这也迫切需要党的干部能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的变化。
三是干部队伍本身的数量质量问题对干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队伍的主要成分是工人和农民,干部队伍的构成来源相对简单,干部数量相对较少。新中国成立前后,党选拔了一批政治立场过硬、思想素质较高的军队干部充实到各级政权中,留用了大量国民党政府的旧公务人员,吸收了旧政府培养的大量知识分子,选拔了大批工农积极分子。到1951年,“全国除军队外,现有党与非党的干部约有175万左右。其中:老干部约60余万;1949年以后参加工作的新干部约70万左右;留用的旧人员约40万左右”(5)中共中央组织部等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9卷《文献选编(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但总体来看,干部队伍的数量仍严重不足。新组成的干部队伍中,老干部与新干部、党员与非党员、工农干部与非工农出身的干部,复杂的成分严重影响干部的团结。同时,知识分子干部大多接受旧式教育,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缺乏认识,国民党旧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革命信仰、理论实践与党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外,各种敌对分子、思想不纯的人员混入干部队伍中,对干部的甄别和管理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干部队伍在数量上、质量上呈现出诸多问题,都需要党对干部教育进行转型。
习近平指出:“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6)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求是》2019年第2期,第10页。针对新旧政权更替需要,以及干部队伍存在的理论欠缺、文化偏低、基础薄弱、成分复杂、执政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突出问题,中国共产党规划了干部教育转型的主要方向。
一是及时更新干部教育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奋斗目标始终是要破坏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这一时期党开展干部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工农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军事斗争的能力,注重培养领导农村工作和革命斗争的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根本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领导和恢复国民经济。为此,党的干部教育的目标也转为培养懂经济的城乡领导者、建设者和管理者,构建“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7)转引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87页。的新民主主义教育。
二是制定新中国建设需要的干部教育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教育内容主要以政治、军事为主,同时兼顾工农干部的理论教育。中共中央要求“时事问题为一切在职干部必须经常研究的课目(党报为主要材料);军事工作干部必须研究军事,地方工作干部必须学习必要的军事知识”(8)中共中央组织部等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8卷《文献选编(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525页。。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教育内容逐步调整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业务教育,军事教育逐渐退居次位。1950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中央要求各级干部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把理论学习与批判封建残余思想结合起来。党深知“现在我们党已有五百几十万党员,对于这些党员特别是干部党员认真进行共产主义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能力,是一个极端重大的任务”(9)中共中央组织部等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9卷《文献选编(下)》,第46页。。但同时,干部的业务能力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1950年10月,《关于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报告》指出,工农教育培训内容“一般地应以识字、学文化为主要内容,并适当地结合政治教育、生产技术教育和卫生教育”(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第432页。。
三是注重采用多元的教育途径与灵活的教育策略。在革命战争年代,受条件的限制,干部参与教育培训的机会很有限,干部教育的培训方式以在职学习为主,兼之开展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和农村业余教育。新中国成立前后,党充分认识到加强干部教育的重要性,打出了一套加强干部教育的政策组合拳,形成了在职教育、党校教育和学校教育、业余培训齐头并进的多元培训途径。“创办人民大学,培养建设人才,这是完全新式的高等教育的起点。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第87页。党还确立了立足实际正面引导干部、立场鲜明集中教育干部、典型动员选树榜样干部的教育策略,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干部教育。
四是推进干部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从指挥革命战争到领导国家建设,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干部教育必须摆脱过去的短期性、应急性、非制度化状态,加强干部教育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明确指出,“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第86页。。在此精神指引下,各类文件也相继规定了干部教育的教材选择、培训内容、学制要求及管理权限。例如,1950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指出,“工农速成中学修业年限暂定为三年,必要时得延长之”,“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补习学校,均须配备优良的教职员担任教学和校务”,“选调学员时,须认识工农干部对文化的迫切需要和国家建设的长远利益。”(13)《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人民日报》1950年12月20日,第3版。此外,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初步组建了从中央党校到地方党校的教育培训网,接收和改造了一批革命大学,筹建了新型干部学校,依托各类学校举办干部训练班,重视干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重新制定了干部每天两小时学习制度,建立分层分类和正向激励的干部管理体制,同时党提倡各级教育部门向工农干部开门的教育方针,坚持干部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
