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

2020-02-25 04:31唐萍萍胡仪元
关键词:科研成果教师教学

唐萍萍, 胡仪元

(陕西理工大学 经济与法学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高校作为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五大基本职能,其中,立德树人是根本使命。“名师出高徒”,要培育出优秀人才就必须要有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双高”的卓越师资,统筹教学与科研两个资源,塑造出政治品德、知识素质和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的高质量人才。但是,在高校育人实践中却往往出现科研与教学分离,甚至对立起来的情形,造成科研反哺教学绩效差。为此,亟需归纳总结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困境并探索破解这一困境的改进对策,全力提升科研反哺教学的效能效率。对此,学术界也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和探讨,目前关于科研反哺教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科研反哺教学的内涵、目的、优势、途径和具体举措等方面。如李俊杰(2012)分析了科研反哺教学的内涵,认为科研反哺教学是指高校集中资源提升学校科研实力,再努力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从而促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1];刘绍丽等(2018)指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进行科研反哺教学的最终目的[2];王相刚(2020)认为科研反哺教学对于应用型高校具有利于高校教师提升自我、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有利于有效培养创新能力等三个优势[3];吴正平等(2011)提出了把科研精神融入教育理念、把科研方法转化成教学手段、把科研平台拓展为教学条件、把科研成果丰富为教学内容、把科研设计导入教学实验等5个科研反哺教学的途径[4];张登宏(2010)建议通过营造科研氛围、打造科研团队、创造科研条件、创新科研机制等措施来促进科研反哺教学[5];张中强等(2014)主要从建立教学型与科研型教师分化制度、引导教师教学与科研方向保持一致、加强科研队伍梯队建设和完善相应激励制度等方面提出实现高校科研与教学融合共建的路径[6];张明斗等(2017)主要从建立科研教学协调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视角提出科研反哺教学的具体举措[7];陈光宋等(2019)主要从建立科研反哺教学评价参考标准、创新科研反哺教学保障机制和政策的角度提出科研反哺教学的改进措施[8]。

综上可以看出,学者们对科研反哺教学的宏观、整体研究较多,但针对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科研反哺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以经济类专业为例具体、微观地研究地方高校科研反哺教学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对策,以期为科研反哺教学研究提供典型案例和改进对策参考。

一、 科研反哺教学的内涵界定

“反哺”一词源自《初学记·鸟赋》:“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借用“反哺”这个仿生概念[9],来形容高校科研与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是科研的基础,为科研提供原始积累和后备力量;科研依托教学资源取得成果后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形成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局面。科研反哺教学就是把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及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前沿知识掌握能力,具体包括四个要点:

1.科研方法反哺教学

现代教育已经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受众变成了参与式学习、共同学习者,教师也从知识传播者变成了学习引领者、组织者,师生互动、角色转换、课堂革命成为高校教育的新常态,这就要求高校要充分利用科研方法指导、推进教学与教学改革。一是将科研方法引入到学生培养环节,具体包括:首先,引入问题意识的科研方法,科研工作的首要方法是要有问题意识,把问题意识贯穿到教学工作中就是要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回答问题,形成师生互动、互促的学习局面;其次,引入团队协作的科研方法,把团队合作、协同攻关的科研工作方法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分组学习,在课堂上养成共同学习、协作攻关能力,形成合作干事的团队精神;最后,引入目标管理的科研方法,教师设计好教学目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能力达成标准,确保学有所成、学而能用,尤其是要把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设计进目标管理体系中。二是将科研方法引入到教学研究中。教学也必须开展研究,既要总结教学经验,又要创新教学模式,更要质疑传统,研究如何把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传统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中。

2.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每一项技术进步和理论创新都是人类进步的共同结果,应是人类共享的进步成果。但是,科技进步和理论创新成果要进入课堂,成为可接受、可传播的知识,那就需要把技术和理论创新的成果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和范式化,并进入教材传播、进入课堂传授,这就需要一个过程,即理论化和受众认同过程。因此,把最新技术进步和理论创新成果理论化、系统化进入教材进入课堂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教师的责任。在最新技术进步和理论创新正式进入课堂传播之前有一个巨大的空档期,这个空档期需要教师们先学先掌握先传播,既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学科、本专业最新知识,又让老师的科研经历和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从而缩短“过程”之时滞。

