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海波
以新媒体平台为主战场的自媒体人充斥于建筑、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体育、娱乐等诸多领域中,通过多样的表现形式与别出心裁的信息报道方式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受众,他们的侧重点一般会放在容易引睛聚焦的热点新闻上,以点击量、有效播放量来获取经济利益。他们的出发点是效益,所以很难耐下心来细细琢磨新闻信息所体现的价值观、所可能引导的舆论方向,而是为追求新闻时效性迫不及待地发布自己的作品,这也是导致目前媒体市场乱象的一种主要因素。而传统媒体不仅要走新媒体路线去抢占网络受众,还要在业内争个一、二、三。电视台与电视台、电视台与报社间也在暗自发力、相互比拼,不管结果如何,但优胜劣汰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与巨大的生存压力下,电视新闻如何守正创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就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都知道主流媒体做新闻是严谨的,会咬文嚼字、细细斟酌,以求把最好、最真实的内容呈现在受众面前。在实际工作中采编人员会搜集大量的新闻信息,但内容较为繁杂、表现方式缺乏创新,再加上新闻时效性不足会逐渐流失不少新老客户。为此,无论走不走融媒体发展路线,电视台都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学会合理利用优势、打造特色,才能在多媒体环境中去获得更多的支持者。
地方电视台的一大优势就是地域优势,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又着极强的权威性、公信力与关注度,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那么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能随时随地看到世界上各个地方爆出的热点新闻,但当我们仔细搜寻时却很难在当天找到自己家乡的事,好像自己生长的地方不曾存在过一般被网络的海量信息所淹没。所以现代受众对信息地域性的要求慢慢提升,而这就是传统媒体优势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契合点;地方电视台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资源优势,常年的媒体工作让电视台积累了大量的地方资源,企事业单位领导、普通群众都对其称赞有加,更是拥有优秀且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采编团队,寻找地方新闻资源不仅距离近可快速赶到现场,更是有优先采访的优势,所以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思考聚焦地方视野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舆论的区隔律告诉我们,人们在关注一件事情时往往是在不关注另一件事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时间与精力都是十分有限,海量信息面前谁也没法做到面面俱到,能做的就是挑选自己感兴趣、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而舆论的本体论又告诉我们,可以被受众所关注的事件集合存在聚集性、有限性、片面性特征,而不被受众关注的事件集合存在分散性、全面性、分散性特点,而舆论运动往往就是两个集合中各事件的交替运动,即从关注到不关注、从不关注到关注。
电视台不论从前还是现在一直处于主流媒体地位,却在时代变迁中丧失了可操控的垄断市场。之前电视台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民生新闻报道上可以说是职责所在,也备受地方政府推崇,对于信息获取渠道闭塞、单一的受众而言,只能播什么看什么,可选空间小,而这种在“垄断”背景下的舆论运动看似结构稳定却实则暗流涌动,容易被新事物所取代。
在新媒体背景下,人们可以自主选择观看内容,也可以自己来充当媒体人,所以草根文化迅速兴起,太多标新立异的自媒体人被人簇拥、推崇;太多价值导向不明的新闻信息被大肆转载,这应该值得我们深思。新媒体确实带给受众精神上足够的欢愉,可人们也越发空虚,容易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迷失自我,所以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渴望现实与享受虚幻的想法在激烈的碰撞,他们需要更多与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信息,基于社会核心价值观下正确价值观的内涵需要被重新定义。电视台重回民众视野、重新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必然的,他们早晚会从碎片化、低俗化的快餐新闻中跳脱出来,去发现主流媒体深度报道那极强的吸引力与独特魅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深度,在此基础上在与时间赛跑,引导群众尽早“跳脱出来”,迎来发展新机遇。
在舆论的区隔律引导下,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盖楼”比“造山”的性价比更高,所以也就产生了有名的“盖楼理论”,其大概意思是说我们花大价钱去改造一座山,不如拿出有限的资源去盖一座天下名楼。在电视新闻中我们不难看到多种多样的内容,民生的、法律的、地方重大项目、突发事件,等等,却过度重视对事件本身的描述,犹如造山一般将大量信息一股脑地塞给受众,大家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件事,但却无法记忆犹新、无法博得更多关注。