在新旧政权更替过程中,党客观、冷静、谨慎地剖析干部队伍面临的现状,科学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积极探索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干部教育形式,形成了在职学习、党校教育、学校培训、业余训练班等多样化的教育途径。
在职学习是边工作边学习的在岗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培养、训练、提升干部政治水平、思想觉悟、军事能力的一大创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干部,还是在工作中……因此,对在职干部,就其工作岗位上,施以必须的与可能的教育,实是全部干部教育工作中的第一位工作”(14)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四一——一九四二)》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47页。。对一切在职干部,实行“做什么、学什么”的口号,并开展必须的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和新解放区持续扩大,党中央要求各解放区在恢复重建的基础上加强干部在职学习,在领导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的工作中提高干部的整体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实行有组织的在职自修,在职理论教育以中共中央确立的12本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为重点;文化学习围绕与当前工作有关的具体政策,如土改、生产救灾、财经、婚姻法、城市管理;时事学习主要号召干部经常读报,或指定文件组织干部学习;业务学习与部门结合起来,本着做什么学什么的精神,由各部门自行制定文件,在工作时间内学习。例如,“据河北、察哈尔、山西、平原四省的初步统计,经常参加理论学习的县级以上干部约有六万九千八百余人,参加业余文化学校学习的干部约有四万五千三百余人,其他采用互助、自修等办法进行文化学习的区级干部则为数更多。”(15)《华北十余万在职干部 学习走上正规 领导干部自己认真学习又能认真领导学习,是搞好学习的首要经验》,《人民日报》1950年3月20日,第3版。在河南省,“在职干部自1950年3月开展了社会发展史(丙组)和政治经济学(甲、乙组)的学习,前者约1500人,后者约4100人,两者基本上均采取自学结合与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16)《在职干部教育工作基本数字的统计》,河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J0003-001-000029-014。。从开展溯源、途径选择和策略效果来看,新中国成立前后干部的在职学习是牢牢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展开的。
党校是党领导下的为强化自身建设和增强本领的主战场,是对党员干部“比较有系统地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机关”(17)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52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55页。。1923年,刘少奇、任弼时等筹建的安源党校,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党校教育的新篇章。1940年,“为了巩固与发展党,各地党的领导机关均应办理党校以加强对党的干部的马列主义教育”(18)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三九——一九四〇)》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01页。。由于这一时期党员人数相对较少,党校数量和规模都相对简单。在招收对象上,没有按照党员层次分类进行教育,教育内容的深浅往往照顾多数,党校教育还没有正规化和制度化。解放战争后期,党中央预见到革命胜利后需要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干部,1948年12月,刘少奇在《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中指出:“初级、中级的党校,也要一步一步地正规点,办下去,将来党内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准。”(19)《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8页。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相继复原和组建诸多层级差异的党校,逐步规范党校职责、培训范围及职能定位,组建了从中央党校到地方党校的教育培训网。党校教育内容与教材的选择,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主要著作和党中央领导机关的决议指示为主,着重党纲、党的性质、党员权利义务、党内民主集中制、干部政策、群众路线等内容,并结合祖国建设与保卫和平民主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贯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针,从当前斗争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以座谈会、报告、会议、参观等方式进行。例如,根据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的报告,“全区省(市)区级以上党校今夏以来已训学员五五四六人,其中整党建党骨干约五千,包括:地委级干部六十七人,县委级干部八一三人,区委级干部二八五六人,区以下一般干部五九六人(上海、南京党校学员未分级别)。各地除山东、皖北党校因校舍太小,比原定计划少训一半外,余均按原定计划完成”(20)《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关于第一次党校工作会议的报告》,《斗争》1952年第123期,第7页。。在东北,“两年多来,东北各地党校、党训班,在各级党委直接领导和教育干部努力之下,已轮训了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使他们初步学得了一些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工作中对执行党的政策路线和组织原则亦有所提高”(21)《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加强党校、党训班教育工作的指示》,《宣传工作通讯》1950年第23期,第13页。。新中国成立前后,党校教育经历恢复、组建和发展的艰难历程,向正规化、制度化初步迈进。