3.科研平台反哺教学

科研平台一般都是某个领域的前沿研究、特色研究、持续研究的聚集载体,自然科学的科研平台更是聚集了大量先进仪器设备。这些先进设施和聚集平台如果能够为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开放,让他们较早地参与到项目研究、平台建设和先进设备设施学习运用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科研后备力量和项目持续研究动能。更有助于学生从科研平台中挖掘出更多的研究选题,有助于学生参加竞赛、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同时,实现教学科研设备设施的共享,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率效果。

4.科教融合培育人才

教学是育人,科研同样是育人,通过科教融合实现教学、科研的相互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是从教学中挖掘科研选题,现有知识都是前人创新的成就,无论在理论原理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是长期积累、不断更新的知识精华,从中发掘可借鉴、可深化的东西,形成科研选题供师生研究,培育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质疑精神。二是从科研中提炼教学资源,把科研所取得的理论进步、观点创新和方法改进运用到教学中,对共识的、成熟的知识进行传播,引导学生完善、持续研究教师的科研选题,把创新知识和学术研究均持续传承下去,把学者个人的持续研究延伸为代际之间的学术研究传承,凝聚出更大、更新的研究成果。三是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方式,把网络技术、最新通讯媒体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育教学信息化,推动课堂革命,跨越时空整合更大、更多的教学科研资源服务于人才培养,也让更多的人员享受优质教学科研资源的便利。四是把科研精神融入教学实践,把持续奋斗、敢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科研精神融入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中,推动学习革命,养成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学习理念和能力。

二、 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困境

科研反哺教学是培育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但是,当前还存在教学科研孰轻孰重的论争、教学科研两条线投入、两个评价标准等实践障碍,具体表现为:

1.科研反哺教学的意识不强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地方高校的经济类专业教师对科研反哺教学的整体支持率为88.5%,还有11.5%的教师不支持科研反哺教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管理制度导向偏差和教师反哺意识与反哺能力不强。一方面,一些高校大的制度环境不利于科研反哺教学意识的形成,现行部分高校的管理制度把教学视为纯粹的知识灌输和课堂教学,囿于单纯的知识传承认识,未把科学研究纳入到立德树人的统一框架标准体系中,导致部分教师把教学与科研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把精力要么投入到科研,要么投入到教学。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自身对科研反哺教学的认知存在偏差,科研反哺教学的意识较低。部分教师把科研当作“额外工作”,觉得站稳讲台、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才是主业主责;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就是要专心做好教学工作,搞科研是“干私活”“不务正业”,自己拒绝科研工作还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做科研的老师,甚至设置障碍。即使科研好的老师也缺乏科研反哺教学的意识、不愿意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因为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课堂设计和准备,花费的转化成本却没有得到有效承认,也影响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步伐。而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忙于各种考证、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等,较少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甚至连老师的科研成果讲座也不愿意听,从而使科研反哺教学的组织者和受众都出现被动局面。

2.科研反哺教学的资源积累不足

科研反哺教学的前提是科研成果丰富,否则就会出现“无米之炊”和断档现象。就高校而言,研究型院校科研实力强,有丰富的科研成果资源、平台资源、经费和人力资源,但是,在成果保护、院校间竞争等约束下,前沿性科研成果,尤其是阶段性成果难以形成校校交流、师生交流机制,而一些地方高校则因科研实力弱、科研平台少、科研设备设施不足、科研成果有限等限制,导致科研反哺教学效率效果差。就地方高校的经济类专业教师而言,“二八现象”处处存在,20%的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并有研究项目支撑和大量的成果产出,能够有效地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实践,而更多的教师则难以实现。就科研活动本身而言,课程与学科存在较大差异,根植于课程的科研选题少,而使科研项目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研究成果融入到课程讲授难以实现,从而使学术讲座成为科研反哺的有效形式,甚至唯一形式,制约了科研反哺教学的常态化、持续化和系统化。

3.科研反哺教学的配套政策不健全

科研反哺教学要有系统、具体的配套政策来支撑,但是,绝大部分地方高校仅仅把科研反哺教学停留在理念层面,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评价标准和激励政策等配套制度支撑。反哺内容、形式、效率激励等方面的不确定造成了教师们不知道如何进行科研反哺教学,也无法有效预期其反哺后的收益,最终结果是大部分教师不愿意进行科研反哺教学,小部分教师也仅仅是凭着个人理解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中,是没有科研反哺教学考核与激励制度支撑的自发性行为,造成了其付出得不到承认与回报的情形[10],也使自发性行为缺乏连续性和政治把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4.科研反哺教学的实现方式单一

