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增城区挂绿小学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制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基于“研学后教”的互动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研学后教”主要是指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学生学习目标、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此指引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学知识,提升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互动教学活动可简单划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生资互动。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生生互动主要是指学生之间通过小组交流、协作学习方式来互学互教,或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等;生资互动是指学生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学习资源自主探究学习。
“研学后教”从过去的“重教”向“教、学双重”转变,讲求教与学的平衡发展。互动教学强调学生、教师和资源之间的积极互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导学质疑,激发兴趣
在情境导入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师生互动,创设能引发内驱力的学习情境,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通过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欲望进入学习。如在教学“动物运动会——背景的添加及角色的旋转和移步”一课时,创设动物们开运动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引导他们进行质疑:对比两个作品,有哪些不同?动物们做了哪些动作?梳理问题:如何导入舞台背景?如何设计动物们(多角色)运动的程序脚本?分几步进行?每一步需要具体怎样操作?
2.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研学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利用任务驱动方式设计逐层升级的任务。在目标的引领下,学生根据问题展开从探究、发现、提问到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尝试自主解疑。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网络教程、程序软件的帮助功能、配套光盘的范例和操作步骤指引等实现和资源的互动学习,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对于不能自主解决或者存在疑惑的问题,在合作交流的环节中,尝试通过小组内合作学习来解决。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为学生搭建梯度的支架,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3.鼓励学生交流互动,反馈后教
互动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论证。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铺设若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子问题,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通过在交流互动环节里相互点拨,相互学习促进,从而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此时也是教师出现的最佳时机,由此来体现反馈后教。师生在交流中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或者提出新的质疑,智慧的火花在相互碰撞中悄然爆发,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互动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4.发掘信息资源,拓展学和教的空间
互动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如要有运行流畅的计算机系统和支持信息技术学习的各种软件、Internet网络、网站论坛或留言平台、教学共享平台等,还要有参考书、信息技术的学习光盘、操作技巧的微视频、微课、多媒体课件或范例小程序等多媒体资源和辅助教学的资料。
实践证明,“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互动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提高了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研学后教”的互动课堂促使教师认真钻研,精心备课,对教师也是一种鞭策和督促。教师只有提高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