学校培训主要是针对党团干部及其各业务类干部以提高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管理技术的教育模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环境下创办简易学校从事干部教育,1922年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是党领导下的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为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学校培训的学制都比较短,有的只有半个月、一个月,少数为半年,很少有一年或者更长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培训的显著变革是,启用国民教育资源以培养训练干部。这一时期干部学校培训途径大致有三。一是党在各解放区新建和接管诸多人民革命大学,大量吸收蒋管区大中学生、全国优秀知识青年,经过短期训练,培养成各方面建设需要的干部,学习内容以党的接管政策、时事政治和经济建设为主。据统计,“三年来从各地人民革命大学毕业出来的学员约近十万人”(22)安子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年来的干部工作》,《人民日报》1952年9月30日,第2版。。二是组建和改造了一批高等学校。党中央在革命大学筹建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校的办学资源和教育经验,组建了一所培养干部的高等学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届“学生三千余人(包括本科、专修科、文化补习班),其中有工农革命干部一千八百二十七人(工作历史八年以上的有五百七十人),进步工人一百七十二人;全部学生中有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千七百三十三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六百五十一人”(23)《新国家的新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介绍》,《人民日报》1950年10月10日,第3版。。教学种类分经济计划、财政、法律、外交、合作等系,本科修业年限为三年或四年,专修科修业期限为八个月。此外,也改造了一批如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东北大学等高等学校,注重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和技术骨干。三是筹建了各种类型的正规专业干部学校。教学内容以专业技术为主,注重培养国家建设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如商业干部学校、地质干部学校、工会干部学校、青年团干部学校,等等。例如,“河南省委决定开办青年团干部学校,团校训练目的,以培养青年团的一般区级干部及工厂、铁路、矿山技校、公营企业部门青年团的一般工作人员”(24)《关于开办青年团干部学校的通知》,河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J0016-01-001-00003-008。。各业务部门创办的专业干部学校,仅1951年内即训练了11200多名干部。全国解放以来,“据政法、财贸、群众团体系统不完整的统计,全国省、市以上共有干部学校和训练班三百四十七所。其中:中央一级三十四所;省、市一级三百一十三所。这些干校,几年以来共约训练了一百二十七万五千多人”(25)中共中央组织部等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9卷《文献选编(下)》,第364页。。学校培训是党开展干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结合学员具体情况及学校类型来筹划,是正规化干部教育的雏形,是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培训形式。
业余训练班是针对各级各类干部、工农积极分子进行短期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以快速提高干部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教育模式。毛泽东指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的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26)《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47页。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最有效、最具针对性的办法就是创立大批业余训练班,来轮训和教育广大干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解放区均开展了“抗大式”的训练班,培训内容有政治教育、军事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建设之需,中共中央决定在正规学校培训的基础上,成立干部“业余政治学校”“业余党校”“夜党校”“工农速成中学”等。据1950年统计,“一年来,全国工人入业余学校学习的七十万余人。今年起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十八所,学生二千五百余人。山西举办工农速成小学,入学一千二百五十余人”(27)中央档案馆等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月)》第4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77页。。业余训练班是党开展干部教育的重要形式,其教育内容以时事政策为主,与党的中心任务和群众斗争紧密结合,开展一定的理论教育和识字教育,具有学制短、目标性强的特征。例如,平原省(28)1949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宣布平原省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于1952年11月正式撤销平原省建制。人民政府,“设立了比较完善的从初小到高中一年级的机关业余训练学校,全部工农干部得到了与工作结合学习的较正规的机会,稳定了干部工作情绪”(29)《省府直属机关干部工作总结》,河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J0035-001-00018-003。。在苏南,“全区共开办了机关干部文化学校十一处,参加学习的学员有二千七百五十七人(苏州丹阳未包括在内);工人业余文化补习学校一百十八处,参加学习的工人有九千九百七十五人”(30)《苏南建业余学校百三十处 万余干部工人参加学习 去冬廿五万农民入冬学》,《人民日报》1950年6月14日,第3版。。业余训练班是党在新旧政权转型中实行干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既不同于在职学习,也与党校教育和学校培训有着较大区别。
