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非遗文化基因的提取与传承路径探析

2020-02-25 07:36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纺织基因文化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 300387)

一、引言

纺织非遗蕴含可见的纺织品和不可见的手工技艺,最本真和完整地展现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发展和经济运行情况,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基因。基于此,本文以文化基因作为最基本的遗传单位,深入挖掘与梳理,希望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纺织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创新提供指导。

二、文化基因概述

“文化基因”(Meme)一词,最早源于英国学者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一书中,他认为:文化基因与生物基因相对应,文化基因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国内学者刘长林将民族文化基因定义为某种心理底层结构和思维方式;徐杰舜则把文化基因定义为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王淑华在厘清清代服饰三蓝绣主体基因、附着基因和混合基因的基础上,提出基因数据库建设、生态保育、嫁接和植入的传播与传承路径。

三、纺织非遗文化基因的挖掘和提取

2002年,冯培恩先生首次提出利用生物基因“逆转录”提取方法对产品基因进行提取,考虑到目前遗产文化基因提取方法还处于研究空白阶段,本文大胆借鉴产品基因的提取方法尝试对纺织非遗文化基因进行提取。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和查阅大量文献,在最大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搜集文化元素实例,通过“逆翻译”和“逆转录”过程,最终实现从文化元素到核心文化元素再到文化基因的提取。

目前对文化层次划分尚未统一标准,本文依照文化等级对纺织非遗文化进行解剖,分别是:物质文化系、行为文化系和精神文化系构成。物质文化系反映的是肉眼直接能观察到有形的、物质的东西,如颜色、图案、材质、工具等有形基因;行为文化系是在使用纺织品的过程中才能体验到的无形部分,如功能、操作、可用性、民俗、技艺、行为等,是无形非遗基因的体现;精神文化系是物质文化系和行为文化系融合得到的对非遗文化不可见的精神部分,包含故事、情感和文化内涵等特殊内容,这些精神才是非遗文化的内核所在。

四、文化基因类型与传承关系的梳理

按照刘沛林教授对文化基因的梳理方法,笔者对纺织非遗文化基因归类整理:

首先,主体文化基因是其他类型文化基因生存和繁衍的母体,实用文化是纺织非遗的主体文化。以京绣为例,京绣诞生之初主要是为供奉皇室和朝廷大臣所用,据了解《天朝衣冠》一书中收录了近200件具有代表性的京绣服饰文物精品;走出宫廷,京绣不但没有失传,反而扎根发芽,具有生生不息、永不衰竭的活力。在传承路径选择上,建议采取主体基因“保育”措施,即设置核心文化保护圈层,寻求历史传承和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

其次,附着文化基因是主体基因的“表皮”,具有高度反映文化特征的作用。京绣的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和精神文化依附于主体文化基因,并对其起到了加强作用。以精神文化为例,和民间绣品反映出的文人意趣、商贾世俗和乡土稚美风格不同,京绣不仅强烈的反映出帝王统治者的意愿,而且含蓄地表达出祈福纳祥和驱恶辟邪的中华传统观念,如水藻寓意洁净,火寓意光明,米则表示养民。在传承路径上,附着基因建议采取“植入”措施,提取典型的文化基因植入到纺织品设计中,提升纺织非遗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三,混合文化基因是指在一定时期记录了重要文化信息的基因,包括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京绣材料和工具的运用体现了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水平,服用对象的属性及变化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末期封建制度与皇权的衰落等信息。在传承路径上,建议采取混合基因“共生”措施,既要保留混合基因的物质实体,又要加强其内核精神的活态传承。

最后,类比生物基因,文化基因在也会发生不同良性变异或恶性变异,针对变异文化基因的两面性,建议遵循“优胜劣汰”进化法则,延续和发展良性变化基因,摒弃和去除恶性文化变异基因。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织非遗技艺也要不断的前进和发展,非核心技艺被工业化机器替代也是必然,但核心技艺的本真性和完整性是纺织非遗发展十分关键和重要的。

五、结语

时代永恒变化,纺织非遗文化基因的传承将不断面临新的课题,将纺织非遗文化基因与时俱进地融入现代社会和人类生活,伴随着新载体、新媒介、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产生,在传承过程中保护文化基因,以此进化出适应环境的新个体,实现主动传播与活态传承。

猜你喜欢
纺织基因文化
澳洋纺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Frog whisperer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谁远谁近?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基因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