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朗格的情感符号与诗歌关系探讨

2020-02-25 05:59吴艳杨慧莹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朗格苏珊符号

吴艳 杨慧莹

(1.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安徽·淮南 232001;2.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0080)

苏珊·朗格继承并发展了卡西尔的符号论美学,并将经验主义注入其符号论美学,同时在此基础上将经验主义灌输于符号论的运用中,与时代建构联系,由此丰富了符号论的内涵。 其符号论包括情感符号与语言符号, 其中的情感符号是非逻辑的,用以描述言语无法表达的深意。 苏珊·朗格将一种通变的思想融入其美学体系与哲学体系,主张在诗歌创作中, 要体现出情感符号与诗歌的密切关系。 此外,苏珊·朗格提出艺术需表达“客观情感”,此种是一种为社会所理解的情感,并不是主观情感的发泄,此为诗歌创作中需注意的问题,应将感性与理性进行合理的调和。

一、符号的内涵

苏珊·朗格继承并发展了卡西尔的符号论美学,并在此基础上将经验主义灌输于符号论的运用中,丰富了符号论的内涵。 苏珊·朗格将一种通变的思想融入其美学体系与哲学体系,并认为每个社会都有属于具体社会环境的概念,并以某种潜在的规则作为看待事物的基本方式来迎接一种新的思想,也就是说用具体的社会问题,并以其“独特的好奇心”来面对一种新的思想。[1]从此可以看出苏珊·朗格的思想理论是建立在一种社会性的基础之上,承认了思想与时代现实的密切关系,其实用主义观点由此得以显现。 这表明苏珊·朗格的美学意义是与现实相对应的,不同于空洞的推理与不着边际的臆想, 此力图说明意识形态与时代的暧昧关系的方法,如柏格森对于思想绵延性的深刻体验:“真正的、具体的、活生生的当前,我说到自己的当前知觉时提到的当前,则必定要占据一段绵延……而我称为‘我的当前’的一只脚踏在我的过去,另一只脚踏在我的未来。 ”[2]如此,思想的绵延联系着生活的节奏,苏珊·朗格的经验主义思想打破了由康德而来的传统先验判断, 并为美学的阐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其与生活的衔接也更为真实活跃。

苏珊·朗格在其经验主义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符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如其所言,正是由于“语言的能力,才使人主宰地球”,苏珊·朗格所言的符号价值是人高于动物的最重要体现,同时,语言符号也是人富有智慧的表现, 这是苏珊·朗格的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于符号价值内涵的看重不言而喻。符号在其美学体系中包括两个层面:语言符号与情感符号, 朗格将语言符号解释为从一有语言开始,语言在其自身内部就负载着另一种力量:逻辑力量。 语言符号是概念与逻辑的体现,而情感符号与语言符号则相反, 意味着非逻辑与直觉的力量。对于语言的逻辑符号与非语言的情感符号,其各自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例如,语言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工具,使人的社会生活成为可能,在语言符号中,准确的概念的使用,让人们的生活充满着建构意义,正因为语言符号的逻辑概念,才能使一切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成为可能,同时,语言符号也是“信物”的传承,是文化文明的重要载体。 由此,我们进一步探讨关于诗歌创作的问题。