党在领导新旧政权更替的伟大实践中,借助新中国初期党和国家建设呈现的新情况、新趋势,对干部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干部队伍结构中占主体的是工农干部。“据1949年下半年统计,在326.5337万名地方党员中,农民出身的占83%,工人出身的占5.87%。……文盲、半文盲占69%,小学程度的占27.66%,中学程度的占3.02%,大学以上的占0.32%。”(31)朱汉国等主编《中国共产党建设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0页。新中国初期,“平原省对全省专级、区级、区助理级、干事级干部的文化水平进行统计,文盲占4.71%,初读文字占8.37%,初小占28.82%,高小占36.28%,中学占18.35%,高中占2.93%,大学占0.54%”(32)《为制发政权干部统计报表执行的通知》,河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J0035-001-00006-003。。可见,在当时无论是党的高级干部、中级干部还是基层干部,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的现象。党通过在职学习、党校教育、学校培训、业余训练班等途径,采取工农速成中学、夜党校、业余文化学校等形式,深入开展干部文化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一,整体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文化水平。例如,在石家庄市,普遍创建工余学校,在半年的时间中,“原来是文盲程度的工人,现在已认到五百多个字,学习了万位以内的加减和二位的乘除法,原来是半文盲程度的工人,现在已学会了六七百个生字,而且会计简单的日记,写简单的信”(33)刘参之《石家庄市半年来工人业余教育总结——公营、私营工厂工人业余教育》,《河北教育》1949年第6期,第8页。。其二,普遍促进了干部作风的改进。党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干部文化学习,使广大干部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思想觉悟。例如,平原省“许多干部放下了虚荣架子,虚心的学习,若干文化水平低而无阅读能力的干部,自觉自愿的进入机关学校,通过学习找出差距,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34)《半年来干部工作总结》,河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J0035-001-00018-003。。热河省北票县六区干部在学习文化以后,“全年没有发生过打人的现象”(35)《改变分散工作方式 领导干部带头学习 北票六区干部消灭文盲》,《人民日报》1950年3月4日,第3版。。干部文化水平的提高,提升了干部的群众意识、民主意识和工作意识,促进了干部作风的改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新中国成立后,党对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准格外重视,全国各省市均建立一批中级、初级党校,用以轮训各级党员干部。例如,在成都市,“省委党校第二期学习决定从成都市抽调在职党员干部20人参加学习,时间暂定3个月,选择优秀的有培养前途的区级正式党员干部或少数优秀的又在训练期间或训练结束时即可转正的候补党员干部,学习结束干部的政治觉悟明显提升”(36)《关于省委党校第二期学习开始 决定从成都市抽调在职党员干部20人参加学习 时间暂定3个月的通知》,成都市档案馆藏,档案号:095-002-0188。。东北各省市党校,“两年来已轮训在职区干部总数一半以上,老区区干部已大部轮训完一次”,“经过党校学习的,一般政治认识都提高了一步,初步获得了一些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思想觉悟、工作作风和执行党的政策方面亦有所提高”(37)《东北局宣传部关于省市党校教育问题给中央宣传部的报告》,《宣传工作通讯》1950年第23期,第23-24页。。在河北省,党员干部通过在党校学习《实践论》收获很大,“大家懂得了只有暴露矛盾才能解决矛盾的道理;只有承认错误才能改正错误,想‘自己偷着改了’是自欺欺人的办法”(38)《中共河北省委党校部分学员 学习〈实践论〉有很大收获》,《人民日报》1951年7月24日,第3版。。新中国初期,对干部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政治教育具有范围广泛、规模浩大、形式多样和方法灵活的特征。依靠系统的学习培训,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水平显著提升,广大干部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改观。
由于长期从事农村革命斗争,接管和建设城市工作所需的管理干部、专业技术干部极其缺乏。在经济建设领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产业工人不过三百万,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大约三十万人”(39)《陈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页。。专业干部不仅数量上严重匮乏,质量上也存在突出问题。党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短期内迅速壮大了专业干部队伍并提升了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其一,建立诸多类型干部学校及业余训练班。例如,桐柏区党委“要求各区、乡级新吸收提拔之干部中将一部分知识分子或过去做过税收经济工作者抽调一部分,进入干部专业学校进行训练,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40)《地委关于调整与培养新经济干部决定》,河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G0009-001-00037-005。。在江苏省,“县级以上合作社设立合作干部学校,仅1952年下半年即训练合作社干部7719人,县设开办训练班37个,训练合作社干部5078人”(41)《合作干部训练半年报》,江苏省档案馆藏,档案号:3067-2-1767。。其二,依托高等院校开展干部专业培训。面向广大工人、农民、干部以及选调军人干部进入高校进行专业学习,训练培养各项建设人才,不断提升干部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仅“一九五一、一九五二年两年中共培养出二千六百多干部,其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从各种工作岗位上抽调到学校来学习的”(42)安子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年来的干部工作》,《人民日报》1952年9月30日,第2版。。“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成立干部专修班,专门面向华东各省市招收音乐干部进行专业培训,1951年招收训练华东35名,中南行政区10名,西南行政区5名”(43)《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第三期音乐干部专修班招生简章》,江苏省档案馆藏,档案号:7011-3-0322。。新中国初期的几年中,党依托各高等院校培养、锻炼的干部数量高达100多万,干部的政治立场、理论素养、技术能力、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人才力量。
