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行静脉PICC置管的临床比较

2020-02-25 10:17赵杰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肿瘤科辽宁沈阳1101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渗液静脉炎舒适度

赵杰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肿瘤科 (辽宁 沈阳 110101)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行静脉PICC置管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搜集2016年7月~2018年9月在本院行PICC治疗的126例长期输液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将实施肘上部置管的66例患者作为肘上组,60例肘下部置管的患者作为肘下组,观察两组患者在肿瘤科长期输液患者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舒适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肘上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12.1%)较肘下组(26.7%)低,P<0.05;②肘上置管组患者舒适度更高,χ2=20.225,P<0.05。结论:长期输液患者PICC置管中,肘上置管较肘下置管能降低置管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如患者条件适合,可作为PIC置管首选部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指在手臂处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置管直至靠近心脏处的大静脉[1]。选择肘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浅表静脉,置入导管至上腔静脉,是临床上长期输液患者的一种有效置管方式,也是目前肿瘤患者静脉化疗的一种治疗手段,其依靠大静脉血流量大、血流速度快的优势,减少了治疗过程中高浓度药物在血管中的停留时间,减轻了药物浓度及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另外PICC置管避免了长期输液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其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护理方便,提高了患者住院治疗的舒适度及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通过对2016年7月~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126例需长期输液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实施肘上部置管的患者为肘上组(n=66):男36例,女30例,年龄范围28~78岁,平均(46.0±10.2)岁,胃癌8例,肺癌7例,肝癌10例,直肠癌12例,乳癌9例,其他20例。实施肘下部置管的患者为肘下组(n=60):男35例,女25例,年龄27~80岁,平均(43.0±11.3)岁,胃癌6例,肺癌8例,肝癌9例,直肠癌13例,乳癌11例,其他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患者疾病种类等其他病例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在本院PICC置管治疗且病例资料完整。②所有患者置管时长均>4周。排除标准:①排除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排除严重皮肤病及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置管方式:两组均由经过PICC导管操作培训并取得相关资质的护士进行操作。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后两组均选择右臂肉眼观察到条件好的血管进行穿刺。测量穿刺点部位到右胸锁关节继而至第3肋之间的距离来估算长度并进行标记[2]。常规方式PICC置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去除导丝安装连接器,回抽血保证穿刺管置入,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后肝素帽固定导管,胸部X射线确定导管位置及置管深度,避免气胸等[3]。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3.1 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置管并发症主要包括:①导管处渗液:穿刺点渗液或鼓包;②静脉炎(机械性与血栓性):穿刺处红肿、疼痛,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③感染(血流相关性感染与穿刺点皮肤感染):导管处血管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导管异位:导管较置管时脱出、置入>1cm等。置管并发症由专业医师评定。

1.3.2 患者舒适度

根据临床PICC患者护理过程中常问题及患者需求设计问卷,10个问题共10分:穿刺处有无渗液;PICC有无过敏;过度担心导管脱落;置管后症状有无好转;有无影响睡眠;活动后担心导管脱出;日常生活受影响;担心出院后PICC护理问题;置管后患者心理变化是否担心他人评价等。无相关症状或有改善的记1分,否则0分。舒适(≥8分),一般舒适(4~7分),不舒适(≤3分)。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经EXCEL核对后纳入到SPSS20.0统计程序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取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肘上组有8例患者发生置管并发症,发生率12.1%较肘下组16例发生率26.7%低,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n)

2.2 患者舒适度

肘上组患者2例舒适、3例一般舒适、6例不舒适;肘下组患者2例舒适、3例一般舒适、7例不舒适,经秩和检验χ2=20.225,P<0.05,肘上置管组患者较肘下组患者置管舒适度高。

3.讨论

PICC能够长时间留置、安全地保证输液治疗进行,具有减轻患者血管的损伤、降低长期输液患者痛苦、操作简单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是目前较为安全的一种输液方式,也是肿瘤输液治疗患者的首选方式。

PICC可供选择血管很多,置管部位选择也很多。长期PICC置管可能会出现导管处渗液、静脉炎(机械性与血栓性)、感染(血流相关性感染与穿刺点皮肤感染)、导管异位等并发症[4]。甚至在日常活动中会出现导管末端破损,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了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不仅临床要加强置管护理,更要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126例置管患者研究结果;肘上组导管异位1例,渗液4例,静脉炎1例,感染2例;肘下组导管异位2例,渗液6例,静脉炎3例,感染5例;肘上组置管并发生发生率12.1%低于肘下组26.7%,P<0.05。由于肘上部位置管,患者日常生活和肢体活动受到的影响小,做关节活动时限制小,因而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解剖上肘下部位血管位于浅筋膜下,位置较浅,血管较清晰,穿刺时不易损伤周围神经血管,但由于此处静脉在患者屈肘易受到牵拉,使导管在穿刺点反复受到刺激和摩擦,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穿刺点导管出入摩擦血管内膜不仅使机械性静脉炎风险增加,更容易导致出血及血栓形成堵塞导管。除此之外,肘下部位容易被汗液浸染,引起感染或贴膜敷料固定不牢导致导管脱出。肘上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可以对穿刺周围皮肤进行清理,对睡眠影响小,夏季穿衣时不会影响美观,户外活动时外在形象改变小,不会对患者造成心理影响。本研究中发现肘上部位关节活动影响小,日常活动更便利,患者舒适度较高,χ2=20.225,P<0.05。综上所述,PICC肘上置管较肘下置管对于长期输液患者来说可降低置管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如患者条件适合,应首选肘上置管方式。

猜你喜欢
渗液静脉炎舒适度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