二、情感符号与诗歌

诗歌无疑是一种更贴近心灵的语言,一首好的诗歌绝不是华丽的词藻或精巧的形式可以堆砌起来的,要想写出一首优秀的诗歌, 最为关键的还是看其内容,即情感,这不是说诗歌的形式不重要,相比于形式而言,内容则是一首优秀诗歌的基础,童庆炳先生在其著作《文学理论》中曾针对诗歌题材的章节讲述过诗歌的三个重要特性:含混性、含蓄性和内指性。 那么,诗歌语言中所显示的画面更是一种富有意境和韵味的动态图,所谓“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 正因为诗歌中的空白与不定式,才引起我们“神思”的向往,当我们在对诗歌进行赏析时便会调动自己的感觉神经以填补空白。 那么,一个真正的鉴赏者必然会达到“观文者披情以入文”的状态以感知作者的情感,作者用诗歌这种更接近于心灵的语言将自己独有的情感传达给读者, 同时,读者也用真诚的心倾听作者,这样便形成了和谐的共鸣思想。 但准确的、精密的逻辑概念并非可以精确的传达符号中所要表达的完整意义,因为语言中蕴含的张力也并非一言可以诉尽,如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在其代表作《致云雀》中,情与景分开叙述,使情感展现的更为直白,精确的逻辑叙述消磨了诗歌的张力。 但优秀的诗篇是可以突破各种形式的束缚, 以传天籁之音,将“造物者之无尽藏”之财富传于后世。 纵观历史长河,无论是《诗经》的“赋比兴”之妙用,还是《楚辞》中“美人香草”的纯正,亦是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触动,此皆离不开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塑造,优秀的诗篇并不限于题材的规范或时代的界限,想着徐志摩的《偶然》,品着艾青的“土地”和“太阳”,赞着海子的“麦子”和“村庄”,还有张枣那“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的似醉非醒的声音,我们不禁感慨多少绝代诗篇皆是心旷神怡的妙曲。这些优秀的诗篇并不被历史长河所淹没,源于诗篇中丰富的情感和动人的旋律,每每一读,沁人心脾。 正如苏珊·朗格所描述的那样, 一切不可言说和不可表达的东西不能诉诸于逻辑的思维。[3]因此,以语言符号的逻辑思维去解决此类“言不达意”的问题是不可行的,苏珊·朗格之所以对符号的看重, 是因为符号表现出对人的生命的承载意义,但人的内在生命与其独有经验各不相同,且存在分歧,这如同人们对“美”的相对性的理解,朗格认为我们的主观经验和直接感受到的事物是极为复杂的,但正因为人的生命不同于动物的生命, 才使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生命意义的价值所在。 康德曾言人类具有“先验共同感”与“审美四契机”,对于美的探索与求知存在着一定共性,但个体生命的差异与个人的思考能力,以及个人的独特经历与感受力等皆让我们对于事物有了不同的看法,并且使这些存在个体差异的生命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念。

