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推动新经济政策的策略及其启示

2020-02-25 15:17
关键词:苏维埃俄国列宁

王 力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当发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问题时,列宁及时推出了新经济政策,终止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是,当时苏维埃俄国多数领导人本想通过延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完成向共产主义过渡,所以,当列宁提出要终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行新经济政策时,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多数人想不通,认为新的政策是向资产阶级妥协和让步,甚至有人认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面对各方面的阻力,列宁如何推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国内外学界对此极少关注,仅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认为列宁通过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强政权建设,运用阶级斗争的方法保障新经济政策的推进。事实上,列宁推动新经济政策的策略和措施远不止此,其深远的历史价值还未挖掘。在诸多的意见纷争中,列宁通过具体的实例主动承认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想法是错误的,并在多个会议上阐明错误的原因,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和理论分析说服党的中央及地方领导理解和执行新经济政策。作为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不顾个人威信和荣誉,敢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错误,果断终止自己领导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采取民主说服的方式取得大多数人的认可和同意,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领袖认错纠错的历史先河,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列宁自觉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堪称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一 敢于承认错误,在错误中阐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行不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下采取的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处于物资极度匮乏的新生苏维埃政权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为保卫和巩固新生政权发挥了必要且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多数人并未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视为非常时期的临时政策,更未认识到它的暂时性和阶段性,却意图将其作为直通共产主义的桥梁和支柱。列宁开始也未想在适当时机终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年6月,列宁还把当时兴起的以实行普遍义务劳动为主题的“共产主义星期六”视为“创造新的经济关系,建立新社会”(1)《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的积极开端。1919年10月30日,列宁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中,认为余粮收集制解决了由于粮食投机带来的物价上涨和食物短缺问题。在他看来,“以私贩粮食和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2)《列宁选集》第4卷,第62页。是资本主义复活并同共产主义进行斗争极其残酷的形式,粮食投机就是对挨饿工人的剥削。此时,列宁还没有认识到余粮收集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效益低下问题。当战争结束、国内形势趋向和平稳定后,苏维埃俄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的需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农民无法容忍无偿占有他们的粮食。

当贫困、饥饿以及农民骚乱蔓延、企业生产出现严重问题时,列宁认识到必须终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和全部经验,才能巩固新生政权,保持社会稳定。1920年3月15日,在全俄水运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明确提出要向资本主义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充分认识到革命家不具备一名合格管理者的能力,工人向资产阶级学习得不够,认为:“要管理就要懂行,就要精通生产的全部情况,就要懂得现代水平的生产技术,就要受过一定的科学教育。”(3)《列宁选集》第4卷,第105页。他特别提到英美资产阶级已有200多年的工厂管理经验,应当向他们学习,不能外行领导内行。国家经济建设问题关乎苏维埃政权的生死存亡,如果不能很快地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解决普遍贫困问题造成的危机,单靠工人强硬专政是坚持不下去的。普遍贫困和骚乱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让列宁认识到必须加快发展生产,增加物资供应,切实提高生产力水平。然而,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而单纯依靠自己探索又无法在有限时间内找到可行之路,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果和管理经验。列宁清楚地意识到依靠工人阶级可以砸烂一个旧世界,但建设一个新世界必须重用有知识、有经验的专家、经理,充分利用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东西。

1921年初,列宁开始在多个会议上解释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及其成绩,同时承认没有及时终止这一政策是错误的。2月初,列宁就提出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在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全面阐述了撤销余粮收集制、实行实物税和贸易自由的原因,指出:“我们以前的纲领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是在实践上却行不通。”(4)《列宁选集》第4卷,第455页。理论上,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就应该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现实的苏维埃俄国是小农占大多数的生产力落后国家,不具备直接过渡的经济基础。4月21日,列宁在《论粮食税》一文中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5)《列宁选集》第4卷,第502页。在激烈艰苦的战争时期采取这样的政策,本身并没有错误,错误在于绝大多数布尔什维克的高层领导人以及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力图把一个非常措施和临时政策常态化,罔顾苏维埃俄国落后的经济事实,并且在出现严重的物资短缺和生活困难时仍然不承认错误,甚至有人批评和抵制列宁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在10月18日发表于《真理报》的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的文章中,列宁非常坚定地指出:“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6)《列宁选集》第4卷,第570页。小农国家与共产主义社会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更何况如列宁所说,改造小农需要花几代人的时间。列宁承认苏维埃俄国在经济建设中犯了许多错误,同时宣布:“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7)《列宁选集》第4卷,第569页。10月29日,列宁又在莫斯科省第七届党代表会议报告中多方面阐明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不仅错了而且错误有多大。他明确指出:“必须坚决地、明确地承认过去的做法是错误的,不要让它阻碍新战略和新战术的发展,阻碍作战行动的发展。”(8)《列宁选集》第4卷,第596页。人类历史上极少有国家领袖主动承认错误的先例,更何况在一个新生的国家,因为错误的原因是领袖作出的决策。列宁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果断地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行新经济政策,可见其巨大的政治勇气和伟人品质。正如他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所指出的:“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9)《列宁选集》第4卷,第167页。公开承认错误,揭露和剖析所犯错误的原因和环境,及时提出改正错误的方法,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列宁不仅仅把话讲给别人听,而且身体力行,真是难能可贵。