新中国成立前后,干部队伍是将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的主体力量,在推动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旧政权转折期积累的干部教育经验,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新中国成立前后,党在推进社会转型过程中,把干部教育转型当作事关革命事业成败的大问题来看待,把干部教育放到致力于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层面来布局。历史雄辩地表明,干部教育是党探索历程中一项不可代替的战略工程。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44)《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在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仍然面临国际国内的深层次、宽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党的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理想信念动摇、纪律观念淡薄、严重脱离群众等问题。党中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干部教育提高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组织保障。
“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干部学习、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始终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45)晓山《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论述》,《光明日报》2014年6月5日,第11版。新时代加大对党和国家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力度,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基本要求。在大数据、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全球化背景下,干部教育更应顺应这一趋势,围绕新时代党的中心工作需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强调政策培训、理论培训、技术培训的精准化,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广大干部要把握新时代这一历史定位,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把握新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努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和创造性。各级党委应站在时代制高点,瞄准前沿性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体系和核心要义。
改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新时代干部教育工作良性运作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指出:“我们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46)《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人民日报》2018年6月15日,第1版。譬如,“学习强国”app就是新时代引领党员干部不断学习的创新之举,其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便捷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效果的激励性,深刻反映了党的干部教育的改革创新。干部教育永不停步,干部教育的创新也永无止境。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干部教育应紧扣新时代脉搏,围绕新时代党对干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注重干部成长的规律及党和国家实际工作需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盯紧教育目标、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途径、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和目的性,以培养和锻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变化和现实需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培养造就忠诚干净和有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抓手。新中国成立前后面对新挑战、新任务和新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放松对干部的教育工作,坚持把干部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结合时代发展探索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的改革创新,推动干部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方向发展,确保了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不可否认,当时党的干部教育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在整党整风运动中出现的“左”的偏差;干部教育缺乏整体计划性和系统性;跃进式的干部教育存留浓厚的时代烙印等。但总体来看,瑕不掩瑜。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交汇口,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征程中,总结新中国成立前后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仍不失其理论与实践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