在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中,阐释了关于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的相关概念,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以及主体对客体的接受程度不尽相同,“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若“胸中之竹”不同,“手中之竹”亦不同,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我们不能一一描述出其差异产生的具体原因,但是正由于这些原因的综合作用,使人对于世界的思考有了不同的反应,也使语言有了更多的张力。 人的感受是丰富多彩的,人的生命是鲜活流动的,正如诗歌一样表达着最真实的感受,但是,用具体概念来描述事物的语言符号并不能完全表现出人的内心活动,具体的概念促成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沟通,但在具体的语言符号之外,还神秘隐现着言不尽意的情感符号,这是由不同的情感所凝聚而成的,更接近于人的生命本质与内在动力。 苏珊·朗格所说的情感符号虽具有一定的形式,但这种形式完全不同于以概念为基础的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可以用概念表述具体的形象、内涵等,因此具有一般性意义的普遍性,但情感符号并没有固定的形式,正因为情感符号的存在,表达了更深层次的内在需求。 朱光潜先生曾说:“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 生活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但要能够知,我们更要能够感动。 理智的生活只是片面的生活。 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 而理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是不理想的。 ”[4]此处涉及到的“情”与“理”,或是情感与概念的较量是需要我们辨证分析的。 同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进一步而言,即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在上文的探讨中,语言符号是更倾向于社会关系的形成, 而艺术符号则更接近于主体思想的表达,艺术符号的存在使人更接近于生命的灵魂与探讨。 那么,情感符号与语言符号则是社会与个人思想的碰撞与调和,并在社会与个人关系中有着值得探讨的意义。 情感符号具有更多的主观性,随意性,正如艺术创造一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同对于诗歌的理解,由于其具有含蓄性与朦胧性,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读者并不能对其进行完全阐释,由于诗歌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多以转喻或隐喻的手法进行情感传达, 其内涵与意义或为作者本意,或为读者所进行的“填补空白”,正因为主观的不定性, 对于情感符号的范围和界定就会存在疑惑,这样便会导致“无政府”的混乱局面,使得合理的阐释陷入困境,因此,在情感符号的世界里,失语症频发。 如浪漫主义诗派所强调:“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这便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个人强烈情感的过激反应, 不但不利于文学艺术的合理发展,也不是发挥情感符号所具有的价值, 塞亚·伯林曾对浪漫主义的根源进行探讨,并且表明:“歌德从未对浪漫主义施以援手。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说:‘浪漫主义是病态的,古典主义是健康的’这应该是他的基本观点。 ”[5]尤其是在后现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中,自福珂、尼采之后,解构主义盛行,主张对已有知识体系的解构,并力图突破“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束缚,但在强调自由与创新的同时,艺术的无标准化使得一些“无厘头”的审美观念出现,虽突破了固有思想与限制, 同时也使得个人思想封闭起来,例如,在后现代诗歌中,各种意识流、蒙太奇手法的过度运用, 在脱离传统诗歌的形式与技巧的同时,也丧失了被读者理解的机会, 有些口水诗的内容粗鄙,毫无新意,甚至连写作者本人也不能阐释其真正的价值内涵,因此,过度的阐释自由不但不利于作者与读者的“视域融合”,更不利于情感的表达和艺术良好的发展趋势。 因此,苏珊·朗格的贡献之一便是将情感与理智相互协调, 如其所论述的那样,艺术不是自身情感的表现,而是人类情感的表现。[6]因此,需限制过于泛滥的情感表达。 苏珊·朗格纯粹的自我表现,不需要艺术形式,人们不需要自我表现等。 并且,苏珊·朗格认为将个体的情感表现上升为人类情感的共同体验, 可以打破极端的个人冲突,协调社会与个人的发展,从而使个人的情感流露有了一定的限制。

的确,艺术是对于“客观情感”的表达,不是毫无节制的“主观情感”的泛滥,在苏珊·朗格对于艺术的情感表达中, 加入了道德成分与艺术创作的必要规范,这不同于克罗奇“艺术即直觉”的情感流露方式,符号将人的客观情感以此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被更多的人感知到其生命意义的存在,并与人类情感的普遍经验产生共鸣。 苏珊·朗格这种对于情感符号的思考是一种具有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相交织的思维模式,过于自我的表现经验并不是真正艺术所需要的,真正被众多人所理解的是有着共同经验的某种形象,因此,情感与艺术之间需要一定的距离。 如朱光潜所称的“适当距离”:“‘距离’可以太过,可以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羁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7]因此,对于语言符号与情感符号的适当距离的重要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结 语

对苏姗·朗格的主要美学观点进行的分析表明朗格在卡西尔的符号学基础上融入经验主义,使其美学体系与时代社会相联系。 苏姗·朗格的符号论分为两方面,情感符号与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有着概念与逻辑的精确,情感符号则有着非逻辑的深层含义,情感符号更多表现了人的生命的特质。 诗歌作为最接近心灵的窗口,其言外之意与张力正是对于情感的表达,诗歌的抒情传统也是对深层言语意义的彰显。 但是,如同苏姗·朗格对于“主观情感”与“客观情感”的分析,诗歌创作若过于主观化,则会让情感孤立于乌托邦的幻想,使一些粗制滥造的创作出现,阻碍其发展创新,这需艺术者们注意感性与理性的调和,并与过度泛滥的情感保持适当的距离。

猜你喜欢
朗格苏珊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雕刻时光”
最高贵的导盲犬
最高贵的导盲犬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传奇重返故乡》再现朗格20年复兴路
中国符号,太美了!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最高贵的导盲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