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抗击“非典”的历史回顾及对当前疫情防控的若干建议

2020-02-25 13:44中共漳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课题组
福建党史月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非典型漳州防控

中共漳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课题组

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漳州市委、市政府坚决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狠抓防治“非典”各项工作的落实,拒“非典”于漳州之外,取得了防治“非典”和经济建设“双胜利”,为全省乃至全国取得抗击“非典”胜利作出贡献。

一 漳州抗击“非典”概况

2003年初,广东省部分地区发生不明原因的传染性肺炎流行情况,之后疫情蔓延到中国大多数省份,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月,福建省相继印发《关于防范不明原因非典型肺炎发生与流行的通知》《福建省非典型肺炎防治预案》,漳州市卫生部门相机而动,按照预案要求制定并完善非典型肺炎防治处理机制,开始严密监测疫情。4月,针对全国“非典”疫情蔓延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漳州市委、市政府及时把防治“非典”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部署各项防治工作,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全力以赴防治“非典”。5月,漳州成立市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市长任总指挥;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以县(市、区)长为总指挥的指挥部,各乡镇(街道)、村(居)相应成立工作小组,全市形成从市到村(居)四级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反应灵敏的指挥协调体系,要求做到“四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精力到位和责任到位)。各级卫生部门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整合调度辖区卫生资源,精心构筑防治“非典”的坚实屏障;铁路、交通、口岸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交通卫生检疫工作,协助做好非典型肺炎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追踪、查寻工作;经贸部门衔接供需,落实防治“非典”医药用品生产、供应;宣传部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理和舆论监督,正面报道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为防治“非典”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驻漳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抽调43名医务人员赴京抗击“非典”。在严格落实“非典”防治工作的同时,漳州积极组织实施“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要求各级各部门统筹兼顾,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通过招商引资、减免税费等措施保持经济发展的步伐。

漳州全市上下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努力做好防控疫情、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双胜利”。当年,规模工业增幅连续12个月位居全省第一,外贸进出口以50%的增长速度,位居全省之首,市、县两级有效财力稳定增长。以抗击“非典”为契机,漳州着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真正形成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理清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乃至发展方式的方法思路,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 漳州抗击“非典”的主要做法

回顾2003年漳州抗击“非典”历程,全市上下依靠科学、依靠法律、群防群控、齐心协力,其做法是可圈可点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1.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统一指挥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集中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分工负责相结合,建立明晰的领导责任体系。漳州成立以市长为总指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为常务副总指挥,市委办、政府办等20多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交通检疫、社会治安等9个工作组。各县(市、区)和各乡镇(街道)也相应成立指挥部,统一指挥防疫工作。指挥部下设的各工作小组在其统一指挥和调度下做好各自领域的工作。启动分级预警监控系统和“非典”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一级对一级负责并报告工作,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建立领导行政线、卫生专业线、计生网络线、学校线、耳目线5条疫情信息通道,加强各条信息通道的组织协调。

2.统筹医疗资源,提高防疫救治能力

漳州按照建立疫情信息网络、应急救治网络和医疗防疫网络的要求,科学整合、统一调配辖区卫生医疗资源。确定市医院、解放军第175医院等19家定点收治医院,明确施救区域和工作职责,完善监测报告体系,制定周密的应急施救方案。

配强医疗技术队伍,市里、各县(市、区)都成立非典型肺炎专家咨询小组,建立由243名医务人员组成的14支医疗抢救分队。广泛开展防治“非典”技术培训,组织防治“非典”专项演练与综合演习。

储备监测用品和消杀器械、药品,加强对车站、港口、遣送站等人流量大、卫生状况复杂场所的卫生监督,开展学校、影院、商场、宾馆、酒店、网吧等人群密集场所的卫生消毒,确保切断疫情传播渠道。

3.形成部门合力,推进防控有序展开

严把输入关口。交通、海防、口岸等部门联合开展对车站、码头、出入境口岸等入漳关口和汽车、火车等重点部位流动人员的检查、检疫、检测、登记、通报,切断疫情输入和传出渠道,切实守住福建“南大门”。

着力保障物资供给。物价、工商、食品监察、药品监察等经贸单位做好稳定市场秩序、提供资金物资工作,在后勤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共设立与防治“非典”有关商品的价格监测点18个,定点实行价格监测,严密监控市场变化,防止哄抬市场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破坏防控工作的行为出现。落实防治“非典”医药用品的生产、供应。

合力做好宣传引导。积极宣传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决策,澄清不实谣言,消除民众恐慌。政法部门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等宣传材料,做好防治“非典”法制宣传。市科协牵头组织宣传科学防治知识。《闽南日报》、漳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实时跟进疫情数据和防抗工作开展情况,着力报道在防抗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感人事迹,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团结一致共同投入到疫情防抗工作中。

