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岭 邱振宇
【摘 要】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生时间为2018年4月份-2019年4月份,检查HP感染阳性的患者300例为观察组,HP感染阴性3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B组与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常规三联法治疗,观察A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甲硝唑;比较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发病率,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5.67%,显著低于观察组19.33%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4.12%,观察A组治疗有效率93.10%,均显著高于观察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相应的增加功能性u消化不良病发病率,两者成正相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影响
【中图分类号】R9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095-0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的健康关注问题,是诱发胃粘膜炎,肠道功能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造成局部感染,引发炎性反应,对局部的神经元功能产生刺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其疾病具有反复性,迁延性等特点,对患者的健康、心理状态等都造成严重影响。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疗效等方面一直是关注的重点;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已经成为肠胃疾病引发的重要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如何作为关注点。本文主要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生时间为2018年4月份-2019年4月份,检查HP感染阳性的患者300例为观察组,现将相关资料及数据整理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基本信息
研究生时间为2018年4月份-2019年4月份,检查HP感染阳性的患者300例为观察组,年龄22岁-78岁,平均(55.16±2.17)岁;男性与女性比例160:140。HP感染检查阴性300例为对照组,年龄21岁-79岁,平均(54.94±2.66)岁;男性与女性比例165:135。两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统计两组研究对象发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例情况。
1.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A组,观察B组;所有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者均采用莫沙必利片+雷贝拉唑胶囊+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使用剂量及方法,莫沙必利片每次5m g,每天3次,在三餐前服用;雷贝拉唑胶囊每次20m g,每天1次,在早餐前服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每次150m g,每天3 次,在三餐后服用。
观察A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片及甲硝唑治疗,左氧氟沙星片每次0.2g,每天2次,在早晚餐后服用;甲硝唑每次0.4g,每天2次,分早晚两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消化不良发生率;
治疗效果,显效 :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 ;有效 :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 ;无效 :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或有所加重。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積分变化情况,FD症状量化指标包括上腹烧灼感,饱胀感,上腹疼痛,早饱,恶心,厌食,嗳气,呕吐;上述8个症状,评分0分都3分,评分越高说明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比较
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5.67%,显著低于观察组19.33%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4.12%,观察A组治疗有效率93.10%,均显著高于观察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三组治疗前比较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对照组、观察A组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显著低于观察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的;随着胃肠疾病的深入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在胃肠疾病的发病中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研究也成为关注的重点。幽门螺杆菌感染已经是临床对于胃肠黏膜炎性疾病,黏膜功能屏障障碍等主要危险因素;幽门螺旋杆菌传播途径较广泛,在感染后,造成胃肠黏膜局部的炎性反应,损害该部位的免疫功能,并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导致局部神经元的功能异常;而神经元异常刺激神经反射,所以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反应可能一定的关联性。本次研究对幽门螺旋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中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根除治疗是否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为主要研究方向。
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5.67%,显著低于观察组19.33%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相应的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发病率,两者成正相关性。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4.12%,观察A组治疗有效率93.10%,均显著高于观察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深入分析,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局部的白介素-18及干扰素等水平的升高,炎性反应加重黏膜的损伤程度,同时对局部的感觉神经肽水平有刺激作用,造成其水平升高,并且下调胃平滑肌 M iRNAs表达,上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表达,从而使胃容量扩张感觉的阈值降低,使得胃的平滑肌的排空功能发生障碍,继而发生功能性的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的胃肠疾病。对幽门螺杆菌杀死,可以阻断炎性因子对胃黏膜局部的刺激,避免胃平滑肌的排空功能出现障碍,所以临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氧沙星,甲硝唑有效的抗幽门螺杆菌;增加胃动力,消炎,抗菌,提高胃肠的蠕动功能,升高胃消化酶的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且在抗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应用,大大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样本数量较少,样本单中心收集,其结果数据有一定的偏倚性,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对于远期治疗效果,复发情况的影响缺乏数据的跟踪;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及跟踪随访时间,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临床数据。
参考文献
[1] 李伟冬, 江舒曼, 贾林. 胃促生长素基因Leu72Met位点多态性与体质量减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 10(21):3150-3154.
[2] 宁琳,韦良宏,黄映莲.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J/OL].右江医学:1-4[2019-08-0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5.1126.R.20190722.1505.012.html.
[3] 黄宜贵,余方流.多潘立酮片联合莫沙必利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及血清PG和G-17水平的影响[J/OL].医学综述,2019(15):3101-3105
[4] Wen Ming-Yi,Zhang Fu-Cheng,Wang Yao-Jun. Effect of Zhizhu Kuanzhong Capsules () on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9,25(8).
[5] 刘乐平,朱洁,郭璇,王小娟,田少聪,黄林桂,刘芸.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模型的建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07):2944-2948.
[6] Dorji D,Dendup T,Malaty HM,et al. Epidem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Bhutan:the role of environment and geographic location[J].Helicobacter,2014,19(1):69-73.
[7] Eusebi LH,Zagari RM,Bazzoli F. Epidem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 Helicobacter,2014,19(Suppl 1):38-40.
[8] Fernandez-Tilapa G,Axinecuilteco-Hilera J,Giono-Cerezo S,et al. vacA genotypes in oral cavity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seroposi-tivity among adults without dyspepsia[J]. Med Oral Patol Oral Cir Bucal,2011,16(2):e175-e180.
[9] 李智丹.四逆散方加减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及心理状态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9(13):2009-2011.
[10] 魏爱华.莫沙必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2):187-189.
[11] 张洁,窦钰静.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精神心理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与干预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1):1289-1291.
[12] 陈林秀.舒必利与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7):47-48.
[13] 姚珊珊,杨林,田字彬,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儿发病的影响[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5(03):257-261.
[14] 張慧华,邓燕,李中跃.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34(07):602-607.
[15] 熊萍香,杨德平,林智平.幽门螺杆菌毒力分型在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4):3404-3406.
[16] 沙吉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169-170.