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全球范围内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各国间经济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我国金融业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其改革、发展和壮大占据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导地位,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衰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大幅提高,一级资本、净利润和总资产持续快速增长,盈利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加强。但是,和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存在着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服务能力和综合经营能力不足的问题,核心竞争力依然相对薄弱。面对复杂的金融环境和剧烈的竞争格局,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已经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问题。因此,对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财务指标进行考察并对其竞争力进行全方位评价,有利于引导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
迟国泰、董贺超等(2005)通过分析2002年四家国有银行数据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评价,排名由高到低依次是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吴玉鸣(2009)通过对国内8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主要通过扩张经营规模来实现,而较差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是制约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迟国泰、郑杏果等(2009)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角度建立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库,认为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必须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金融业务创新、虚拟银行业务发展、人力资源质量、流动性比率、不良贷款率等七个方面入手。陈雨露、甄峰(2011)从利润、增长、稳健、规模四个角度认为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正在逐步提升竞争优势,并建议从风险管理、产品创新、资产市场等方面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张颖(2011)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整体优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在行业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建议从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强化价格和品牌策略和坚持分业经营方面提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朱若絮(2012)从增长能力、经营效率、盈利能力、流动性四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排名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解释排名结果,从微观上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宏观上改善运营环境两个方面给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对策。方先明等(2014)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相对较强但竞争优势逐年减弱,建议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提高业务创新能力。
与一般企业相比,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对外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并以盈利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本文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定义为:商业银行根据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原则,在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的比其他商业银行更有竞争优势的获取盈利、抵御风险、持续发展和创新的能力。
借鉴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一般理论,本文认为可以从显性竞争力、隐性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方面来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评价体系。显性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盈利性指标、安全性指标和流动性指标;隐性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成长性指标、运行效率和创新性指标;环境影响力评价体系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构成的宏观环境因素和相关行业发展态势、市场监管等构成的行业环境因素。
结合杨陈君(2009)在研究我国三类商业银行竞争力时所采用的实证方法,综合考虑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层次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 等9项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客观确定各公共因子的权重,克服了主观赋值的随意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本文选取13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样本,从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等方面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
因子分析法可以根据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大小确定权重,避免了主观赋值的随意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并且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操作直接简便,不仅可以提供单项指标排名和计算综合水平排名,评价结果还能对原始样本数据进行解释。因此,为了使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更具有客观性及代表性,本文研究过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分析。
1.标准化处理样本原始数据,消除量纲的影响。在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存在量纲的不同,因此在数理统计前先用SPSS20软件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变量转换成均值为0、方差为1的标准化变量。
2.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KMO和Bartlett检验。因子分析法的前提是原始变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我们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检验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是否适用。Bartlett球形检验输出的的P值为0.024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相关系数矩阵不是单位阵。KMO统计量为0.646大于0.5水平,说明这9项财务指标是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法做数据分析的。因此因子分析的效果显著。
3.提取公共因子。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特征值大于1标准的进行公共因子提取。
4.因子旋转。有些指标在四个公共因子上的载荷相差不大。为了更好的解释各公共因子,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本文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使每个变量只在一个公共因子上载荷度较大。
5.解释因子内涵及命名。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第一个公共因子在资本充足率、净利润增长率指标上有较大载荷,命名为银行资产安全与风险控制能力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在成本收入比、存贷款比率指标上有较大载荷,解释为银行经营效率因子。第三个公共因子在净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指标上有较大载荷,概括为银行盈利与风险管理能力因子。第四个公共因子在流动性比率、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率非利息收入占比指标上有较大载荷,命名为银行流动性与创新效率因子。
6.计算因子得分与单项因子排名及综合排名。对因子命名之后,在SPSS20中利用回归法得到得分系数矩阵,得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单项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及排名情况。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体系大致包含银行资产安全与风险控制能力、经营效率、盈利与风险管理能力、流动性与创新效率四个指标,并得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单项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及排名。从综合竞争力排名来看,在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中,中国建设银行排名第一,其次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这和我们的对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普遍认知基本相符。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五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从银行资产安全与风险控制能力、经营效率、盈利与风险管理能力、流动性与创新效率的角度构建适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测评。
从综合竞争能力来看,各项财务指标数据显示,中国建设银行最具有竞争优势,其次排在中间的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排在末位的是中国银行。从单项竞争能力来看,在银行资产安全与风险控制能力方面,中国农业银行表现最好,中国建设银行表现较差,但五家银行差距并不明显,说明各大银行都很重视风险管理;在银行经营效率方面,中国工商银行排名最高,中国农业银行排在最后且得分远低于其他四家银行,表明中国农业银行的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形式、治理机制等方面暂时有欠缺;在银行盈利与风险管理能力方面,中国农业银行表现突出,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排在最后两位;在银行流动性与创新效率方面,排在首位的是中国银行,排在第五位的是中国工商银行,但各家银行得分较为接近,从侧面反映出业务创新是国有商业银行都很注重的提高银行竞争力的方式,通过不断创造和更新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中,银行资产安全与风险控制能力对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最大,是促进盈利增长的最大变量,也是经营发展的最大压力所在。在信贷投放风险仍在暴露、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因素继续加大的形势下,风险防控是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国有商业银行想要提升竞争发展能力,就必须坚持稳控风险,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从战略、机制、系统、工具等层面着力改进风险管理措施,针对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外部冲击风险等重点领域细化落实防控,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案件防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调整优化人员结构。
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本源,国有商业银行应当把握经济律动,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振兴中紧抓发展机遇,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摆在经营工作的首位,全力支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战略实施。第二,加大服务创新,把握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加快科技与业务融合创新,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运用到业务创新中来,由传统的银行服务向全面电子银行服务模式转型,增强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加快经营转型和结构调整,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在金融脱媒大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努力适应跨市场融合发展以及客户多元化需求增多的趋势,保持竞争发展能力的提升和盈利的可持续增长,同时坚守战略基础服务,把存款作为转型发展的基础资源,此外还应当改善收益结构,努力推动新兴业务发展,提高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