列宁在承认错误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探索自身发展道路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经验。可惜的是,后来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建立在生产力落后的基础之上,没有认识到或者不承认本国生产力落后,几乎都犯了超越本国生产力水平、力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错误,给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更值得反思的是,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认识到了当时政策的错误,却一意孤行,一错再错,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 善于总结经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统一认识

列宁不仅敢于公开承认错误,而且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使广大俄共(布)党员和干部充分认识到错误的根源。苏维埃俄国成立不久,列宁就深深地意识到社会主义要长期立足于世,只能用新的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即用社会主义大生产代替资本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但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被接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可能要经历许多错误和失败。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一年多后,列宁开始认识到:“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成长起来的,只有用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东西才能建成共产主义。”(10)《列宁选集》第4卷,第107页。在资本主义发展不足且技术落后的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吸纳资本主义的发展成果。不仅继承其物质生产成果,还要充分运用资本主义的技术、管理经验及人才。经济建设的成败,关乎苏维埃俄国工农政权能否存续,因为当时工人、农民的生活非常艰苦。到1920年初,列宁就发现,由于连年战争导致苏维埃俄国处于饥寒交迫、贫困交加的境地,当时多数人接受了集体管理、工人管理的模式,但工厂却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列宁指出,以前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工人不懂得单靠专政、暴力、强制是坚持不住的;唯有掌握了文明的、技术先进的、进步的资本主义的全部经验,使用一切有这种经验的人,才能坚持得住”(11)《列宁选集》第4卷,第106页。。要坦率地承认我们还不懂且非常不善于经营管理、不善于当组织者和管理者,所以,“应当珍视任何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文化、资产阶级知识、资产阶级技术的人”(12)《列宁选集》第4卷,第107页。。列宁深刻认识到依靠行政命令和单纯的精神动员无法解决社会主义经济落后问题。因为行政命令没有和个人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就会缺失,精神激励只能维持短暂的劳动热情,“单凭突击、冲动、热情,是什么也做不成的;唯有组织、坚毅、觉悟才能有济于事”(13)《列宁选集》第4卷,第108页。。为尽快实施新经济政策,列宁通过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说服广大党员干部,使苏维埃领导层达成共识,形成思想和行动上一致的推动力。

在理论上,无产阶级在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应当领导农民尽快走向社会化、集体化的劳动方式。但是,在一个小农生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由于农民思想觉悟和生活状况的限制,不具备实行集体化大生产的基础条件。如果不顾生产力水平落后的现实,人为推动向社会主义过渡,反而会事与愿违,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还会造成生产的倒退。他指出:“如果昨天的经验教训没能使我们看到旧的方式方法的不正确,那么我们今天就决不可能学会用新的方式方法来完成自己的任务。”(14)《列宁选集》第4卷,第603页。列宁敢于直面现实,承认失败,善于总结经验,在策略上灵活退却到国家资本主义,找到了生产力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行之路。

然而,当时许多人对列宁极力推动新经济政策想不通,认为这是历史的倒退。列宁指出:“失败并不危险,危险的是不敢承认失败,不敢从失败中得出应有的结论。……敢于承认失败,从失败的经历中学习,把做得不好的工作更仔细、更谨慎、更有步骤地重新做过。”(15)《列宁选集》第4卷,第602页。列宁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善于从俄国实际出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终止旧政策,推出新政策解决问题,而不是教条地拘守科学社会主义结论,粉饰太平,掩盖错误,这正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借鉴的宝贵经验。列宁语重心长地向参加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的全体代表反复讲,要敢于承认失败、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并将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让党的各级领导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走出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幻想,尽快理解推行新经济政策的正确性和迫切性。承认失败,需要理性看待过去的方针政策,更需要政治勇气。否定他人易,否定自己难,特别是领袖人物承认错误更是极难。列宁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领袖主动承认错误之先河。他不惜自己的权威和声誉受损,及时承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提出新的政策措施来弥补错误,这是极其难得的伟人品质。