目前,地方高校的经济类专业教师进行科研反哺教学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专题讲座、项目调研与实验、毕业论文和学科竞赛选题等。专题讲座是教师把科研成果以讲座形式向同学们分享,其讲授方式灵活多样、内容繁简自由掌控,但是,存在零星讲授不系统问题,也无法把自己的最新研究尤其是阶段性研究成果过早地发布出来,更别说通过网络媒体形成更大的受众群体。项目调研和实验、把老师的研究项目成果转换成学生毕业论文和参加各种学生竞赛的选题实际上都只是少数人参与,不能也无法大面积惠及大多数学生。加之,科研型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是看科研成果业绩,在科研反哺教学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无法转换成业绩工作量,无法在其职称评审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也没有相应的奖励与激励机制,从而使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系统性地开展积极性更不高。

三、 科研反哺教学的完善对策

有效推进科研反哺教学工作,就要从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构建出发,切实破解其实践困境,系统设计科研反哺教学持续实现的路径框架体系。

1.培育科研反哺教学的自觉意识

把科研反哺教学纳入到科教融合机制的系统设计中去,积极培育教师科研反哺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之成为教师自觉、自动的行为。把创新教育、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让教师在充分认识到科研反哺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具有开展科研反哺教学的自觉意识、主动行为。引导教师不仅从教学中挖掘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还能将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养料,形成教学带动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互动机制,协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塑造出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双高的卓越教师。比如一般的地方高校的经济类专业都开设《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讲讲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积极挖掘科研选题,申报各级各类的科研项目,在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再将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2.筑牢科研反哺教学的资源基础

科研反哺教学必须要有丰富的科研资源作为基础支撑[11],因此,应全力谋划能够反哺教学的科研资源,建设反哺教学的科研资源库。一是支持本校教师自建科研反哺教学资源库,让教师们积极参与项目争取和科研活动,取得优质的研究成果,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厚植科研资源来强有力地支撑科研反哺教学工作。如地方高校的经济学类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对接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理论经济和应用经济学研究,产出一批项目、成果和调研观测点,逐渐积累形成丰富的科研资源库。二是积极引入外部科研资源,为本校科研资源库建设增添高质量元素,如地方高校的经济学类专业可以加强与其他高校经济学类专业的联系沟通与互助,共享科研资源,构建跨校科研反哺教学的专业协同育人模式。还可以把校外的国家级项目及奖励获得者聘请为本校或者本专业的特聘专家教授,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带进课堂,借力促进科研反哺教学。三是加强科研反哺教学研究,探索科研反哺教学的规律和有效机制,将有限的科研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最大化地发挥其育人效应。四是加强科研资源规范建设和政治把关,让科研反哺教学不仅能与课程紧密结合,而且能在规范、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并纳入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正统手段与途径中。

3.完善科研反哺教学的配套政策与机制

科研反哺教学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尤其是在科研反哺教学的内容界定、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12]等方面,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良好制度环境。如制定专门的涵盖科研反哺教学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的科研反哺教学管理办法,为教师们进行科研反哺教学提供可操作的参考标准;又如制定科研反哺教学的工作量化标准,并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和收入分配等方面有明确、具体的体现;还可以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进行教学转化,形成教材或教学案例,优先支持内含科研反哺教学内容的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科研反哺教学的成果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通过这些政策实施,引导、激励教师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主动意识和行动能力,使之成为一种工作常态。

4.丰富科研反哺教学的形式与内容

除了实施专题讲座、项目调研与实验、将科研项目及其成果转化为毕业论文及学科竞赛选题等常规科研反哺教学方式外,还要积极探索更多的反哺形式与内容,充分运用教学和科研两个资源、全力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以经济学专业为例,一是可以以科研平台为支撑,组织学生举办经济学相关的学术刊物,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二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让他们在教师的项目工作中,学会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会实地调研与访谈,学会理论思维和研究式学习;学会撰写调研报告和编制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案或规划;三是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教学案例,将学生的创新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料;四是将使用科研经费购买的设备设施与教学工作共享,最大化利用教学科研设备设施效率;五是将科研精神、科研方法与科研模式传递给学生,在学生中营造学术范围、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指导他们能自觉和有效地组织科研活动,开展创新实践。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教师教学
科研成果转化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