为此,我们应该去寻找何为楼、该怎么盖出天下名楼。为什么能称之为名楼,就是因为有名气,而名气这种东西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一种思想熏陶,是一种文化渲染,所以电视台可以尝试在新闻中加入更多的地方文化元素,去发掘地方特色事物(特色产品、特色建筑、特色习俗、特色节日等)背后所蕴藏的深厚底蕴,在新闻中适当地加入文化元素,时政新闻的取景能不能独具地方特色?民生新闻的内容能不能渗透风土人情?诸如此类的尝试多种多样,这需要相关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便能在吸引地方受众目光的同时,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文化知名度、去感染更多的“外地”受众,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扩大新闻影响范围、提高新闻产品竞争力的需要,以媒体发展与宣传带动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每一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文化,不然很难形成聚居的情况,就算是人类中的单一个体也会有独特之处,而地方特色文化大多是在取长补短中上升到情感共识高度。地方电视台作为政府喉舌、舆论的引导者应该肩负起文化宣传、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的责任,而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以文化为主心骨为新闻染上浓厚的地方色彩很容易产生区别于同类型产品的鲜明特点,而这正是多媒体竞争下电视台所需要的能够打出品牌优势、体现品牌优、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的特色产品。
在实际操作中,要善用采用团队,因为他们不仅有着多年的新闻工作经验,专业素质过硬、职业水平高、思想观念正统,且其中大多数人要么是土生土长,要么是在此生活多年。他们对地方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地方文化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浸透骨髓,不论是在分析当地文化特点、寻找地方文化资源、挖掘事件背后的文化内容等多种方面都如鱼得水,能够给受众带来更真实、更能引发共鸣的新闻产品。为此,电视台走好地方文化路线,在新闻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是一种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多媒体竞争环境的有效应对措施。
除此之外,地方电视台搜集新闻资源时应率先思考该事件能否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怎样与地方文化相结合,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不要给受众一种生拉硬拽的不适感。新闻还是要秉持就事论事的原则,在保持原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一些会议场景与室外场景相融合,通过场景中的元素来体现文化内容,既交代清楚了事情,又显得不那么呆滞、死板;既提高了新闻画面的观赏性,又能在不经意间传播地方文化。
民生新闻始终都是地方电视台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受众所需要、所关心、喜闻乐见的特色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民生报道必不可少且势在必行,才能在多媒体竞争下留住老观众、吸引新受众。在实际操作中,电视台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因追求关注度与经济效益而夸大其词、蹭热度,要真正从民众生活入手,做到亲民、爱民、与民同乐,为人民服务。
新媒体有着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受众资源多等特点,且基于新技术基础上能呈现出多种形式,相关工作者要拓宽思路、睁眼看世界,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在分析平台特点、平台受众需求变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侧重地提供新闻产品,将电视新闻素材运用到新媒体新闻产品创作中。比如在抖音、快手等以短视频为主的平台中,我们可以将采编过程中的视频资源进行整合处理,搭配相应的文字说明,以视频加字幕加动图等方式来创造符合网络受众口味的新闻作品,在“谈笑”间讲述相关内容、吸引受众目光,提高媒体知名度与新闻影响力。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学习诸如新媒体运营、网络信息产品制作等相关内容,带给受众全新的浏览体验,并借助网络的高效互通性来与受众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受众的心中所想,接受他们的批评建议,在现有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原有工作模式,提升新闻产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多媒体竞争的复杂环境下,电视新闻一定要秉持初心、守正创新,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并寻找到可行的特色发展路线,去吸引更多受众,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为融合发展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