4.紧密依靠人民,形成群防群控局面

联系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筑牢基层“防火墙”。

着眼群防群控。依托乡村基层组织,加强对农村返乡人群的监控;通过居委会、住宅小区楼长、社区物业管理人员和酒楼、饭店、旅社等单位,加强对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的监控。

开展群众性爱卫运动。在全市广泛开展以“灭除四害、改水改厕、清理死角、清运垃圾”为重点的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形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动员社会各界爱心参与。全市各级红十字会收到捐赠款物67.4万元,并及时分配给防治“非典”第一线的集体和个人。天福集团、云霄漳江实业有限公司、漳州万利达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制药厂、紫山集团、龙溪轴承厂等公司、企业向解放军第175医院捐款捐物近百万元。

5.完善制度建设,确保防控有章可循

重视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建设。重点做好鼠疫、霍乱、结核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全面加强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防治,开展传染病防治执法大检查,提高对暴发疫情、不明原因疾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水平。

出台《漳州市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预防控制实施方案》《漳州市2003-2004年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较好地指导全市上下科学、有效地开展各项防治工作。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的规定,对全市卫生防疫站现状和工作能力进行调查评估,编制完成《2003-2004年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方案》,促进全市应急机构的建立和完善。编报漳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紧急救援中心和传染病医院(病区)或后备医院的规划建设方案,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常态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若干建议

疫情防控工作无小事,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来不得半点懈怠。借鉴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验做法,结合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坚持落实已见成效的措施,果断研判新情况、实施新对策、解决新问题。

1.提升政治站位,严明组织纪律

各级党委(党组)要以最高的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疫情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建立健全市、县两级领导挂钩包片工作机制,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组织市直、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下沉基层参加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开展“防控疫情、党员先行”活动,动员广大党员带头站在防控斗争第一线,带头做好自身防控工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防疫工作。

对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医务工作人员,应从政治上、组织上、生活上给予充分关心关爱。督促并激励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牢记职责、坚守阵地,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命令,服从统一安排和调度,不得擅离职守。持续加强工作督导,对政治站位不高、责任意识缺失,工作敷衍塞责、阳奉阴违的,对因思想麻痹、措施不力导致疫情输入和蔓延的,对不服从组织安排、影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的,对缓报、瞒报、漏报疫情的,一律严厉问责,绝不姑息。

2.强化科学防疫,筑牢防控体系

确保全市疫情防控一盘棋,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防联控机制,完善县(市、区)统一指挥、乡镇(街道)组织协调实施、村(社区)为作战单元的责任体系,充分调动农村(社区)各类资源力量,实施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防严控,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漏洞的防控网,量化细化闭环管控,内防扩散、外防输入。

加强科学调度,严格落实一级响应工作机制和请示报告制度,完善疫情动态信息报送公开制度,确保政令畅通、组织有序、应对有效。统筹全市优质医疗资源,着力完善救治网络、优化救治程序、提升救治效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优势,把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广泛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力以赴做好关口检查、入户排查、专业救治三项基础性工作,严格按要求按标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禁随意降低标准、私自放松要求、麻痹松懈疏漏,扎实做好监测、排查、预警、防控、宣传等工作,确保防疫质量始终保持高位运行。

3.推进依法防控,强化显性用法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依法有序防控至关重要。

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全面提高依法防控战斗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筑牢坚实的法治保障,切实维护好治安秩序、市场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城乡运行秩序等,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出台有关法律法规,普及防疫法律知识。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审慎制定和实施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要及时在特定领域和特定时间采取临时性应急管理措施。

持续加大警力,强化显性用警,发挥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最大作用并形成合力,对拒绝接受隔离治疗或集中、居家医学观察等措施的,明知已感染或可能感染病毒仍进入公共场所或者隐瞒情况与他人接触的,疫情防控公告发布后拒不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的,伤害、威胁、侮辱公安和医疗救护等工作人员的,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打击处理,保障防疫工作有序开展。对违反国家规定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生产销售伪劣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护物品及防治传染病的假劣药,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一律快查速办,依法从重严惩。加强舆论引导,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对借机造谣滋事的,依法打击处理。

4.坚持统筹兼顾,确保平稳运行

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加强群众生活物资供应调度,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原则,稳定居民消费,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深化认识“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是防控工作强有力的支撑”,统筹做好“六稳”工作,细化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惠企政策,因地因时因企施策,有序有力有效推动各行各业生产运行,稳步推进在建项目复工和新项目开工。加强对各行各业生产运行和防疫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的安全服务指导,及时出台精准有效的帮扶对策,为企业纾困解难,雪中送炭。结合各行各业的特殊情况和需求,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消除企业生产运行障碍,尽可能降低疫情影响。健全日常联系沟通机制,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管督促复工复产企业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做好员工排查、防控物资保障等工作,确保防控疫情特殊时期生产安全。

猜你喜欢
非典型漳州防控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