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大学生思想行为表现及教育对策

2020-02-25 11:10成黎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防控政治疫情

万 浩,成黎明,胡 品

(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2)

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迅速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的题中之义,同时也是高校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利用疫情防控这堂特殊实践大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利契机。

一、疫情防控中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

为了全面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我们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此次调查范围涉及北京、吉林、山东、上海、福建、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11个省市的32所高校,涵盖了大学、学院、高职高专三种类型高校中从专科到博士研究生四个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18216份。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思想行为在疫情防控期间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总体向好

99.2%的受访大学生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充满了信心;面对疫情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乐观(57.6%)、平和(47.7%)、轻松(26.9%)的情绪,有过担忧、焦虑、恐惧、无助、悲伤、愤怒等不安情绪的学生占28.8%;面对负面心理反应,81.1%的学生靠“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减弱”的信念和“进行自我心理安慰与排解”的途径化解。由此可见,大学生在疫情防控中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对疫情防控持乐观态度,但部分学生的消极情绪及有限的排压渠道值得关注。

(二)大学生获取信息主要以官方为准

首先,受访大学生(88.8%)从各级政府部门的通告、新闻发布会上获取疫情防控信息,认为其更全面、准确、客观,其次是新华社等官方媒体(56.9%)和电视广播(51.2%),选择非官方媒体和自媒体获取信息的学生占31%。这与社会民众对媒体消息可靠性的认识比较一致[2]。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充分信任,但同时对信息量大、内容庞杂的非官方媒体和自媒体也比较依赖,这需要引起重视。

(三)大学生对疫情防控工作比较支持

95.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会认真学习、积极配合政府提出的疫情防控要求,做到少出门、多居家;94.7%的学生对党和政府的防控工作表示满意;疫情期间,看书、学习充电(86.1%)是受访学生最主要的活动,还有5.2%的学生参与了志愿服务;经过疫情,52.6%的学生认同“活在当下,及时行乐”的观点。数据表明,大学生积极响应并极为认可政府的防控工作,积极面对疫情,有序安排学习和生活,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享乐主义思想。

(四)大学生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94.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增强了“四个自信”,86.3%的学生对“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脱贫”充满信心,94.0%的学生相信“到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2.6%的学生认为经过这次疫情后,类似的公共卫生事件还会再次发生。调查表明,党和政府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进一步坚定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但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的国家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冲击。

总体来看,大学生在疫情防控中的思想状态积极健康、理性平和,但疫情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结合疫情防控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社会稳定和学生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牢牢把握这一契机,进一步明晰疫情防控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方式方法,把握主导、占据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引导、组织动员、心理激励等功能,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引导学生正确理性看待疫情相关问题,展现积极阳光的精神风貌,保持努力向上的奋斗姿态。

二、疫情防控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要充分利用疫情防控这本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教材,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联防联控措施成效、防疫抗疫一线故事、科学防护知识等主题,科学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在国家治理、制度建设、思想道德、生命价值等相关问题上进行思考和实践,让疫情防控变成鲜活的思政大课堂。

(一) 以理想信念为根本,引领大学生坚定信仰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钙”,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引导性作用。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的疫情防控工作局面,尽最大力度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所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有,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3]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强化显性教育,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启发学生思考和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美等问题,教育引导学生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实践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认识,使他们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自信,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进一步深刻领会其中所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群众观点、底线思维、辩证思维、精准思维等科学内涵,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以精神品质为核心,引领大学生立德成人

人无精神不立。“精神”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突发的疫情,医护人员、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纷纷请战一线,他们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展现出的大爱精神、团结精神、牺牲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最闪耀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宣传一线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高校要结合疫情防控工作,抓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广泛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着力引导大学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要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断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加强责任感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间利益关系,主动承担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服从疫情防控中的各项安排,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4]。

(三)以奋斗奉献为关键,引领大学生立志成才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只有在为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奋斗奉献中才能实现青春的价值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西藏大学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回信中勉励他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5]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他们“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6]。高校要在疫情防控中着力加强对学生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要加强学习上的教育引导,指导学生居家期间加强学习,合理制定学习规划,克服各种困难,做到“停课不停学”,不断增强本领。二是要加强职业规划的教育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职业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做时代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三是要加强奋斗精神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奋斗意识,深刻理解“一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为人民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竭奋斗。

