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叶晓倩
电视媒体很少会在正在播放的其他节目中突然插播一条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一般情况下,电视台记者会在突发事件发生并接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去尽可能地获取一手信息,但是调查事件原委需要时间、设计新闻内容需要时间、内部审核需要时间,且还要在第二天新闻类节目中播出,往往在第二天才会爆出相关信息,而此前受众早已通过网络渠道对此次事件有所了解,电视台所能真正影响到的往往是习惯于从电视媒体接收新闻信息的中老年朋友,且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投入了较大精力,可是却由于程序繁琐、播出时间固定等因素导致新闻时效性不强,在新闻发布后反而成为了检验自媒体信息真伪性的最好工具,用自身的权威与公信力去提高自媒体含金量,费力不讨好,这仅仅是在自媒体如实报导的情况下,如自媒体恶意造谣、肆意激发群众愤慨情绪以博取眼球与关注,此类负面消息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所造成的社会影响难以估量。为此,电视媒体除了要在新闻节目中以连线事件现场的方式做好直播报道外,更应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在第一时间为受众带去最真实、最直接的报道。
从内容与影响力等方面来看,突发事件新闻与普通事件新闻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在新媒体环境下,事件从发生到传播可能前后不过几分钟时间,因为对事件的解释权与话语权不一定从头到尾都掌握在主流媒体手中,在“大街上哪哪都是网红”的时代背景下,自媒体人可能就身处事件现场,他们对事件进行报道不仅能获得更多粉丝关注,还能借助其现有受众达到高效传播目的,以至于各大视频直播平台、微博、微信、百家号等都已经成为突发事件讨论的核心平台。
电视媒体因渠道与技术上的局限,往往只进行相关的跟踪报道,但民众在接触到主流媒体发布的消息前就已经在网络上自发进行讨论互动,所以这也给传统媒体工作者提了个醒,想要把控舆论方向,就应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进行报道,抢占舆论制高点,引导舆论导向。
突发事件的产生有着随机性、不可预料性,但从其本质上进行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往往会牵扯到大众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公众也希望能迅速了解事件的起因与最新情况,看看事态到底发展到哪一步,询问相关单位如何解决问题,因此媒体就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受众需求,快速搜集相关信息将新鲜报道带到受众面前,以保障其最基本的知情权。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代表,要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不应为博取眼球、提高关注度而添油加醋,而是要始终秉持真实叙述原则,要在多方求证、多样验证后将真实信息传递给受众,绝对不能道听途说、子虚乌有,经过层层审核后方可发布,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引起不必要的骚乱。
新媒体不受日常节目安排的困扰,甚至可以在直播间内每天滚动、循环播放某一内容,而在突发事件中,为保持新闻时效性,借助新媒体优势功能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像B站、斗鱼、快手、抖音以至于淘宝等APP都有直播功能,在这些平台中开设直播间不需要任何的手续费用,且功能多样、画面清晰,能带给受众身临其境的感觉,且观众在直播间内能通过发弹幕的方式与主播进行联动,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现场,记者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去提前想好受众想要了解的问题,而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则可以通过弹幕去了解到受众比较关心的重点问题,去有针对性地进行报道,不仅提高了新闻时效性,更让观众有足够的参与感,极大地提高电视媒体自身的传播价值。
当然电视媒体不仅仅可以依靠视频新闻一种形式,像是在公众号、微博、百家好等以图文形式为主的新媒体平台中,完全可以采用“图文直播”的形式,以新闻稿件来代替视频内容,这种方法的有效运用可以节省视频素材搜集、后期处理所消耗的时间,通过适当的文字描述来对突发事件的地点、时间、概况等主要内容进行描述,配合现场拍摄的图片或能快速制作出的动图、短视频即可,发布到网络平台后依旧会引发民众热议,且受众可通过在评论区留言、发私信等方式与媒体人进行沟通,通过信息反馈我们也可清楚地知道受众关心什么,想了解什么,为后续采访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使新闻内容更能满足受众所需,提升新闻的吸引力。
主流媒体以其较强的公信力与较高的权威性走网络直播、图文直播路线,不仅可以在突发事件后第一时间先声夺人,还能根据受众需求去对采访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创作出更多受众想看的好产品。
在网络直播开通后,为保障新闻时效性,留给现场记者准备的时间非常少,所以记者需要在知道该消息、赶往事件现场的途中就结合场现场所处位置、应急处理单位等信息理清采访脉络,到场后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细致询问有关内容,为开启直播做必要准备;其次,为了达到理想的直播效果,记者应结合事件内容来寻找情感基调,是紧张还是松散、是悲伤还是惋惜,烘托事件的现场氛围,给观众更强的代入感、真实感;第三,记者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主观因素而出现所说话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要始终记住自己是主流媒体的代表、是正能量传播者,要冷静处理、细致分析,让观众看到电视媒体工作者有多么专业、多么敬业、多么爱业,不能过度紧张、不可给观众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要始终保持与彰显一线记者的职业素养;第四,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各样、多种类型的网红充斥在网络世界中,受众确实喜欢那些有鲜明特色的主播,所以也更愿意去观看他们的直播、去关注他们的相关账号,在突发事件中,虽然受众的关注点是事件本身,而不是现场记者,但现场记者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播报风格,如诙谐幽默却不失风雅、谈吐气质不凡却平易近人等,要让观众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这样他们才会更爱看,更愿意留在这个频道、这个平台看,才能成功吸引与感染到一批“粉丝”,并积极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看法,但与此同时还要铭记自己需要引导的舆论方向,以过硬素质、较强魅力来完成一场惊艳的突发事件网络“直播秀”,展示真我、奉献自我、还原事件,为电视媒体在网络阵地中的发展提供助力。
传统媒体的一大特点就是拥有强大的评论功能,在新媒体快速崛起的今天,基本上人人都能评论,且评论的内容有多条渠道能广泛地散播出去,也就导致了评论导向多元、观点不统一等问题,容易出现三观不正的信息,所以在如此复杂的评论环境下,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代表应有“观点竞争”的意识,新媒体准入门槛低、自媒体人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对传统媒体的评价功能提出了更大挑战与更高要求,网友在网上发布的评论大多是主观的、片面的,因为他们只是将简单的事件报道、只言片语或几张零星图片作为评论的主要支撑,对突发事件没有整体的认知,也未做深入调查,他们的言语可能仅仅是为了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变化,而不是站在客观角度对事件进行合理评价,所以他们的评论建设性差。
为此,在突发事件中,电视媒体应注重评论,通过全面了解与合理分析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再结合事实论据来进行正面评价,来引导评价导向,旨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去做无畏的争论,要用权威性话语、真实性佐证来感染受众,让受众感觉到电视媒体所提出的评价不是可讨论、可研究、可商榷的,而是正确的、既定的,慢慢接受。
除此之外,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电视媒体在不清楚事件全貌、未商量好对策的情况下,应第一时间反应,但不着急回应,先让受众知道有这么一个事件,让受众知道媒体已经采取了行动,不要着急确定评价内容,用灵活的方法来转移受众寻求真相的目光,将报道停留在浅层深度,在权衡利弊、思考结束后再去进行评价,既保障新闻时效性,又为后续报道提供了更大的可操作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做好突发事件直播报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相关工作者应深度思考新媒体所带来的影响与变化,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来提高新闻时效性与传播力,为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