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蚕歌的形成因素及发展

2020-02-24 21:17王依乐刘文
收藏与投资 2020年10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依乐 刘文

摘要: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发生过吴越之争、王朝更迭,百姓仍生生不息,比历史更长久的是人类本身。早在新石器时期晚期,我们的先祖就有了种桑养蚕的农作,历史更迭,沧海桑田,不禁让人感慨。桑蚕文化带来了许多民风民俗、神话传说,但究竟是什么让蚕歌留在了嘉兴?本文将通过对杭嘉湖的多维度分析,探究杭嘉湖蚕歌的形成因素。关键词:杭嘉湖;蚕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传承;民风民俗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桑蚕文化延续了4700多年,说其与华夏历史共沉浮也不为过,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杭嘉湖蚕歌却生生不息,这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更是人们的执着追求[1]。

21世纪的今天,人们有了更好的生活、丰富的文化资源、便利的交通网络,一切都在向前迈进,明天正在到来,过去已经成为历史,但古老而神秘的蚕歌文化不应该被人遗忘。蚕歌需要被记录、被歌颂、被传承,我们应将这份星火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

一、桑蚕文化源流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其中杭嘉湖一带更是蚕业历史悠久,据东晋嘉兴海盐人干宝《搜神记》记录,蚕为女子裹马皮所化,此为我国最古老的关于蚕的神话。人们崇拜神、敬畏神,设立隆重的祭祀,为求一年风调雨顺,这也是后世中各种相关活动的源头[2]。

早在新石器时代,杭嘉湖地区就有人养蚕缫丝,西周战国,丝织手工业得到大力发展,在“商鞅变法”中就有生产丝绸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免除徭役的规定。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交流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隋唐时期中国的蚕丝产业逐渐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并达鼎盛时期。明清时期蚕丝产地分布广泛,其中江南地区在明代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丝绸产地,丝绸在对外经济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蚕歌的形成因素

(一)地域因素

蚕歌至今在杭嘉湖地区流传,内容包括人们种桑养蚕到祈桑、酬蚕等一系列祭拜活动,成为反映桑蚕民俗的歌谣。蚕歌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与稻田文化一起象征着东亚文化的成熟,中国古代诗歌经典中就有非常丰富的关于养蚕种桑的描写。中国文学史上谈到诗歌,有“楚歌”“蔡讴”“吴歈”“越吟”等名称,而嘉兴古为吴越接壤之地,其歌谣出自古老的“吴歈”“越吟”,故而别具一格的“蚕歌”成为吴越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歌谣独具吴越歌谣“凄怨之声中带有婉转,柔丽情调中又含有清秀”之特色[3]。

(二)信仰因素

早在4700多年前,杭嘉湖地区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种桑,蚕文化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蚕事到祈蚕、酬桑等一系列祭拜活动,其中祈求桑蚕丰收的歌谣被称为“祈蚕歌”,均为蚕农口头创作。除了出土文物,出自嘉兴海盐人干宝著《搜神记》的蚕神马头娘的神话奠定了江南蚕农的蚕神信仰基础,为后世虔诚膜拜。在信仰的作用下,人们进行了丰富的神话创作,比如关于蚕神的命名就有嫘祖、蚕丛氏、天驷星等,人們敬畏自然、敬畏神明,在开始蚕事之后,几乎会在每个环节都进行祭祀,还形成地方庙会,成为特色[4]。

(三)民风因素

蚕歌还是当地人文文化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体现,可以从蚕歌中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桑蚕买卖、青年嫁娶、歌颂美德、抗争反讽等。蚕歌源自生活、歌唱生活,成为人民发声的一种方式,是前人留下的、值得去探讨研究的宝藏。一些因祭祀信仰而产生的风俗、民俗智慧也通过蚕歌代代流传了下来,其中就影响了包括婚俗、丧俗、时令习俗、饮食、服饰、民间娱乐等传统民风民俗[5]。

三、蚕歌发展现状

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杭嘉湖蚕歌具有较高的民俗价值、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极具研究意义,通过研究蚕歌,我们可以更好地解读江南地区的蚕桑文化。为此,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此类工作中,线上通过网络、电视进行宣传,线下组织蚕歌艺术演唱等活动,目的在于传承蚕歌、歌颂蚕歌,在未来有望与当地经济相结合,让蚕歌走进人们的生活,将其发展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

四、小结

蚕歌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里面饱含杭嘉湖先祖和民众的智慧,文章对蚕歌文化的形成作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和解析,从中可以了解到杭嘉湖地区蚕歌流传至今的形成原因及当地的人文特色。本文希望通过更为直接的方式向人们传递蚕歌的文化内涵,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王依乐,2000年生,女,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服装与服饰设计。

刘文,1976年生,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研究及设计。

基金项目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NDJC156YB)

2020年度嘉兴学院大学生SRT创新计划项目(CD8517201084)

参考文献

[1]刘伟侠,凌冬梅.嘉兴蚕歌及其保护与传承[J].科技展望,2016,26(20):263-264,267.

[2]张卫民.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江苏发展的新机遇[J].城市观察,2015(01):34-39.

[3]刘旭青.吴越歌谣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刘旭青.祈蚕歌与蚕桑文化—以杭嘉湖地区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31(05):29-33.

[5]刘旭青.文化视野下浙江歌谣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