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慧, 陈莲花, 王波
见淋巴细胞浸润,巨噬细胞(箭)内见大小不一的小淋巴细胞(×200,HE)。
图1肺内Rosai-Dorfman病患者,男,49岁。a)胸部增强CT肺窗示病变紧贴胸膜,周围可见小血管供血(箭);b)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箭)CT值约58HU;c)增强扫描静脉期病灶(箭)CT值约89HU;d)增强扫描延迟期病灶(箭)CT值约32HU;e)镜下可
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因“后背部疼痛伴胸闷气促超过10天”入院,入院前10天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后背疼痛,吸气时较明显,伴胸闷、气促,无咳嗽、咳痰,自患病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较差,体重下降约2 kg,查体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明显肿大,既往吸烟史超过30年,10支/天,已戒烟超过15年;饮酒史超过10年,0.10~0.15 kg/d,目前偶有饮酒,余无明显特殊异常。影像学表现:胸部增强CT示右肺下叶外侧基底段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结节内见空洞形成,大小约13 mm×18 mm,边缘似见分叶及少许毛刺,空洞内缘光滑,其内未见明显气液平面(图1a~1d),CT诊断提示右肺下叶空洞,考虑结核可能,肿瘤性病变不除外。
手术及病理:进胸后探查见右肺下叶与壁层胸膜有条索状粘连,探查发现病灶位于右肺下叶外基底段,被覆脓苔,大小约2 cm×2 cm×1 cm,质硬,不活动,纵隔、叶间淋巴结稍肿大。病理:送检肺组织内见多个肉芽肿样结构及多核巨细胞反应,肺泡上皮增生,肺泡壁增宽伴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图1e);免疫组化结果:CD138(+),CD3(+),CD38(+),CD5(+),CK(-),CD20(+),CD79α(+)CD68(+),S100(+),kappa(+)Lambda(+)(两者无优势比),Ki-67(+,3%)。原位杂交结果:EBER(-),阳性对照(+)。
讨论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又称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于1969年由Rosai等[1]首先报告并命名。该病多发生于淋巴结内,少数发生于淋巴结外,约90%的患者为淋巴结受累,28%~43%的患者有淋巴结外器官受累,5%的患者单纯累及淋巴结外器官[2]。RDD几乎可发生于身体的每个器官[3],但原发于肺内者比较罕见,国内仅报道3例[4,5],RDD的临床表现多变,难以诊断,低热和体重减轻是偶尔的表现[6]。RDD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国外文献报道该病在CT上表现为肺内多发或单发结节伴相关肺淋巴结病[6-8],与肺部其他疾病鉴别较困难。本例主要表现为右肺下叶外侧基底段空洞性病变,需与肺部其他常见的空洞性病变相鉴别:①肺结核性空洞。空洞病灶周围有较多的索条状致密影,可见钙化,周围常伴有卫星灶,同侧或对侧可伴有结核灶,近空洞处胸膜增厚[9];②癌性空洞。空洞壁厚薄不均,内壁呈结节状凹凸不平,外缘呈分叶状,常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洞常呈偏心性,增强可见明显强化[9];③肺脓肿。空洞内可见气-液平面或液-液平面,新形成的空洞壁内壁不规则,慢性肺脓肿壁厚,内壁清楚,周围可见炎性反应;④肺曲霉菌病。壁薄,且空洞内常见孤立曲霉球灶,通常可见空气半月征;⑤肺部韦格纳氏肉芽肿。表现为肺部多发结节伴空洞,空洞多为壁厚不规则小空洞,薄壁大空洞少见[10]。RDD是一种自限性疾病,20%~50%的患者可以完全自发地改善病情,但是累及肝脏、肾脏和下呼吸道的患者,总体预后相对较差[11]。本病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激素、干扰素、放化疗等,手术切除目前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本例患者于术后4个月复查胸部CT,未见复发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