(四)以生命健康为重点,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更在于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校要“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3],消除大学生科学认知障碍和心理消极状态,引导他们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尊重客观世界,科学理性行事。首先是注重生命教育,以防疫抗疫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为教材,引导大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学会理解、尊重和热爱生命,避免在面对社会突发事件和生活挫折时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情况。其次是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等传染病及其防护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思想警惕,对于潜在的危险防患于未然。第三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有效缓解大学生在疫情期间产生的各种学习生活困难和心理应激反应,帮助他们实现从消极心理到积极心理的转化,增强直面苦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同时,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大学生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和热爱自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疫情防控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4]高校要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社会事件的特点和对大学生思想、心理、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推动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把握规律特点,确保教育引导力

疫情防控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遍规律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特殊性。高校在结合疫情防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把握好工作的原则性、情感性和规律性,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和方向性,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首先,坚持原则性。高校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旗帜鲜明、有理有据、实事求是地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正面价值观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同时不回避问题,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这次疫情应对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凝聚共同的价值追求。其次,注重情感性。这次疫情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情感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要特别注重情感的融入,体现人文关怀。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运用一系列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解决学生在疫情中碰到的心理情绪、思想困惑、学习困难、毕业就业等实际问题,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最后,把握规律性。高校要主动结合疫情发展的特点,在寒假、延期开学、正式复学三个阶段,运用不同方法和不同载体开展不同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7]。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的思政元素,将这场突发的重大灾难变为教育资源,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养料。

(二)整合资源力量,形成教育推动力

疫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新挑战,高校要化“危”为“机”,发动和利用好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第一,用好教师力量。高校除了调动辅导员等政工干部的积极主动性外,特别要注重引导班主任、研究生导师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教师参与到疫情防控政策传达、主题教育、解疑释惑等工作中。同时要发挥专业课老师的育人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开展疫情相关主题的教育,构建课程思政的大格局。第二,发动家长力量。疫情的发生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学校转移到家庭。高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形成联动机制。一方面通过家长将学校的疫情防控要求传达、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支持协助家长开展生活卫生习惯、自我情绪管理、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教育活动,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三,凝聚学生力量。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住各级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工作中的优势,依靠他们传达疫情防控要求、收集困难问题、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引领网络舆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

(三)拓宽平台渠道,增强教育渗透力

线下课堂、社团活动等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在疫情期间处于“失语”“失声”状态,高校要不断拓宽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教育渠道,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一是抓好学校课堂。主动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结合疫情防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讲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同时“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4],根据学科专业特色,主动把疫情防控中鲜活的育人素材融入课程教学中,更为科学、更具针对性地回答学生关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看”等问题[8]。二是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所长,积极参加社区、村委会的疫情防控工作,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战斗员、宣传员、服务员,以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切身感受和亲眼见证为基础进行价值判断,进而增进价值认同,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三是用好网络平台。面对当前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的客观现实,以及新媒体时代“人人皆媒体”的传播环境,高校要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通过官网、微信、微博、QQ等为主的新媒体宣传教育矩阵积极主动发声,与学生“键对键”“屏对屏”。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班级、党团支部等开展疫情防控主题教育,宣传疫情防控决策部署、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和抗疫感人故事,引导大学生甄别网络信息、理性进行网络表达,让网络空间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四)开展典型教育,深化教育感染力

疫情防控中涌现出大批先进典型,也出现了一些反面事例。高校要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生动育人素材,开展正反面典型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一方面,可以通过线上主题班会、微视频、漫画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人民解放军等群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同时注重挖掘讲述学校师生和校友在科技研发攻关、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身边抗疫故事,让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接地气,提升教育的感召力。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一些瞒报谎报、违法违规、破坏公共秩序、违背社会道德的反面人物和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相关行为的本质和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学会用法治思维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刻和深入。

猜你喜欢
防控政治疫情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政治攀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