在经历了胜利和“失败”之后,列宁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16)《列宁选集》第4卷,第623页。如果不发展经济,人民的基本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亦难以为继。历经艰难革命取得政权的政党领袖,大都容易以救星自居,发号施令,很难承认自身领导能力的局限性,更难承认自己的错误。当列宁认识到苏维埃俄国经济发展中的严重问题时,就毅然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依据当时的经济现状,改行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当列宁意识到大集体的生产方式不适应苏维埃俄国时,就立刻回归到小农经济占主导的经济发展轨道上,并要求在管理上“应该珍视每一位专家,把他们看做技术和文化的唯一财富,没有这份财富,什么共产主义也不可能实现”(17)《列宁选集》第4卷,第107页。。在谈到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如何支持小农发展生产力时,列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还没有经验,必须依靠工农的觉悟创造经验,不能采用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办法,而应从俄国实际生产力状况出发,改行新经济政策。在新经济政策实施不到一年时,列宁及时总结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新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通过完善法律、加强司法,保障苏维埃俄国经济健康发展。

三 勤于理论思考,通过理论分析充分认识到错误的根源

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本质上是解决落后生产力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尽快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困扰后来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问题。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新型社会模式。然而,后来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极其落后,如何尽快发展生产力,成为它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和关系新生政权生死存亡的大事。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很快感知到了这个问题。正如恩格斯晚年所指出的:“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8页。列宁依据苏维埃俄国不断变化的形势,及时提出新的方针政策,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1921年3月,在《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中,列宁从理论上分析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原因,指出了余粮收集制是以“强制性的国家垄断制”为前提,长期实行这一政策就会压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如果遭遇粮食歉收,没有余粮可收,国家就会遭受灭顶之灾(19)《列宁选集》第4卷,第457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断了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途径,使社会发展失去了动力和活力。余粮收集制没有顾及个人劳动报酬而采取强制手段收集农民的所有余食,极大地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多余的粮食被国家无偿占有,使其丧失了生产的动力,就不可能用心经营土地,这是导致粮食严重短缺的主要原因。列宁深刻认识到,在俄国这样的小农经济占主导的国家,生产力远未达到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高度发达水平,且远低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能通过战时共产主义这样的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必须改行新的经济政策。实物税主要是“有一种能促使小农从事经营的刺激、动因和动力”(20)《列宁选集》第4卷,第457页。,主要是解决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为使人们理解和深入贯彻新经济政策,列宁在理论上阐明实施粮食税和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根据。他认为,“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21)《列宁选集》第4卷,第582页。,明确指出由于不善于运用个人利益激励原则,我们每走一步都吃到了苦头。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正是通过体制的变革,把劳动付出与个人所得紧密结合起来,有效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挖掘劳动潜力,发展生产,尽可能增加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的产量,解决人民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问题,巩固新生政权和国家稳定的局面。

列宁在理论上论证国家资本主义是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方法和途径。他此时把国家资本主义视为从封建宗法制度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使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展生产力,同时进一步调整生产关系,推动工农、城乡和谐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现实基础。承认落后,才可能改变原有的已经证明行不通的政策,如果认识不到或者认识到了却不敢承认落后,反而强制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其结果可能会更加残酷。列宁认识到生产力远落后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俄国还无法走向社会主义,而当时布尔什维克的大多数人都在热切盼望苏维埃俄国早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一经听说要退而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大多数人是想不通的,这也正是列宁在这一时期利用各种机会从理论和现实上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行不通、力推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所在。

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过程中的策略,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经验借鉴。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没有任何建设经验可循的历史条件下,大胆探索和尝试,在探索中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初步找到了适合生产力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惜的是在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之时却被列宁的继任者斯大林将其强行终止。列宁及时承认错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并创造性地推出新的政策措施,为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没有教条、盲目、固执地拘守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结论,而是根据国家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推出新政策纠正错误、推动社会发展,敢于承认苏维埃俄国的生产力水平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为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典范性的经验。

猜你喜欢
苏维埃俄国列宁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海陆丰:我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和土地革命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