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0-02-25 08:08廖乃帜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玛丽英语课程育人

廖乃帜

(广西财经学院商务外国语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3)

大学英语教育中履行的“教书育人”任务和“课程思政”理念里的“育人功能”是一致性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是“课程思政”的内在要求和有益实践。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的融合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激活其库存的语言知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完成大学英语课程既有教学目标的同时,大学英语课程必须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育人教学目标,深入挖掘大学英语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最大化思政教育语言素材的课堂效用。 任课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期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实现思政育人目标,做到英语语言、文化、思维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无缝对接。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乏力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专业思政课程和思政讲座来完成。思政教育的重任就落在思政课程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等相关人员身上。 高校各专业课程(包括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较少提及“思政教育”,出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的问题与现象[1]。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重视语言的工具性功能,凸显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轻视或忽略了语言教育的人文性和思政教育功能。 同时,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许多高校都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在不同程度上压缩了大学英语的课时。 大学英语教学课时锐减但授课内容和质量却不能减,这让大学英语教师无暇顾及思政教育的任务。 诚然,教材中包含有不少有益的育人内容和思政元素。 随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虽然当前广西高校已有部分有经验的大学英语老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过相关探索和实践, 但迫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课时限制,有意识地去深挖教学资源中的思政元素并精心设计相关教学方案的教师为数不多,致使这些思政元素还没有能适时与文明、和谐社会和爱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没能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 可见,广西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仍有待进一步推进。

三、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

(一)通过中西方价值观的对比,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认知

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文性和“课程思政”理念在育人功能的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是“课程思政”的内在要求和有益实践。 全新版大学英语教材中大部分内容为英文原版素材, 承载了西方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教师授课时应适时引导学生采用批判性的方法来学习西方文化, 认清西方国家霸权主义和西方价值观的内在本质,坚定自身政治立场,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 加强学生内心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

(二)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一带一路”建设既是经济层面的互惠发展,也是文化、社会、思想等诸多因素的“走出去”。 外语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重要的活跃因素[1]。 全新版大学英语教材注重中国元素的挖掘,教师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挖掘传统优秀中国文化的素材,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帮助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树立文化自信,最终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介绍到国外,增进不同文化、不同国家间的了解与交流。

(三)以英语第二课堂为平台,加强校园外语文化建设,探索思政教育新渠道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教书育人的新途径和方法。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外语电台与广播是大学生外语学习的有效延伸[2]。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英语广播中网络思政教育功能,注重引导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向, 把握社会主义高校育人的主旋律,将积极向上的主题教育蕴含其中,引导学生在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认识,批判性地吸收外语文化中积极的人类文明成果,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四、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案例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任务和尝试。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深挖,总结和撰写具有启发作用的教学案例,以提升示范课的教学效果和达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文章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四单元为例[3],探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的有效途径。 本单元的主题是介绍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Women Nobel Prize Winners)。

(一)男女平等的思想元素

玛丽和姐姐波洛尼亚都想上大学,但华沙大学不招女生, 要获得她们向往的教育就得离开祖国。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主题讨论: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factor that leads to this phenomenon?通过讨论和指导,教师便可把学生引入这一思想元素: 当时男女不平等,女孩子受到严重的歧视,没有得到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尽管玛丽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起初,诺贝尔奖提名委员会反对将诺贝尔奖颁发给身为女性的玛丽。 由此可见,当时在学术界也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 而现在,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即使是处于偏远贫困地区的女孩子, 都可以享受到公平公正对待,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经过对比,学生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将会油然而生。

(二)刻苦的学习态度

玛丽在巴黎索邦大学就读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为了支付房租,她常常只靠面包和茶水充饥。刻苦的学习态度让她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先后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和数学硕士学位, 并于1903 年6月成为第一位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的欧洲女性。 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但有些学生没有好好珍惜大学里宝贵的学习时间, 在课堂上玩手机、刷朋友圈和网购等。 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主题讨论:What are the factors leading to Marie’s great success? 教师可以结合玛丽的求学经历来引导学生反思在大学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责任和精神追求。

(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玛丽对铀矿石发出类似“射线”感兴趣,亲自做了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实验来测量和印证“射线”。1898 年,她创造了“放射性的”这个新词,用来描述具有这一效应的材料。 为了探索科学真理,玛丽经常工作到深夜,费力地加工矿石,设计将矿石分解成化学成分的方法。 她的努力工作取得硕果累累,分别获得物理学和化学诺贝尔奖。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习玛丽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四)深厚的爱国之情

1898 年7 月,居里夫妇公开了他们的研究新发现和成果:铋化合物里含有一种之前未被发现的放射性元素。 他们以玛丽的祖国波兰来命名为“钋”。Polonium (钋) 就是由波兰的拉丁文Polonia+ium 形成。 尽管玛丽和姐姐在祖国没有得到上大学的机会, 为了能上大学深造, 她们不得不离开祖国,但是,爱国之情丝毫没有改变。 在外国完成学习学习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她还以祖国来命名研究发现的新元素, 足以证明她那拳拳的爱国之心和情怀。 教师应借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爱国观,培养坚定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因为祖国的富强才是我们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

(五)勇敢的奉献精神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玛丽中断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毅然组织了一个载有手提式X 光机的车队,勇敢地支援前线的医生们。 她发明的X 光机在战争中拯救了无数的伤员,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虽然玛丽是一名女科学家,但是,她在战争面前毫无畏惧,勇敢地开赴前线支援医生。 教师应该更引导学生学习玛丽这种勇敢的奉献精神。

结语

近年来, 我国各高校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从单一化的传统‘思政课程’向多层面的‘课程思政’转化”[4]。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具有一致性。教师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关键。 教师应该在教材中梳理和深挖思政元素,从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来确定思政教育的融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完善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元素无缝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促进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的有机统一,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玛丽英语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难忘的八个字
和我一起玩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女生玛丽莎Ⅰ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