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婧
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彼此之间存在身体素质、心理适应等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学生A是个很特别的孩子,上课的时候总发呆且远远地躲在一边。这是一节校本课——花样跳绳课,学生A还是一如既往地站在操场最边上看着其他学生跳,好像在欣赏一场大戏。“为什么不跳一下试试呢?其实花样跳绳很好玩的,你看同学们玩得都很开心。”我对学生A说。她看着我不说话,望着学生们跳绳发起呆来。“老师,我……我真的不会玩这个。”学生A抬眼看我,摇摇头,拿着跳绳默默地离开了。我当时很想喊住她,可是却犹豫了,因为我明白,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来。
又一节花式跳绳课。和平时不太相同的是,这次我不是让学生们自由练习,而是带领他们一起练习跳绳的基本方法,甚至从最基本的握绳开始。学生A的上课积极性明显比以前高了,虽然她还是在看着学生们跳绳时发呆,但是在角落里的她拿着跳绳默默地跳了几次,虽然试了几次都没有从脚底跳过,她就放弃了,但是这相对于平时的她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接连着几节课,在教其他内容的同时,我都会把跳绳的方法教一遍,学生A每次都會试几次,但是都没有跳过。有一次课,我笑着对她说:“我把我的魔力传给你,你只要按照我教你的方法练一定能跳过!”听了这话,学生A的眼睛里露出希望的光芒。可是她试着跳了一次并没有从脚下跳过,而是被一只脚绊住了,她沮丧地低着头。我自责地说:“一定是我刚才传的魔力不够,你等一下。”我又握着她的手,然后说:“你这次试着把脚抬高一点儿,怎么样,这样再加上魔力,这次一定能跳过!”她有些犹豫地跳了一次,这次绳子从脚下通过了。学生A抬头看我,眼睛里的神采都不一样了。我笑着说:“怎么样,老师没有骗你吧,我每次给你一点儿魔力,这样你就能跳好多个呢。只要你按照老师的动作做再加上老师的魔力,你一定没问题,多试试吧。”
过了几节课,学生A一直跟着我一起做,动作熟悉了,当然“魔力”必不可少,每节课都传给她。这个动作熟练之后,便逐渐增加了每次连续跳的个数。
就这么过了一个多月,学生A偷偷来到我身边,拉着我的衣服,小声地说道:“老师,我能跳了。”“真的吗?你太厉害了!老师给你的魔力其实是让你相信你自己并坚持努力,你看你就是很棒的吧。”她眼睛里闪着光看着我,嘴角带着微笑。
学生A只是在我所教的那么多学生中的一个特殊孩子,正是因为她的特殊,需要我们更加关爱她。给予特殊学生多一些“私人定制”,多给他们一点儿“魔力”,必然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他们也能享受到一般孩子体验到的体育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